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四十六 万石卫直周张传第十六 第2节
石庆担任丞相,所撰写的公文严谨,没有什么发挥,此后又过了三年,石庆去世,谥号为恬侯。第二个儿子石德,石庆最喜欢。武帝让石德继承了爵位,石德后来担任太常,因为犯法被免职,撤销封爵。在石庆担任丞相时,石庆的子孙担任小官吏一直到二千石官员的有十三人。等到石庆死后,有些人因为犯罪而被免职,后人没有像他们的先祖一样,以孝顺、谨慎而闻名。
卫绾,代国大陵县人,因为善于驾车,被任命为朝中郎官,在文帝朝,因为有功劳而升任为中郎将,卫绾好喝点酒,人很谨慎,心无旁骛。孝景帝还是太子时,召文帝的左右侍臣喝酒,卫绾称自己有病,没有去。文帝临驾崩时,嘱咐孝景帝,说:“卫绾是一位忠厚长者,要好好对待他。”景帝登基一年多,没有因为此前卫绾不赴宴而为难他,卫绾服侍景帝也更加勤恳、谨慎。
景帝在上林苑巡狩,诏中郎将卫绾与自己同乘坐一辆车,在回来的路上问卫绾:“君知道为什么要你参乘吗?”卫绾回答:“臣在代国时,就是一位驾车的高手,因此被皇帝提拔,此后担任中郎将职务,为什么参乘,实在是不知道。”景帝问道:“我还是太子时,召君来喝酒,君为什么不肯来,是什么原因?”卫绾答:“臣死罪,当时的确是有病。”景帝赐予卫绾一把剑,卫绾说:“先帝已经赐臣六把剑,不敢再接受皇帝的赐剑。”景帝说:“剑,人最容易遗弃或者更换,你的六把剑都还在吗?”卫绾说:“都在。”景帝让卫绾把六把剑拿出来,剑仍然储藏在剑匣里,没有拿出来用过。
郎官如果受到上司责罚,卫绾常常为他们遮掩,卫绾不与其他的官员争功论过;有了功劳,先让予别人。景帝认为卫绾廉洁,为人诚实,没有坏心眼,拜卫绾为河间王太傅。吴楚七国造反,景帝诏令卫绾担任将军,率领河间国汉军平息吴楚叛乱,因为有战功,拜为中尉;三年后,以军功封卫绾为建陵侯。
第二年,景帝废太子刘荣,诛杀栗氏外戚。景帝认为卫绾是一位忠厚长者,不忍心让卫绾处理这件棘手案子;于是赐卫绾告老退休,而派郅都收捕栗氏外戚。事情完毕后,景帝立胶东王刘彻为太子,重新召回卫绾,拜为太子太傅,兼任御史大夫。五年后,代替桃侯刘舍担任丞相,向朝廷奏事,按照章程办事而已。卫绾从开始任职到贵为丞相,没有什么建树。景帝认为卫绾敦厚,可以辅佐小皇帝,因此而信任卫绾,给予卫绾的赏赐也很多。
卫绾担任丞相三年,景帝驾崩,武帝即位。武帝建元元年(公元前140年),武帝追究卫绾在此前担任丞相时,因为景帝生病,朝廷逮捕了很多无辜者入狱,丞相没有尽到责任,卫绾被免去丞相职务。卫绾后来去世,谥号为哀侯。儿子卫信继承爵位,因为助祭的酎金不足,被撤销封爵。
直不疑,南阳郡人。直不疑在朝中担任郎官,侍奉文帝,与直不疑一起居住的郎官有人请假回家,误将另外一位郎官的金子带走。后来这位郎官发觉丢失金子,怀疑是直不疑拿的,直不疑向这位郎官赔罪,买了金子偿还。再后来请假的郎官回来,把带走的金子送了回来,丢失金子的郎官非常惭愧,从此直不疑被大家公认为是一位忠厚长者。再后来直不疑升任为中大夫。上朝时,在朝堂上与其他官员相遇,有人诋毁直不疑,说:“直不疑看上去一表人才,怎么能做出与嫂子通奸的事情!”直不疑听到这个传言,只是说:“我没有哥哥。”再不做其它解释。
吴楚七国造反时,直不疑以二千石官员身份率领汉军反击叛军。景帝后元年间(公元前143-前141年),直不疑担任御史大夫。天子封赏平叛吴楚叛乱的有功人员,封直不疑为塞侯。武帝继位后,直不疑与丞相卫绾一起因为过失而遭到免职。
直不疑喜欢阅读《老子》,信奉《老子》学说。在直不疑任职的地方,以清静无为来要求自己,从不改变前任的做法,好像生怕别人知道自己曾经在这里做过官。直不疑不喜欢立名,人们都称赞直不疑是一位忠厚长者。直不疑去世后,谥号为信侯。爵位传予儿子至孙子直彭祖,因为助祭的酎金不足,撤销封爵。
周仁,周仁的先祖是任城县人,曾经以医生身份见过秦始皇。景帝还是太子时,周仁担任太子家中舍人,因为有功转任为太中大夫。景帝刚刚继位,拜周仁为郎中令。
周仁为人沉稳,不泄露与他人谈话的内容。周仁穿着朴素,常穿着补缀的衣服衬裤,给人以不整洁的感觉。周仁受到景帝信任,可以进入宫中寝室,景帝与后宫的妃子调笑,周仁就站在旁边,但从来不和别人谈起在宫中的见闻。景帝有时候和周仁谈起某人,周仁的回答总是:“皇上比我了解此人。”从不在皇帝面前议论他人长短,周仁就是这样,不议论他人是非。景帝多次驾临周仁的住宅。再后来周仁将家迁至阳陵(景帝的陵寝)县居住,景帝给予很厚重的赏赐,周仁总是谦虚地辞让,不敢接受。因为周仁是皇帝近臣,诸侯群臣也常常送礼物予周仁,周仁一概拒绝。武帝登基以后,因为周仁是先帝信任的大臣,武帝也很敬重。周仁后来生病,免官,以二千石俸禄回家养老,子孙此后都担任了重要职务。
张敺(qū),字叔,张敺是高祖朝功臣安丘侯张说的小儿子。张敺在孝文帝朝,因为研究刑名学说,侍奉过太子刘启,张敺是一位忠厚长者,为人所称道。景帝刘启即位后,张敺受到敬重,担任九卿。到了武帝元朔年间(公元前128-前123年),张敺代替韩安国担任御史大夫。张敺担任官吏,从没有在任上整治过他人,以宽厚仁慈善待他人。属下也认为张敺是一位长者,不敢肆意妄为。皇帝让张敺处理监狱中的疑案,能够平反的,一律平反;不能平反的,须按照法律治罪,张敺常会为此而流泪,当着犯人的面宣读判词,而后密封上奏。对待他人,张敺总是以能够善待他人而著称。
张敺因为年老而退休,此后在家中安享晚年,天子厚待张敺,让张敺享受上大夫的俸禄退休,在家中养老,家住在阳陵。张敺的子孙后来都做了大官。
赞辞如下:孔子曾经说过:“君子纳于言,而敏于行。”万石君石奋、建陵侯卫绾、塞侯直不疑、张敺不就是这样的人吗?教育人不见得一定要疾言厉色,不严而治也能收到效果。至于石建为父亲洗内裤,周仁穿着补缀的衣服上朝,这样做也未免太过于做作,为君子所诟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