国学666 » 《汉书》 » 白话文 > 卷二十七下之下 五行志第七下之下

卷二十七下之下 五行志第七下之下

鲁隐公三年(公元前720年),“二月己巳,天上出现日食。”《榖梁传》中记载,说日食而不说朔日,这一天其实是晦日,天上出现日食。《公羊传》中记载,日食二天。董仲舒、刘向认为,此后戎族在楚丘擒获周天子的使臣凡伯,郑国掳获鲁隐公,而后灭掉戴国。卫国、鲁国、宋国此后相继发生弑杀国君的事件。在研究《左传》时,刘歆认为,这一天是正月二日,太阳运行在燕国、越国的分野。凡是太阳运行的轨迹出现变化,分野之国即会有失政的国君遭受祸殃。假若国君能够及时修正错误,恭敬地对待上天的惩戒,祸殃也会消弭,迎来福瑞;如果不能恭敬地对待上天的惩戒,祸殃还会随时降临。因此在上古时,典籍中记载灾祸,而不记载原因,是因为吉凶没有一定的常规,随着国君的行为改变而祸福转换。周王室衰微,天子不再向诸侯国颁发朔日,鲁国的历法不符合实际,设置的闰月、时辰常常会出现错误,月的朔望也没有规律。鲁国史书中记载的日食缺失,或者记载朔日,其实不是朔日;或者没有记载朔日,却出现了朔日;或者记载缺失,根本就没有记载朔日和日食。这些均是因为鲁国史官失职,造成错误。京房在《易传》中讲:“没有训练好军队,国家就不能进行有效的防御,出现的灾异即是日食,出现的日食是日全食,日食不仅在一个地方出现。不按照法理惩罚罪人,将会出现祸乱,日食是日全食,日光散漫。放纵叛逆,是为政失察,日食在发生前,会大雨三日,雨过后,天气寒冷,而后出现日食。朝中的大臣没有得到优厚的禄位,君主没有授爵,朝臣会出现不安,日食是日全食,太阳出来后有黑斑,日光弥漫,出现日晕。君臣间相互猜忌,朝政混乱,三次出现日半食。宗室冒犯国君,叫做‘侮谩国君’,日食出现时周围布满云彩,日中央无云,这一天会非常寒冷。朝中公卿妄图削夺国君权利,这称为‘不智’,日食时太阳中间会发出青白色的光,太阳的周围赤红,日食过后还会发生地震。诸侯国间相互侵犯,这称为‘不安其位’,日食三次又恢复三次。国君妒善忌能,臣下算计国君,这称为‘谋乱’,日食结束后,天上会先落下冰雹,杀死走兽。弑杀国君篡位是‘谋逆’,日食结束后,继而刮风下雨,狂风折断树木,太阳发出赤红色光。朝中大臣与封国诸侯相勾结,这称为‘背叛’,出现日食时,天上同时会下雨,地下发出鸣叫声。冢宰(丞相)把持朝政,这称为‘因循守旧’,日食前会刮大风,日食时太阳被云层包裹,四方无云。诸侯中的霸主越权行事,这称为与天子分权,日食出现一半。诸侯在天子面前争宠,这称为‘泰’,日食出现时,会遮挡月光,日食进行至一半时,天空中发出鸣叫声。赋税征缴不及时,财源发生枯竭,出现日食时,天上星星坠落。受命之臣出征后,杀伐专断,出现日食时,太阳光被遮蔽,天上仍然明亮,如同文王当年,作为臣下讨伐纣王。小人接受命令,讨伐国君,这称为‘弑杀’,出现日食时,发出五色光彩,在大寒日,会出现严霜,如同讨伐纣王的诸侯服从武王命令,共同讨伐商纣王。诸侯擅自更改制度,这称为‘叛逆’,日食三次结束,又重新出现三次,日食结束后刮风,出现地震。嫡子将即位权让予庶子,这称为‘生欲’,出现日食时,太阳错位,太阳光芒暗淡,月亮会在此时显现。饮酒无度称为‘荒淫’,会出现日蚀,此时会乍青乍黑乍赤,第二天下大雨,大雾弥漫,天气寒冷。”日食出现时,共有二十个占卜的现象,有二十四个天象,国君能够及时修正错误,灾祸即会消弭;不能修正错误,还会有三年日食,过了三年仍然不改,还会出现六年,六年仍然不改,则会有九年日食。以此来推断鲁隐公三年的日食,日食横贯中央,上下发出黑光,而后有臣下弑杀国君的事情发生,从日食中观察结果。再后来卫国州吁弑杀国君,自立为国君。

鲁桓公三年(公元前709年),“七月壬辰朔日,有日食,是日全食。”董仲舒、刘向认为,日食前发生的事情重大,此后发生的事情还会更大,还会发生日全食。在此前,鲁国、宋国均有弑杀国君的事情发生,鲁国促成了宋国动乱,交换许田,对天子没有恭敬侍奉的态度;楚国僭越地位称王。再后来,郑国抗拒周王室的军队,射伤周桓王,郑国二位国君相继篡位。刘歆认为六月,太阳运行在赵国与晋国的分野。在此前,晋国的曲沃伯弑杀晋侯,当年晋国大乱,而后曲沃伯在晋国国都翼,灭掉宗主国晋国。京房在《易传》中认为,鲁桓公三年发生日食,横贯中央,上下发出黄色,这是臣下弑杀国君,没有得逞的天象。后来楚庄公称王,兼并土地达千里之广。

鲁桓公十七年(公元前695年),“十月朔日,有日食。”《榖梁传》中记载,说朔日不说日食,这一次日食,发生二日。刘向认为,在当时,卫侯姬朔有罪,逃往齐国,天子重新立了卫君。姬朔借助五个诸侯国的力量,回国讨伐新国君,又重新夺回国君的位置,周王室的王命遭到破坏。鲁国夫人在齐国淫乱,此后杀死鲁威公。董仲舒认为,说朔日不说日食,是厌恶鲁桓公有夫人之祸,将会不得善终。刘歆认为,太阳的运行在楚国、郑国分野。

鲁严公十八年(公元前676年),“三月,有日食。”《榖梁传》中记载,不说日食,也不说朔日,说在夜间发生日食。史官推断,在夜晚符合朔日,第二天早晨发生日食而后太阳露面,太阳升起后日食消除,所以说,这次日食是在夜晚发生。刘向认为,日食发生在夜晚,是阴通过太阳光亮的微弱光芒,夺去了太阳的光亮,这就如同是周天子不能实施王权,齐桓公将要夺取王室的权威,由齐国来专断,会盟诸侯而施行霸道。再后来,齐桓公九次会盟诸侯,天子派出世子参加会盟,日食反映了当时的情况。《公羊传》中记载,在晦日出现日食。董仲舒认为,宿星在东壁,对应的是鲁国。此后鲁国公子庆父、叔牙与夫人私通,劫持鲁严公。刘歆认为,在晦日,太阳运行在鲁国、卫国的分野。

鲁庄公二十五年(公元前669年),“六月辛未朔日,有日食。”董仲舒认为宿星在毕宿,这象征着边郡有兵事,也象征着夷狄。此后狄族灭亡邢国、卫国。刘歆认为,五月二日,太阳运行在鲁国、赵国分野。

鲁庄公二十六年(公元前668年),“十二月癸亥朔日,有日食。”董仲舒认为宿星在心宿位置,心宿代表明堂,文武之道遭到毁弃,中国发生许多动乱,叛逆的事情不绝如缕。刘向认为这是戎族侵犯曹国,鲁国夫人与庆父、叔牙淫乱,将要弑杀国君,因此上天连年日蚀,予以警告。刘歆认为,十月二日,太阳运行在楚国、郑国分野。

鲁庄公三十年(公元前664年),“九月庚午朔日,有日食。”董仲舒、刘向认为,此后鲁国二位国君遭到弑杀,夫人被杀,两个弟弟死于非命,狄族灭亡邢国,徐国夺取舒国,晋国杀死世子,楚国灭亡弦国。刘歆认为,八月,太阳运行在秦国、周王室的分野。

鲁釐公五年(公元前655年),“九月戊申朔日,有日食。”董仲舒、刘向认为,此前齐桓公行使霸权,江国、黄国来到鲁国觐见国君,齐桓公向南征服强楚。此后,齐国对内没有修正错误,反而对外扣押陈国大夫,于是陈国、楚国不再服从齐国霸权,郑伯脱离会盟,诸侯国不再服从齐桓公的霸主地位,上天予以警告。此后,晋国灭亡虢国,楚国围困许国,诸侯讨伐郑国,晋国弑杀二位国君,狄族抢占周王室的温邑,楚国讨伐黄国,齐桓公不能救援。刘歆认为,七月,太阳运行在秦国、晋国分野。

鲁釐公十二年(公元前648年),“三月庚午,有日食。”董仲舒、刘向认为,在当时楚国灭亡黄国,狄族侵犯卫国、郑国,莒国灭亡杞国。刘歆认为,三月,太阳运行在齐国、卫国分野。

本篇未完,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