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《汉书》 » 白话文 > 卷六十九 赵充国辛庆忌传第三十九

卷六十九 赵充国辛庆忌传第三十九

赵充国,字翁孙,陇西郡上邽县(今甘肃天水市)人,后来将家眷迁至金城郡令居县(今甘肃永登县)居住。赵充国曾经在军中担任骑士,以北方六郡良家子弟身份,还有善于骑射,补进朝廷直辖的羽林军。赵充国为人沉着、勇敢,有谋略。年轻时,赵充国仰慕将军领兵打仗的忠勇气节,因此而学习兵法,开始留心边疆民族事务。

在武帝朝,赵充国以代理司马身份跟随贰师将军李广利出击匈奴,遭遇匈奴大军围困。汉军断粮数日,死伤枕藉,赵充国率领一百余名精锐骑兵,奋勇冲杀,杀出重围,贰师将军率领汉军紧随其后,终于将汉军带回。赵充国身负创伤,达二十余处,贰师将军在朝中向武帝奏报,武帝诏令,召赵充国到皇上的行宫来谒见。武帝亲自查看赵充国的伤情,赞叹不已,提拔赵充国为中郎,再后来赵充国升任为车骑将军幕府长史。

在昭帝朝,武都郡氐人造反,赵充国以大将军护军都尉身份,率领汉军平定叛乱,升任为中郎将,继而率领汉军驻扎在上谷郡,后来赵充国又调回朝中,担任水衡都尉。再后来率领汉军出击匈奴,擒获西祁王,升任为后将军,兼任水衡都尉。

赵充国与大将军霍光及朝中大臣一起,拥立宣帝,宣帝继位后封赵充国为营平侯。宣帝本始年间(公元前73-前70年),赵充国以蒲类将军身份率领汉军出击匈奴,斩杀匈奴数百人,大军返回后,仍然担任后将军,兼任少府。在当时,匈奴调动十余万骑兵,向南靠近边塞,抵达符奚庐山,妄图侵入边郡为寇。一位投降汉朝,名叫题除渠堂的匈奴人,向朝廷报告匈奴寇边的图谋,宣帝诏命赵充国率领四万骑兵,驻扎在北部边境九郡。虚闾权渠单于知道汉军已经有所准备,遂撤军。

在当时,光禄大夫义渠安国,受命巡视西部羌人部落,先零羌首领向义渠安国请求,希望能够率领本部,向北渡过湟水,在汉人弃耕的荒地上放牧。光禄大夫义渠安国返回后向朝廷奏报,赵充国在朝中,当场斥责义渠安国,认为他奉命出塞,却超越使者权限,管了不应该管的事情。再后来,羌人果然按照他们所说的,强行渡过湟水,当地郡县不能制止。宣帝元康三年(公元前63年),先零羌部落与羌人其它部落,相互交换人质,达二百余人,并共同盟誓,解除仇怨。宣帝得到边郡奏报后,向赵充国询问对策,赵充国回答:“羌人之所以容易控制,是因为他们各部落间均有自己的君长,彼此间为了利益而相互争斗,不能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。在此前三十余年,西部羌人部落造反,也是相互间先解除仇怨,而后定立盟约,继而向令居进攻,与朝廷对抗,每次均需要用五六年时间,才能将叛乱平息下去。在武帝征和四年(公元前89年),先零羌首领封煎等人,与匈奴勾结,匈奴派人到小月氏去,转告羌人部落,说:‘汉朝的贰师将军率领十余万汉军已经投降匈奴。羌人一直在忍受着汉人压迫。张掖郡、酒泉郡原来是匈奴人的土地,土地肥美,我们应该联合起来,重新将这块土地夺回来。’以此看来,匈奴人有与羌人联合的想法,已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。前些时,匈奴在西部受困,匈奴听说在东部,乌桓人代替汉朝守护边境,担心东部受到挤压,于是多次派出使者,出使西域尉黎、危须等国,妄图以子女和一些貂裘,与西域小国和解,同时分化瓦解他们与汉朝的关系,他们的阴谋尚未得逞。我怀疑匈奴还会派出使者到羌中去,取道沙漠,然后穿越罗布泊,经过长坑,抵达穷水塞,向南抵达我们的属国,与先零羌相互勾结。臣担心羌人中因此而会出现叛乱,还不仅是这些,先零羌部落有可能与其它羌人部落,重新联合起来,促成更大叛乱,应该防患于未然。”过了一个多月,羌人君长狼何果然派出使者向匈奴借兵,妄图进攻鄯善、敦煌,阻断汉朝通往西域的道路。赵充国认为:“狼何,是小月氏部落,在阳关的西南游牧,按照他们的实力,不可能有这样胆大妄为的行为,背后怀疑有匈奴使者在搞鬼,匈奴使者已经抵达羌中,先零羌与罕羌部落、开羌部落已经解除仇怨,缔结盟约,等到秋天,草肥马壮,转瞬间羌人叛乱即会形成燎原之势。朝廷应该在此时派出使臣,巡视边郡,加强战备,警告羌人部落,瓦解他们的联盟,揭露他们的阴谋。”于是丞相府、御史大夫府,奏请宣帝,再次派出义渠安国巡视羌人部落,晓谕利害。义渠安国到了羌人部落,召集先零羌君长三十余人,针对那些桀骜不驯、狡黠的羌人君长,全部抓捕起来,斩首。而后纵兵进攻先零羌部落,杀了一千余人。致使已经归降的其它羌人部落,包括归义侯杨玉等羌人君长,惊恐万状,敢怒而不敢言,不知该如何是好,于是羌人又开始劫略小部落,背叛朝廷,进攻边塞,攻击城邑,杀害汉朝边郡官吏。义渠安国以骑都尉身份,率领三千骑兵驻扎在边郡,防止羌人叛乱继续蔓延,汉军行军至浩亹(gāo mén)县,遭到羌人伏击,损失了很多战车和重武器。义渠安国只得将汉军撤回,抵达令居县,向朝廷奏报战况。这一年,是神爵元年(公元前61年)的春天。

赵充国当时已经七十余岁,宣帝担心赵充国年纪太大,不能带兵,派御史大夫丙吉前往询问,问谁可以率军出征,赵充国回答:“没有比老臣更合适的。”宣帝又派人询问,来人问:“老将军认为羌虏的战斗力如何,需要派出多少军队?”赵充国说:“百闻不如一见。出兵多少,很难遥测,臣愿意先抵达金城前线,考察情况,再确定进军方略。如果叛乱的羌人仅是一些小部落,平定叛乱不需要太多时间,请陛下相信老臣,不用担忧。”宣帝笑着说:“好吧。”

赵充国抵达金城,待汉军骑兵集合至一万余人,随即安排汉军渡过黄河。为防止敌军在渡河时袭扰,在半夜里,赵充国先派出三支先头部队,衔枚渡过黄河,过河后在对岸扎营布寨,天亮之后,三只先头小部队已经渡河完毕,大部队随即分批渡过黄河。一百多敌军骑兵,在汉军大营外来往侦察。赵充国说:“部队刚刚渡河,需要恢复体力,先不要管他们。这是敌军精锐,难以很快将其制伏,也可能是敌军的诱饵。消灭敌军,关键是要把握住时机,再予以打击,不要贪图眼前的小利。”遂命令部队不要出击。赵充国派出骑兵侦察小分队,在四望山峡谷中侦察敌情,没有发现敌军。夜晚赵充国将部队转移至落都,召集各营司马开会,商议下一步行动,赵充国说:“我已经知道羌人不懂得用兵。假若他们安排几千人,守护住四望峡谷,汉军岂能这样轻易地通过!”赵充国在行军途中,经常会派出侦察小分队,在前方打探,时刻保持警惕,部队在宿营时,一定会将营盘扎得很牢固,面对敌情沉着应对,赵充国爱惜士卒,每次作战之前,均要详细制定作战计划。汉军一直前进至西部都尉府,而后在军营中犒赏部队,士卒斗志昂扬。敌军多次挑战,赵充国只是在军营中坚守。捕获的俘虏招供,说羌人的首领已经在相互埋怨:“我说不要造反,现在天子派赵将军来,赵将军已经八九十岁,善于用兵。现在就是想要与汉军决一死战,能取得胜利吗!”

赵充国的儿子,右曹中郎将赵卬,率领期门佽飞、羽林孤儿、胡越骑兵,作为一支偏师,开赴令居。敌军派出几只部队,截断汉军的运粮通道,赵卬奏报敌情。宣帝诏令汉军,由八校尉和骁骑都尉、金城太守一起,率领汉军在山谷间搜捕埋伏的敌军,打通运粮的通道,以及河津渡口。

此前,罕羌、开羌部落首领靡当儿派来他的弟弟雕库,报告西部都尉,说先零羌部落将要造反,过后不久,果然造反。雕库部落中有很多人滞留在先零羌部落,西部都尉将雕库扣为人质。赵充国认为雕库无罪,将雕库释放回去,让雕库告诉其他羌人首领,说:“大军此次前来,只惩办有罪之人,羌人只要能够与反叛者划清界线,就不会遭到镇压。天子让我告诉羌人,犯法者只要能够揭发,逮捕或者斩杀首恶,就可以将功赎罪。斩杀首恶一人,赐钱四十万,中等首领十五万,小首领二万,斩杀一名叛兵,奖赏三千,捕获一名造反的女子或者老人、孩子,奖赏一千,将叛匪的妻子和财物,作为奖励,奖给立功人员。”赵充国利用政策分化,恩威并施,招降罕羌、开羌部落,以及那些受到胁迫而叛乱的部分羌人,首先将有组织的羌人叛军斗志瓦解,等到汉军侦察到羌人部落开始疲惫时,再组织力量,将其一举击溃。

本篇未完,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