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六十九 赵充国辛庆忌传第三十九 第2节
当时宣帝已经征调三辅、太常掌握的由刑徒组成的汉军,三河郡、颖川郡、沛郡、淮阳郡、汝南郡的步兵,金城郡、陇西郡、天水郡、安定郡、北地郡、上郡的骑兵,还有羌人组成的骑兵,以及武威郡、张掖郡、酒泉郡太守掌握的驻守汉军,共计有六万人。酒泉郡太守辛武贤,向朝廷奏报,辛武贤说:“各郡汉军,均驻扎在祁连山东部一带备战,北部防务空虚,这种情况难以持久。有人讲,到了秋冬再进兵,这也是敌寇在境外预做准备,对付汉军的想法。现在敌寇在日夜骚扰着我军,部队驻扎在寒冷、条件艰苦的地域,汉军的马匹不能抵御严寒,武威郡、张掖郡、酒泉郡均驻扎了上万骑兵,马匹已经开始掉膘,变得瘦弱。我们现在为战马添加饲料,可以在七月上旬,携带三十日的粮草,从张掖郡、酒泉郡分路出击,合击在鲜水一带的罕羌、开羌部落。羌寇视牲畜为性命,汉军分路出击,先将他们打散,即使不能够将羌乱一举平定,只要能够将他们的牲畜截获,掳获他们的妻子、儿女,然后再撤回汉军,到了冬天再扫荡一次,经过这样地反复扫荡,羌寇一定会彻底崩溃。”
宣帝将上书发给赵充国,诏令赵充国与校尉以下将领、熟悉羌人事务的军中参谋展开讨论。赵充国与长史董通年均认为:“辛武贤想率领一万汉军骑兵,分两路从张掖郡出击,再迂回千里。以一匹马负重三十日的粮草计算,包括二斛四斗米,八斛麦,还有衣服、装备、兵器,如此重的装具,难以追赶敌军。劳师远征,还未抵达,敌军即已计算好我军的行程、所需时间,而后从容地撤退,他们熟悉地形,沿着水草地,潜入进深山野林。如果汉军跟随着敌寇深入,敌军凭借着险关要塞防守,把守住这些险关要道,阻断汉军的粮草,到那时汉军将会进退失据,造成被动局面,这样做将会有难以挽回的损失,最终还会被羌狄所耻笑。辛武贤认为可以夺取羌人的牲畜,掳获他们的妻子、儿女,这只是一句空话,不是克敌制胜的好方法。而且武威县、张掖郡的日勒县,均为北部要塞,有通向西域必经的通道和肥美水草地。臣担心匈奴与羌人部落勾结起来,一旦大举入侵,在此地会堵住张掖、酒泉通往西域的通道,这两个郡的汉军,无论如何不能轻易调动。此次叛乱,是先零羌首先挑起,其它羌人部落,只是受到胁迫,跟随着一起造反。臣愚以为,应该先赦免罕羌、开羌协从造反的罪过,而后分化瓦解,重点打击先零羌部落,以震慑其它追随造反的羌人,如果他们能够迷途知返,改过自新,可以赦免这些造反羌人的罪行,然后再选择良吏,熟悉羌人习俗的官员,加以抚恤安绥,这才是平叛成功,最终完成歼敌安边的万全之策。”宣帝将赵充国的奏书发给朝中的大臣们讨论,朝中的公卿大臣、参加讨论的人均认为,先零羌的战斗力顽强,再加上罕羌、开羌部落协助,不首先打败罕羌、开羌部落,难以最终解决先零羌叛军。
宣帝于是任命宫中侍从乐成侯许延寿为强弩将军,同时任命酒泉郡太守辛武贤为破羌将军,赐予辛武贤玺书,褒奖他提出的破敌策略。同时以敕书形式批评赵充国,说:
皇帝问候后将军,将军出征在外,日晒雨淋,风餐露宿,非常辛苦。将军计划在正月出击罕羌,到那时羌人已经收获完麦子,将妻子、儿女安顿在远方,而后率领着精兵万人,寇略酒泉郡、敦煌郡。边郡的汉军很少,百姓到那时将不得不为了守护家园,而停下田间的耕作。现在张掖郡以东,粟米价格,每石卖到一百余钱,牲畜草料的价值数十钱。转运粮草,百姓非常辛苦。将军率领着一万余汉军,不在秋天,与羌人争夺水草,为牲畜准备饲草,等到冬天,羌虏已经准备好过冬的畜草、粮食,藏匿在深山之中,据险而守,汉军将士将不得不冒着严寒,顶风冒雪,手足皲裂,到那时再出兵,能保证平叛胜利吗?将军考虑过吗,战争使得国家花费巨大,将军却要旷日持久,经年累月,去获取小的胜利。将军认为这样做合适吗!
而今朕已经诏命破羌将军辛武贤,率领汉军六千一百人,敦煌郡太守快率领汉军二千人,长水校尉富昌、酒泉郡候奉世率领婼羌、月氏的军队四千人,估计约有一万二千人。携带三十日粮草,在七月二十二日出击罕羌,在鲜水以北的河湾处集结,距离酒泉郡大约八百里,距离将军的位置大约一千二百余里。将军率领所部沿着便道,向西并进,即使不能会合,也能让羌虏感受到,汉军将要从东、北两个方向同时进剿,以瓦解他们的斗志,迫使他们众叛亲离,此次进剿即使不能一举剿灭羌寇,也能够起到震慑敌军的作用。我已经诏命中郎将赵卬,率领胡越骑兵,佽飞弓箭手、二个营的步兵,作为将军的后援。
五星在东方显现,昭示着中国大利,蛮夷必败。太白金星高悬在天际,用兵敢于深入,勇敢杀敌者吉,不敢言战者凶。希望将军迅速做好准备,顺应天时,讨伐不义,现在已经是万事具备,不要再有丝毫的犹疑。
赵充国受到宣帝责备。仍然认为,将在外,君命有所不受,只要做得对,即应该坚持,为的是国家的最高利益。于是上书谢罪,同时陈述自己对用兵的看法,赵充国说:
臣已经读了骑都尉义渠安国送来的诏书,选择出使罕羌部落的羌人,让他带回去汉军即将到达的告谕,汉军此次平叛,不以罕羌作为平叛对象,以解除他们心中的疑虑。朝廷的恩泽深厚,非臣下所能及。臣只能在心中赞颂陛下的圣德,考虑周到,臣已经派开羌部落首领雕库返回部落,向羌人宣示天子的圣德,罕羌、开羌部落已经了解了天子的明诏。现在先零羌首领杨玉率领着四千骑兵,煎巩率领着五千骑兵,倚仗深山险阻,固守顽抗,伺机为寇,罕羌还没有进一步的行动。而今如果搁置先零羌不顾,首先打击罕羌,这等于是放过有罪之人,而惩罚无辜,再树一敌,造成两种危害,这不是陛下原来的想法。
臣在兵法中看到:“对弱敌要攻,对强敌要守。”又说:“善战者掌握主动权,使敌为我所用,而我不为敌所用。”现在如果有罕羌到敦煌郡、酒泉郡为寇,汉军只需要整顿兵马,训练将士,等待来犯之敌,这是以有备等待疲惫,以逸待劳,是克敌制胜的办法。而今臣担心的是,二个郡兵力少不足以自守,却要实施进攻的战略,是将主动权交予敌人,为敌所用,而使得自己被动,臣愚以为这样做不妥。先零羌要背叛朝廷,才与罕羌、开羌部落解除仇恨,缔结盟约,其内心还是担心汉军到来后,罕羌、开羌部落会脱离联盟。臣愚以为,先零羌为了巩固联盟,会随时增援罕羌、开羌,以加强他们的团结,如果首先打击罕羌,先零羌一定会前来救援。现在羌虏正是兵强马壮的时候,粮食充足,一旦予以打击,未必能够获得全胜,却给了先零羌巩固联盟的机会,羌虏坚持盟约,再联合其它部落,一旦结成同盟,即可有二万精兵,再胁迫其它小部落,追随的人将会更多,甚至莫须这样的小部落也会被裹胁进去,难以脱离。假若有了这样的结果,羌虏的兵势将会难以控制,要想彻底地剿灭羌寇,将要花费多出几倍的时间和力量,臣担心国家将会有十几年的战争忧患,而不是仅仅三、二年就能够解决问题。
臣辛蒙天子厚恩,父子均在朝中担任着重要职务。臣位至上卿,爵为列侯,犬马之齿已经有七十六岁,为实现明诏,而将尸骨填埋于沟壑之中,永垂不朽,这正是臣的愿望,无所顾虑,只是臣在考虑用兵的利弊。臣多年征战,对此至为熟悉,依臣的想法,首先打击先零羌,那么罕羌、开羌部落,无需打击,即可臣服。先零羌被制伏,罕羌、开羌将会不战而降,从正月进攻,这是我们的战略部署,也是较好的一个时机。现在进兵,很难看出会有一个好的结局,愿陛下明察。
六月二十八日上奏,七月六日即得到宣帝的诏书,同意按照赵充国的部署用兵。
本篇未完,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