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二十七下之下 五行志第七下之下 第2节
鲁釐公十五年(公元前645年),“五月,有日食。”刘向认为,这象征着晋文公将要实施霸权,此后晋国讨伐卫国,扣押曹伯,在城濮打败楚国,再次会盟诸侯,召周天子的使臣前来参加会盟,这是其效应。有日食出现,表明臣下厌恶,日食出现在夜晚,是在掩盖罪恶,认为这是上无明主,齐桓公、晋文公才会行使霸道,抵御夷狄的侵略,安定中国,即使做法不符合义理,也能够接受,因此《春秋》中记载,只讲实际而不涉及义理。董仲舒认为,此后秦国掳获晋侯,齐国灭亡项国,楚国在娄林打败徐国。刘歆认为,二月朔日,太阳运行在齐国、越国分野。
鲁文公元年(公元前626年),“二月癸亥,有日食。”董仲舒、刘向认为,此前大夫在诸侯国内执掌国政,公子姬遂来到京师,此后楚国世子商臣杀害父亲,齐国公子商人弑杀国君,此后相继即位为国君,宋国子哀出奔,晋国灭亡江国,楚国灭亡六国(今天安徽省的六安市),楚国大夫公孙敖、叔彭生此后负责诸侯国间的会盟。刘歆认为,正月朔日,太阳运行在燕国、越国分野。
鲁文公十五年(公元前612年),“六月辛丑朔日,有日食。”董仲舒、刘向认为,此后宋国、齐国、莒国、晋国、郑国在八年之间,有五位国君先后遭到弑杀,楚国灭亡舒蓼(liǎo)国。刘歆认为,四月二日,太阳运行在鲁国、卫国分野。
鲁宣公八年(公元前601年),“七月甲子,有日食,是日全食。”董仲舒、刘向认为,此前楚国的商臣弑杀父亲而即位,楚国在楚严(庄)王(公元前612-前591年)时,开始强大。华夏大国中只有齐国、晋国是较为强大的大国,齐国、晋国都发生了篡位、弑杀国君的惨祸,华夏内部不稳定,楚国乘着中原国家内乱而横行无忌,八年之间六次侵略别的诸侯国,灭亡一个小国舒蓼;继而讨伐陆浑戎,楚国大军来到洛水,在洛水间检阅军队,窥伺周王室;后来又侵入郑国,郑伯只好肉袒,向楚严(庄)王谢罪;楚国军队在北边,在邲地打败晋国军队,战场上血流成河;而后围困宋国九个月,迫使宋国人将死人的骨骸炊饭。刘歆认为,十月二日,太阳运行在楚国、郑国分野。
鲁宣公十年(公元前599年),“四月丙辰,有日食。”董仲舒、刘向认为,此后陈国夏徵舒弑杀国君,楚国灭亡萧国,晋国灭亡二个国家,周王室王札子杀害召伯、毛伯。刘歆认为,二月,太阳运行在鲁国、卫国分野。
鲁宣公十七年(公元前592年),“六月癸卯,有日食。”董仲舒、刘向认为,此后邾国肢解鄫国,晋国在贸戎打败周王室的军队,在鞍地打败齐国。刘歆认为,三月晦日,月亮出现在西方,太阳运行在鲁国、卫国分野。
鲁成公十六年(公元前575年),“六月丙寅朔日,有日食。”董仲舒、刘向认为,此后晋国在鄢陵打败楚国、郑国,羁押鲁国国君。刘歆认为,四月二日,太阳运行在鲁国、卫国分野。
鲁成公十七年(公元前574年)。“十二月丁巳朔日,有日食。”董仲舒、刘向认为,此后楚国灭亡舒庸国,晋国人弑杀其国君,宋国大夫鱼石依靠楚国,夺取宋国的君邑,莒国灭亡鄫国,齐国灭亡莱国,郑伯被弑杀,死于非命。刘歆认为,九月太阳运行在周王室京畿之地和楚国分野。
鲁襄公十四年(公元前559年),“二月乙未朔日,有日食。”董仲舒、刘向认为,此后卫国大夫孙林父、宁殖共同驱逐卫献公,立穆公的孙子姬剽。刘歆认为,在前年的十二月二日,太阳运行在宋国、燕国分野。
鲁襄公十五年(公元前558年),“八月丁巳朔日,有日食。”董仲舒、刘向认为,此前晋国举行鸡泽会盟,诸侯国国君参加会盟,接下来大夫又举行会盟,这次会盟即是后来称为溴梁会盟的那一次,诸侯国君在而大夫单独举行会盟,国君似乎成为摆设,对这样的大事,国君不能做出决定。刘歆认为,五月二日,太阳运行在鲁国、赵国分野。
鲁襄公二十年(公元前553年),“十月丙辰朔日,有日食。”董仲舒认为,陈国大夫庆虎、庆寅蒙蔽国君;邾国大夫庶其有叛逆之心,此后庶其用漆地、闾丘作为进献礼,逃亡至鲁国,陈国杀了二庆,刘歆认为,八月,太阳运行在秦国和周王室京畿的分野。
鲁襄公二十一年(公元前552年),“九月庚戌朔日,有日食。”董仲舒认为,晋国大夫栾盈将会侵犯到国君的权威,后来返回曲沃。刘歆认为,七月,太阳运行在秦国、晋国分野。
“十月庚辰朔日,有日食。”董仲舒认为宿星在轸宿、角宿,楚国已经显示出大国形象。此后楚国大夫屈氏谮毁杀害公子追舒,齐国大夫庆封胁迫国君,危害到国家。刘歆认为,八月,太阳运行在秦国和周王室京畿的分野。
鲁襄公二十三年(公元前550年),“二月癸酉朔日,有日食。”董仲舒认为,此后卫侯来到卫国的陈仪邑,宁喜弑杀国君姬剽。刘歆认为,在前年的十二月二日,太阳运行在宋国、燕国分野。
鲁襄公二十四年(公元前549年),“七月甲子朔日,有日食,是日全食。”刘歆认为,五月,太阳运行在鲁国、赵国分野。
“八月癸巳朔日,有日食。”董仲舒认为,频繁地发生日食,又是日全食,象征着国君将会丧命,夷狄将会以上国形象出现。此后六位国君遭到弑杀,楚国王子与其它诸侯国一起讨伐郑国,楚国灭亡舒鸠国,鲁国前往楚国朝见楚国国君,楚国终于称霸于中国,楚国讨伐吴国,讨伐庆封,而后将庆封杀掉。刘歆认为,六月,太阳运行在晋国、赵国分野。
鲁襄公二十七年(公元前546年),“十二月乙亥朔日,有日食。”董仲舒认为,礼义将会遭到抛弃,已经有了徵兆。在当时,吴国王子余祭好勇斗狠,安排刑人守门(阍人);蔡侯与世子姬般的妻子通奸;莒国不及时立嗣君。后来阍人杀害余祭,蔡国世子姬般弑杀父亲,莒国人弑杀国君,此后庶子之间为即位而争斗。刘向认为,从鲁襄公二十年(公元前553年)起,八年时间出现七次日食,表明祸乱将会反复出现,上天已经发出警告。此后齐国大夫崔杼弑杀国君,宋国杀了世子太子子痤,北边的燕伯出逃至齐国,郑国大夫从外面回国篡位,董仲舒的解释大致是这样。刘歆认为,九月,太阳运行在周王室京畿和楚国的分野。
鲁昭公七年(公元前535年),“四月甲辰朔日,有日食。”董仲叔、刘向认为,此前楚灵王弑杀国君而后即位,接着会盟诸侯,羁押徐国国君,灭亡赖国,此后陈国公子妫招杀害世子,楚国因此又灭亡陈国,而后灭亡蔡国,此后楚灵王被弑杀。刘歆认为,二月,太阳运行在鲁国、卫国分野。古代典籍中记载,晋侯问晋国大夫伯瑕:“那个诸侯国将会遭遇日食?”回答:“太阳运行的轨迹应该是在鲁国、卫国间,卫国遭遇的灾祸大,鲁国遭遇的灾祸小。”晋侯又问:“这是为什么?”回答:“太阳离开卫地,抵达鲁地,而后才会有灾祸,卫君遇到日食的时间会长些,不是吗?鲁国为上卿。”这一年八月,卫襄公去世,十一月鲁国的季孙宿去世。晋侯对士文伯说:“我上次询问日食,其后与你所说的结果一样,这种占卜很准吗?”回答:“不会。六物不同,民心不同,事物的排序也不同,官职没有一定之规,开始时相同,结尾也可以不同,怎么可能会一直准确?《诗经》中说:‘或悠闲休息,或鞠躬尽瘁。’其结果不会一样。”晋侯又问:“六物是什么?”回答:“六物是岁、时、日、月、星、辰。”晋侯再问:“什么是辰?”回答:“日月相会即是辰。(夏历一年十二个月的月朔时,太阳所在的位置)”晋侯继续问:“《诗经》中所说的‘此日而食,为何不善’是什么意思?”回答:“就是不能正确地处理政事。国家不能正确地处理政事,不能正确地使用善人,就会自取其祸,日月相会时会降临灾祸。所以正确处理政事,国君对待政事不可不慎重,有三个要务,须特别留意:第一是择人,第二是考虑百姓所需,第三是顺应四季变化。”这些都是推断日食时的必备条件,无论怎样变化,不必害怕。《易经》中说:“悬象著明,莫大于日月。”这是圣人须加以重视的,这些都记载在三经中(《易经》、《诗经》、《春秋》)。《易经》在丰卦的《震卦》中说:“丰其沛,日中见昧,折其右肱,无咎。”《诗经·十月之交》中强调,上至卿士、司徒,下至趣马、师氏。假若朝中大臣不是贤士良臣,就会像是右肱折断,不符合这三个必备条件,就说明小人在压制君子,阴在侵犯阳。
本篇未完,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