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《汉书》 » 白话文 > 卷九十 酷吏传第六十

卷九十 酷吏传第六十

孔子说:“用政令引导,用刑罚惩治,可以限制百姓犯罪,但不能让百姓懂得耻辱;用道德引导,用礼仪限制,则能使百姓懂得耻辱,而且会自觉地遵守法律,不会再犯罪。”老子说:“上德合乎自然,是真正有德;下德强迫遵守,其实是无德。…法令繁琐,只会令盗贼滋生。”真可谓是至理名言!法律,是统治的工具,不是统治好坏的依据,不会因为法律严酷而政治清明。在此前,天下也曾经法网密布,奸宄反而横行,甚至是积重难返,以至于上下规避法律,矛盾叠加。在当时,官吏用法律惩治百姓,如同扬汤止沸,不得不更加残酷,除此之外,别无它法,仅依靠法律,怎么能解决层出不穷的矛盾?宣扬道德的人,在此时也难以发挥作用。为此,孔子说:“审理讼案,我与其他人一样,希望诉讼不再发生!”老子说:“不懂道德的人,常会讥笑道德能起什么作用。”这些话很有道理。

汉朝建国之后,废除秦朝的苛政,裁去棱角,力图使百姓返朴归真,在当时,法网疏阔,可以逃吞舟之鱼。官吏治民,崇尚道德仁厚。盗贼因此而息业,百姓生活安宁。从治理的效果来看,治民在于道德教化,而不在于残酷的刑罚。在高后执政时,酷吏有侯封,侯封欺压皇室宗亲,侵夺功臣。吕氏家族败亡后,朝廷遂将侯封灭族。在景帝朝,晁错因为执法严苛,以权术加强说话的份量,招致七国叛乱,叛乱的诸侯王将仇恨集中在晁错身上,晁错最终被杀。再后来就有了郅都、宁成,他们是景帝朝的酷吏。

郅都,河东郡大阳县人。在文帝朝担任郎官,在景帝朝担任中郎将,郅都敢于在朝堂上直谏,也敢于当面指叱大臣。有一次郅都跟随文帝游幸上林苑,贾姬在厕所里方便,一头野猪闯进厕所,文帝暗示郅都,郅都却站在文帝身旁一动不动。文帝要亲自手持兵器进厕所去解救贾姬,郅都跪在地上,挡住文帝说:“少了一个姬妾,宫中可以再召进一个姬妾,天下还少的了像贾姬这样的女子吗?陛下不爱惜自己的性命,难道不为宗庙社稷、太后考虑吗?”文帝止住了脚步,野猪也没有伤害到贾姬。太后听说此事后,赏赐郅都黄金百斤,文帝也赏赐郅都黄金百斤,从此很看重郅都。

济南郡瞷(jiàn)氏家族,有族人三百余家,是当地的土豪恶霸,二千石官员难以治理,景帝任命郅都为济南郡太守。郅都一上任,即将瞷氏首恶捉拿斩杀,瞷氏的其他族人,吓得胆战心惊。一年后,郡中道不拾遗,旁边十几个郡的太守,就像对待丞相府一样,敬畏郅都。

郅都为人,勇敢而有气节,公正廉洁,不为私事向他人请托,也不接受他人请托,不接受馈赠送礼。郅都常称自己:“我离开家人,在外面当官,应该恪尽职守,奉公死节,难以顾及到妻子与儿女。”

郅都后来担任中尉,丞相条侯周亚夫,在朝中因功倨傲,郅都只是揖而不拜。在当时,民风淳朴,畏罪自重,郅都在朝中首先执法严酷,按照法律办案,不避权贵,宗室列侯看到郅都,莫不侧目而视,人们送郅都雅号“苍鹰”。

临江王刘荣被押送至中尉府受审,临江王想得到一套刀笔,向皇帝写信谢罪,郅都禁止属下官吏提供。魏其侯暗地里派人为临江王提供刀笔。临江王拿到刀笔后,写了一封书信向皇上谢罪,随后自杀。窦太后听说此事后,大怒,要严惩郅都,郅都遂遭到免官,贬回家乡。景帝派出使者,在途中追上郅都,拜郅都为雁门郡太守,直接上任,根据情况,授予郅都临机决断的权利。匈奴中多次听说过郅都的气节,此后,匈奴人撤离雁门关外骚扰的骑兵,一直到郅都去世,没有再回到雁门关外。匈奴人让人做了一个郅都的木偶象,让骑兵轮番向木偶射箭,都难以射中,由此可以看出匈奴人对郅都的敬畏。匈奴人因为畏惧郅都,就借用汉法陷害郅都,景帝说:“郅都是忠臣。”想放过郅都。窦太后说:“临江王难道不是忠臣?”景帝只好杀了郅都。

宁成,南阳郡穰县人。在景帝朝,宁成担任郎官谒者。为人盛气凌人,作为下级官吏,宁成一定要凌辱高于自己的上级官吏;做了上级官吏,宁成对属下官吏则极为刻薄。宁成为人狡黠,耀武扬威。后来宁成担任济南郡都尉,郅都是郡太守。前几任都尉都是步行走进郡府,通过小吏向太守拜谒,如同县令一样,他们很惧怕郅都。宁成上任时,其盛气凌人的架势竟然超过郅都。郅都也久闻宁成的大名,对宁成以礼相待,二人相交很好。过了很久,郅都被杀,再后来,长安附近的宗室子弟很多人犯法,景帝召宁成担任中尉。宁成治理地方的手段与郅都一样,但是廉洁却远不如郅都,宗室子弟、当地豪绅们已经吓得个个胆战心惊。

武帝继位后,将宁成改任为内史。外戚中有很多人诋毁宁成,揭发宁成的罪恶,宁成被判为髠钳罪。在当时,九卿犯了罪,宁可自杀,很少有人再会去服刑,而宁成被判了重刑后,自以为不会再受到起用,于是解下刑具,伪造出关凭证,逃回家里。宁成曾经讲过:“做官做不到二千石,经商赚不了上千万的钱,有何面目再立于世间!”宁成于是借贷钱款买了一千多顷水田,出租给贫民,役使剥削数千家农民。几年后,碰上大赦,宁成已经积累了几千万家产。在民间,宁成为人侠义,挟持地方官员的短处,出入跟随着几十位骑者。宁成役使百姓,其威风甚至超过郡太守。

周阳由,他的父亲是赵兼,以淮南王刘长舅父的身份,受封为周阳侯,后代遂以周阳地名作为姓氏。周阳由以汉室宗室亲属的身份,在文帝朝担任郎官。到了景帝朝,周阳由担任郡太守。武帝继位初期,吏治还算严谨,可是周阳由在任上却苛刻残暴,骄横恣肆。周阳由喜欢的人,敢于篡改法律,让人活命;周阳由所恨的人,歪曲法律,也要致人于死地。周阳由任职的郡,一定要惩治豪强。当太守,周阳由看待郡都尉如同对待县令;当都尉,周阳由则欺凌郡太守,以强力干预太守行政。汲黯为人不随和,司马安以法律条文构陷他人,他们均为二千石官员,但与周阳由同车,则还要让着他,躲到旁边去坐。后来周阳由担任河东郡都尉,与太守申屠公争权,相互揭发告状,申屠公被判有罪,坚持大臣不受刑,随后自杀,周阳由则被杀头示众。

从宁成、周阳由之后,国内刑事案件逐渐增多,百姓以奸诈巧伪规避法律,官吏治民,大致上与宁成、周阳由一样。

赵禹,斄县人。赵禹以地方佐史补任为京师官员,为官清廉,赵禹升任为令史,是太尉周亚夫的属下,周亚夫在朝中担任丞相,赵禹是丞相府长史,丞相府中的官员认为赵禹清廉公平。可是周亚夫却并不重用赵禹,周亚夫说:“我知道赵禹有很多优点,但是赵禹用法苛刻,不能让他担任重要职务。”在武帝朝,赵禹以刀笔吏积累政绩,升任为侍御史。武帝欣赏赵禹的才能,将赵禹升任为中大夫。与张汤一起讨论制定法律条令,监督官员是否有知罪不报,包庇纵容犯罪,从此之后,官吏间相互监督,并作为朝廷的法律,一人犯罪,会牵连到其他人。

赵禹为人清廉倨傲,担任官职之后,家中不留食客。公卿间相互请客,赵禹一概谢绝,决心割断这种友情交往,自己一意孤行。赵禹办案以法律为准,从不翻案或者疏通官属,为罪人隐瞒罪行。后来赵禹曾经被免官,继而担任廷尉。当初条侯周亚夫认为赵禹做事苛刻,等到赵禹担任少府,成为朝中九卿,做事情更加严酷。到了晚年,各种案件越来越多。官吏治民越来越严酷,赵禹此时办案却变得舒缓,名声也逐渐好起来。王温舒等人是后起之秀,治理刑狱非常严酷。赵禹因为年老,转任为燕国相。几年后,因为年老昏聩而犯罪,免官回家。又过了十几年,赵禹在家中以高寿去世。

义纵,河东郡人。少年时曾经与张次公一起结伙打劫,成为强盗。义纵有一个姐姐,因为懂得医术,受到武帝母亲王太后的宠幸。太后问:“有孩子或者兄弟在朝中当官吗?”姐姐说:“我有一个弟弟,不学好,他做不了官。”太后把此事告诉武帝,武帝任命义姁的弟弟义纵为中郎,后来又补任义纵为上党郡某县令。在任上义纵胆大妄为,治民刻薄,很少会发慈悲之心,县里因此没有盗贼敢于惹事,在治民上被认为是考绩第一。义纵后来又升任为长陵县及长安县令,执法严酷,不避权贵及外戚。曾经逮捕王太后外孙修成的儿子修仲,武帝认为义纵很能干,又将义纵升任为河内郡都尉。义纵一上任,即将当地的豪绅穰氏家族首恶逮捕杀头,河内郡从此道不拾遗。张次公也是郎官,以勇敢从军,敢于深入敌境,立有战功,受封为岸头侯。

本篇未完,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