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《汉书》 » 白话文 > 卷一百上 叙传第七十上

卷一百上 叙传第七十上

班氏祖先,与春秋战国时楚国的国君是同姓(姓芈mǐ),是楚国令尹子文的后人。子文刚出生,即被家人抛弃在云梦泽,此后被老虎发现,老虎为子文哺乳。楚人称哺乳为“穀”,称老虎为“於菟”,因此世人也称子文为穀於菟(gou wū tú),字子文。楚人将老虎身上的花纹称为“班”,子文的后人即以班作为家族姓氏。秦国灭亡楚国后,班氏家族迁徙至晋地、代地之间,此后家族即一直以“班”作为姓氏。

秦始皇末年,班壹迁徙至楼烦县(今山西朔州市)避祸,在边郡饲养马牛羊,经过繁殖扩大至几千群。当时正值汉朝建国初期,朝廷对百姓实施休养生息的政策,禁令松弛,在惠帝朝、高后执政时期,班氏家族以财力雄厚,傲视边郡,出入打猎前后有旌旗鼓吹,班壹享寿一百余岁,寿终正寝,此后北部边郡的人,很多人也以“壹”作为名字。

班壹生班孺。班孺为人豪侠仗义,受到州郡中百姓的颂扬。班孺生班长,班长后来出任官员,直做到上谷郡太守。班长生班回,班回通过举荐茂材,担任长子县令。班回生班况,班况通过举荐在朝中担任郎官,工作成绩优秀,后来升任为上河郡农都尉。大司农上奏皇帝推荐班况,说班况在年度考核中政绩连年第一,随后班况调入朝中担任左曹越骑校尉。成帝即位初年,班况的女儿被选入后宫,成帝封班氏为婕妤。作为外戚,班况辞去官职,退休回家,家产累计达千金,继而班况将家眷迁至昌陵居住。成帝罢修昌陵后,班况与朝中大臣、豪门,随后将户籍迁回长安。

班况生有三个儿子:班伯、班斿(liú)、班穉(zi)。班伯从小跟随师丹学习《诗经》。大将军王凤推荐班伯,让班伯作为成帝的侍读,成帝在殿中召见班伯,非常亲昵。班伯容貌秀丽,讲话得体,成帝将班伯任命为中常侍。当时成帝正在努力攻读经学,大臣郑宽中、张禹每天早晚到宫中,为成帝讲解《尚书》、《论语》,学习地点安排在金华殿,班伯受诏陪伴成帝一起读书。成帝学习有很大进步,通晓经书大义,朝廷又请许商进一步讲解经书间的异同。再后来班伯升任为奉车都尉。几年后,金华殿的讲学告一段落,班伯开始与王氏、许氏外戚子弟来往,但对于外戚子弟中盛行的纨绔作风,班伯敬而远之。

班氏家族曾经世代居住在北部边郡,有北方人豪侠的性格,崇尚气节,班伯多次向皇上奏请出使匈奴。成帝河平年间(公元前28-前25年),复株累单于要到长安来朝见皇帝,成帝诏令班伯持符节作为朝廷使者,到塞下迎接匈奴复株累单于。恰好遇上定襄郡的大姓石氏、李氏家族因为私怨而结下怨仇,竟然杀害追捕的官吏,班伯上书朝廷,自报奋勇要求在定襄郡代理太守一个月。皇上派出宫中侍从中郎将王舜,趁着传车来到塞下,代替班伯迎接复株累单于。同时捧着玺书印绶,当场任命班伯为定襄郡太守。定襄郡人听说班伯是外戚,一向尊贵,加上年少,又是自报奋勇担任的太守,害怕班伯会新官上任伊始滥施酷刑,官员百姓们均有些收敛。班伯上任后,首先抚恤父老乡亲,将过去的亲朋故旧,还有那些曾经有旧恩的人接到太守府衙,每天亲自酒肉招待执晚辈礼。郡中百姓的紧张情绪才松缓下来。那些受到过班伯招待的很多是当地的豪门大户,因为受到郡太守宴请,都愿意向班伯献策,提出建议帮助缉拿郡中盗贼,将盗贼的底细与藏匿地点详细报告给班伯。班伯说:“这正是我期待父辈们的地方。”于是召见属下的县长官吏,挑选精壮掾史,分头缉捕捉拿那些藏匿的盗贼。十几天时间,将他们全部捉拿归案。郡中上下无不震惊,都称班伯神通广大。一年以后,成帝征召班伯。班伯上书,希望到原来郡上祖宗的坟墓去祭扫。成帝下诏,郡中都尉以下官员一起前往祭拜。班伯随后又召集宗族中的亲朋,按照亲疏远近送上厚礼,散发了数百金。北部郡县以此为荣,老人们至今还记得。在返回长安的途中,班伯突然患病中风,回到长安后,以宫中侍从光禄大夫身份在家中养病,成帝赏赐丰厚,但几年内一直卧床不起。

当时许皇后被废,班婕妤在东宫侍奉皇太后,班婕妤将身边的侍女送予成帝,成帝封这位侍女李平为婕妤,立赵飞燕为皇后。班伯称自己病重,在家中修养。过了一段时间,成帝路过,到班伯家中来看望,班伯惶恐,带病起床,开始工作。

大将军王凤去世后,富平侯张放、定陵侯淳于长等人受到成帝信任,成帝经常与他们一起微服出宫,乘坐同一辆乘舆,驾着宫中的车子在外面游玩;在宫中则让他们出入禁闼,举行酒会宴饮,赵皇后、李婕妤与宫中侍从在旁边陪侍,大家举满杯欢饮,大声谈笑。在当时,成帝乘坐的乘舆上面,画有一面彩色屏风,内容是商纣王与嫔妃妲己在一起长夜欢饮。成帝看到班伯病体刚刚痊愈,对班伯较为关切,一次用眼睛注视着班伯,指着画像问班伯,成帝问:“纣王是无道昏君,能荒淫到这种地步吗?”班伯回答:“《尚书》中讲‘纣王滥用妇人之言。’怎么会在朝中如此放肆呢?这只是将众恶归于一身,不会有那么严重。”成帝问:“既然没有那么坏,这幅画像又有什么警示意义?”班伯说:“‘沉湎于酒色’,这是微子告诫的话,也是因为此微子离开纣王;‘醉酒狂呼。’《诗经·大雅》中对此叹息不已。《诗经》、《尚书》中曾经告诫人们,淫乱的祸患,多来自于酒色。”成帝喟然叹道,说:“我很久没有见到班先生,今天又听到了箴言!”张放等人在旁边听了这些话,甚为难堪,悄然起身更衣,先后告辞。在当时,长信宫的女官庭林表在旁边,听了他们的对话。

再后来成帝到东宫觐见皇太后,太后流着眼泪对成帝说:“皇帝这些时脸色又黑又瘦,班侍中是大将军推荐的,在宫中应该受到特别重用,这种人还要多一些才好,好辅佐皇帝保持圣德。我劝皇帝还是把富平侯张放送回封国。”成帝答应说:“好。”车骑将军王音听说此事后,遂暗示丞相、御史大夫上奏,弹劾富平侯张放的罪过,成帝只好将张放贬黜到边郡担任都尉。不久又将张放召回,太后给成帝下诏书,说:“我此前讲过的话,还没有看到效果,富平侯就又回来了,我讲的话真的就不起作用吗?”成帝谢罪说:“这一次一定奉诏。”当时许商是少府,师丹是光禄勋,成帝将许商、师丹任命为光禄大夫,班伯担任水衡都尉,与许商、师丹一起,兼任宫中侍从,成为成帝的近臣,俸禄是中二千石官员。以后每次到东宫觐见太后,常跟随成帝一起前往;朝中有重大事情,要做出决定时,即由他们向公卿们宣示。成帝对于游宴的事情也稍微收敛一些。重新开始钻研经书学业,太后又高兴起来。丞相翟方进紧接着弹劾富平侯张放的罪过,成帝只好将张放贬黜,贬谪回封国。此后,班伯因病去世,享年三十八岁,朝庭上下为班伯过早离世而感到惋惜。

班斿博学有俊材,左将军史丹举荐贤良方正,以对策优秀,班斿在朝中担任议郎,后来班斿升任为谏议大夫、右曹中郎将,与刘向一起在宫中校验皇家藏书。每次在殿上廷议,班斿都要奉诏,选一些典籍在成帝面前诵读。成帝赞赏班斿的才能,赐予班斿藏书的副本。当时这些书籍还没有在社会上公开,东平思王刘宇以皇帝叔父身份,求借《太史公》、诸子百家等书籍,大将军当时都没有答应(详情记载在《东平王传》中)。班斿去世得也很早,班斿有一位儿子,名字叫做班嗣,在当时已经小有名气。

班穉在少年时,在皇宫中担任过黄门侍郎中常侍,品行端正,操守谨严。成帝到了晚年,立定陶王刘欣为皇太子,多次派中盾征求近臣们的意见,只有班穉不敢回答诏问。哀帝即位后,将班穉调往西河郡属国任都尉,后来又将班穉调任为广平国相。

王莽在年少时与班穉兄弟年龄相仿,关系很好,对班斿以兄长看待,对班穉以兄弟看待。班斿去世得早,王莽为班斿穿孝服长达三个月,送的丧礼最重。平帝即位后,太后临朝称制,王莽在朝中掌握着朝政大权,想粉饰太平,派出使者分头到全国各地考查风俗,采集歌颂朝廷的歌谣,广平国相班穉没有采集。琅琊郡太守公孙闳在官府中谈论灾害,大司空甄丰派出属下快马来到琅琊郡和广平国,告谕两郡、国的官民,弹劾公孙闳制造不祥言论,弹劾班穉拒绝歌颂朝廷,妨害圣朝治理,犯不道罪。太后说:“不宣扬美德,不应该与谈论灾害的惩罚相同。而且班婕妤是后宫中的贤慧贵人,没有区别地加以惩治,我为此而感到难过。”于是只有公孙闳被逮捕下狱处死。班穉恐惧,上书谢恩,表示自己有罪,愿意交还诸侯国相印,到成帝的陵寝地延陵园担任郎官,太后答应了。此后班穉继续享受原来的俸禄。因此在王莽当政时,班氏家族中没有人在朝中当官,也没有人为此而受到迫害。

本篇未完,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