杂说第三十原文解释
崔寔《四民月令》曰〔1〕:“正旦,各上椒酒于其家长,称觞举寿,欣欣如也。上除若十五日,#-666ff;诸膏、小草续命丸〔2〕、散、法药〔3〕。农事未起,命成童以上,入太学,学‘五经’〔4〕。“谓十五以上至二十也。” 砚冰释,命幼童入小学〔5〕,学篇章。 “谓九岁以上,十四以下。篇章谓六甲、九九、《急就》、《三仓》之属〔6〕。” 命女工趋织布,典馈釀春酒。”
染潢及治书法〔7〕: 凡打纸欲生〔8〕,生则坚厚,特宜入潢。凡潢纸灭白便是,不宜太深,深则年久色暗也。#-666aa;浸蘗熟〔9〕,即弃滓,直用纯汁,费而无益。蘗熟后,漉滓捣而煮之,布囊压讫,复捣煮之,凡三捣三煮,添和纯汁者,其省四倍,又弥明净。写书,经夏然后入潢,缝不绽解。其新写者,须以熨斗缝缝熨而潢之;不尔,入则零落矣。豆黄特不宜裛〔10〕,裛则全不入黄矣。
凡开卷读书,卷头首纸〔11〕,不宜急卷;急则破折,折则裂。以书带上下络首纸者,无不裂坏;卷一两张后,乃以书带上下络之者,稳而不坏。卷书勿用鬲带而引之〔12〕,非直带湿损卷〔13〕,又损首纸令穴;当衔竹引之。书带勿太急,急则令书腰折。骑蓦书上过者,亦令书腰折。
书有毁裂,方纸而补者〔14〕,率皆挛拳,瘢疮硬厚。瘢痕于书有损。裂薄纸如薤叶以补织〔15〕,微相入,殆无际会,自非向明举而看之,略不觉补。裂若屈曲者,还须于正纸上,逐屈曲形势裂取而补之。若不先正元理,随宜裂斜纸者,则令书拳缩。
凡点书、记事,多用绯缝〔16〕,缯体硬强,费#-666aa;齿力,俞污染书〔17〕,又多零落。若用红纸者,非直明净无染,又纸性相亲,久而不落。
雌黄治书法〔18〕: 先于青硬石上,水磨雌黄令熟;曝干,更于瓷碗中研令极熟;曝干,又于瓷碗中研令极熟〔19〕。乃融好胶清,和于铁杵臼中,熟捣。丸如墨丸,阴干。以水研而治书,永不剥落。若于碗中和用之者,胶清虽多,久亦剥落。凡雌黄治书,待潢讫治者佳;先治入潢则动。
书橱中欲得安麝香、木瓜,令蠹虫不生。五月湿热,蠹虫将生,书经夏不舒展者,必生虫也。五月十五日以后,七月二十日以前,必须三度舒而展之。须要晴时,于大屋下风凉处不见日处。日曝书,令书色暍。热卷,生虫弥速。阴雨润气,尤须避之。慎书如此,则数百年矣。
【注释】
〔1〕《要术》引《四民月令》文,其有关作物和副业生产的,#-666dd;别引录在有关各篇中,这里是综引十二个月的非生产的杂项事情的安排,都是节引。文内注文,凡是《四民月令》原有的,概加引号,以与贾氏的插注相区别。又,各月下的染潢、治书、漱生绢、作假蜡烛等法,都是贾氏附带插进去的,一律缩进二格排印,以示区别。
〔2〕小草: 中草药中远志科的远志(Polygala tenuifolia),别名小草,中医用作安#-666nn;化痰药。
〔3〕“法药”,“十二月”重见,但《玉烛宝典》引《四民月令》均作“注药”,应是“注药”之误。《周礼·天官·疡医》郑玄注:“注,谓附着药。”贾公彦疏:“注谓注药于中,食去脓血耳。”孙诒让《周礼正义》说:“附着药,盖犹今治创疡者之傅药。《玉烛宝典》引崔寔《四民月令》云‘正月上除#-666ff;注药’是也。”北宋沈括《补笔谈》卷一“辩证”:“至今齐谓‘注’为‘咒’。”说明“注药”是外敷疮疡之药,使附着于疮疡之上,亦犹“注射”、“灌注”之“注”,本草书和经典文献中未闻有“法药”之称。凡药都要依法修治,“#-666ff;诸膏、小草续命丸”,亦不例外,以依法配合解释“法药”,不妥。
〔4〕太学: 中国古代传授儒家经典的最#guoxue666-com;学府,在京都。东汉在洛阳。崔寔时大有发展,太学生曾多至三万#-666aa;。 五经: 指《易》、《书》、《诗》、《礼》、《春秋》。始称于汉武帝时。
〔5〕小学: 古时称地方乡学为小学,对“太学”而言。其公家学校有庠、序,私学则有蒙馆、私塾之类。
〔6〕六甲: 指六十甲子,古时训蒙从这学起。 九九: 即最基础的乘法九九歌诀,也是童蒙必学的最初算术知识。 《急就》: 西汉史游撰,罗列各种名物的不同文字,编成韵言,以便记诵,作为学童识字课本。今传有唐代颜师古注本。 《三仓》: 也作“三苍”,秦时《仓颉篇》、《爰历篇》、《博学篇》的合称,至汉代又有增益,也是编成韵文的学童文字学教本。今已不传,清人有辑佚本。
〔7〕染潢: 指用黄檗汁把纸染成黄色。潢,通常和装潢即装裱#-666dd;不开,但《要术》所记只是单纯染黄色,无一字涉及装裱,不知入水染潢之后怎样处理书纸。西晋陆云(262—303)《陆士龙集》卷八《与兄平原(陆机)书》:“前集兄文为二十卷,适讫一十,当黄之。”“黄”即入潢,也是先编书而后入潢。唐张彦远《历代名画记》卷三《论装背(褙)褾轴》:“自晋代以前,装背不佳,(南朝)宋时范晔始能装背。”果如此,似乎北方贾思勰那时装潢技术还不怎样精良?又,这是因上面讲到读书,贾思勰顺便插进去的材料,故缩进二格排印。以下仿此。
〔8〕打纸: 底纸。宋姚宽《西溪丛语》卷下:“《要术》……云,‘凡打纸欲生,生则坚厚’,则打纸工盖熟纸工也。”但既已打熟,为什么还要求“生”,此释不解决问题。《历代名画记·论装背褾轴》:“勿用熟纸背,必皱起,宜用白滑漫薄大幅生纸。”此说直捷明白。但《要术》并无装褙处理,“打纸”不能解释为在原纸背面打褙上去的纸。排除这种情况,只能解释为写书“打底”的纸,即写书的原纸。这是未经打熟磨光的生纸,纤维间的毛细管未被过#-666dd;压缩,所以比较厚而柔韧,特别宜于入潢,因为它的吸收性能较强。
本篇未完,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