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《齐民要术》 > 杂说第三十 > 第2节

杂说第三十 第2节原文解释

〔9〕“蘗”,各本均讹作“蘖”,经典亦多有沿讹,亦犹“薜”(莎草)之沿误为“薛”(生僻字_古文自编29819号蒿),都是长撇上移变作短撇的点点差误,可意义毫厘千里。蘗是黄檗,芸香科的Phellodendron amurense,也叫黄柏树,皮厚,含黄色素,可作染料;蘖是芽蘖也。这里指黄柏,故改。

〔10〕豆黄: 据卷八《作酱等法》指蒸熟的黄豆。这里是晒干磨成豆粉作为调和黏糊的材料,用来粘连书纸。元陶宗仪《辍耕录》卷二九“粘接纸缝法”引书记载:“古法用楮树叶、飞面、白芨三物调和如糊,以之粘接纸缝,永不脱解,过如胶漆之坚。”明佚名《墨娥小录》“粘合糊法”:“糊内入白芨末、豆粉少许,永不脱落,甚佳。”飞面谓面粉临空分散撒入。白芨是兰科的Bletilla striata,其肉质块茎含有多量的黏液质,可作糊料,黏性强。

〔11〕卷头首纸: 《要术》那时的书是卷轴式的,即卷子本,还没有装订成册。此指卷子开头的空白纸幅,术语称为“引首”。引首伸长出去包在卷子外面起保护作用的叫“包首”,通常用绫绢作成。引首下面还有一白幅叫“玉池”,也叫“池纸”。卷子中间书纸不连接的空幅叫“隔水”。卷末的白幅叫“拖尾”。《要术》除引首外,其他都没有提到,书卷的装潢似乎颇为简朴。北宋米芾(1051—1107)《书史》:“装书褾前须用素纸一张,卷到书时,纸厚已如一轴子,看到跋尾,则不损。……纸多有益于书。”《要术》的引首似乎卷到书纸时还没有厚如轴子,所以要再卷一两张书纸才行。

〔12〕勿用鬲(·士丧礼》“苴绖大鬲”,郑玄注:“鬲,搤也。”《仪礼·丧#-666hh;》作“苴绖大搹”,郑玄注:“搹,扼也。”鬲、搹、搤都是同字异写,即“扼”字,就是掐住,扼制住。“勿用”即“不用”,就是不要。“引”是卷书。这句是说不要把书带两头掐紧了来卷书,那会把书的上下两边(天头地脚)弄坏的。这是参照《齐民要术今释》作解释的。

〔13〕“湿”,各本相同,但书带不会用湿的,石声汉疑“生僻字_古文自编29820号”之误,即涩滞之意。

〔14〕生僻字_古文自编29818号(lì): 割。

〔15〕裂薄纸如薤叶: 启愉按: 薤叶线形,半圆柱状,中空,宽约2—3毫米。薄纸无论如何不能薄如薤叶,不好讲,只能是叶基部被抱合着的像叶鞘的鳞茎之鳞被,白色膜质,略可当之。如果“如薤叶”指纸的宽度,那只有2—3毫米宽的纸条,破坏处稍大,要补多少条,是并排补还是交织?牢不牢?能不绉缩?疑窦颇多。所以译文姑作如“( )”内的改译,以就正方家。

〔16〕“缝”,各本相同,讲不通。下句既说“缯体硬强”,应是“缯”字之误。

〔17〕明抄作“俞”,无意思;他本作“愈”,也勉强。疑应作“渝”,谓绯红褪色污染书纸。

〔18〕雌黄: 矿物名,晶体,橙黄色,可作颜料。北宋沈括(·故事》:“馆阁新书净本有误书处,以雌黄涂之。尝校改字之法: 刮洗则伤纸;纸贴之又易脱;粉涂则字不灭,涂数遍方能漫灭。唯雌黄一漫即灭,仍久而不脱。”雌黄色与潢后纸色相似,所以字迹涂灭后可以在上面再写上。北齐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书证》:“以雌黄改‘宵’为‘生僻字_古文自编29821号’。”正是这样改法。因而以改窜文字为“雌黄”,成语“信口雌黄”,本此。所谓“雌黄治书”,就是调制好雌黄锭子,要用时像磨墨一样磨出黄汁来使用。

〔19〕上句没有加水,这里“曝干”云云重复,疑是衍文。否则,上句应脱“加水”字样。

【翻译】

崔寔《四民月令》说:“正月元旦,(全家的小辈,)#-666dd;别给家长敬上花椒酒,举杯祝贺长寿,大家都非常快乐。正月第一个逢除的日子,或者十五日,配制各种药膏、小草续命丸、散药和外用(注)药。农业生产还没有开始,叫成童以上的少年上太学,学‘五经’。“这是说十五岁以上到二十岁的少年。” 砚台上的墨不再结冰了,叫幼童上小学,学篇章。“这是说九岁以上到十四岁的男孩。篇章,指六甲、九九、《急就篇》、《三仓》这类启蒙教材。” 命令管纺织的女工勤力织布,命令管饮食的家#-666aa;酿造春酒。”

纸的染潢和书的保护方法: 凡写书的底纸,要用生纸,因为生纸比较厚而柔韧,特别宜于入潢染上黄色。染黄色只要不见白色底子就可以了,不宜染得太深;太深了年份久了会变成暗褐色。现在一般#-666aa;把黄檗浸出黄汁后,就把渣滓丢掉,只用第一道纯汁,既浪费又没有好处。应该在黄檗浸熟之后,捞出渣滓来捣碎,煮过,用布袋盛着压出液汁来;又拿渣滓再捣再煮,再压出液汁。这样,可以捣三次煮三次。将三次所得的液汁,添加到第一道的纯汁里,可以节省四倍,(而且黄汁经过过滤,)更加清明洁净。写好的文章,要经过一个夏天然后才入潢,那纸张接缝的地方不会脱黏开裂。新写好的,(如果急于入潢,)必须拿熨斗在接缝处一缝缝地熨帖过,(使粘#-666ff;牢固,)然后染黄;不然的话,一投入潢汁,就会散开脱落了。豆黄特别不可窝坏,窝坏了就染不上黄色。

凡打开卷子本书卷来读,卷头首纸不可卷得太紧;太紧了会拗折,折了便会破裂。打开后如果用书带上下络定首纸的,也没有不裂坏的;应该在卷过一两张书纸之后,再将首纸连同书纸一起用书带上下络定,才能稳妥不被弄坏。卷书的时候,不要鬲着书带来卷,这样不但带子(阻滞着)会把书的天头地脚磨坏,还会把首纸穿出洞来;应该绕着竹轴来卷书卷。书带不可系得太紧,紧了会中腰折断。横扣在书上压过,也会拦腰折断。

书有损坏和破裂的地方,如果撕一块大纸补贴在下面,往往绉缩不平整,结着又硬又厚的疤痕。疤痕却把书损害了。应该撕点很薄的纸,薄得像薤叶(下面白色膜质的鳞被)那样,用来织补,就显得细致入微,两相吻#-666ff;,几乎看不出接#-666ff;的痕迹,要不是把书纸举起来透着亮光看过去,简直觉察不出是贴补过的。裂开的地方如果是弯曲的,就该蒙张纸在上面,随着原纸弯曲的形状,撕下蒙上去的纸来补。假如不先对正原来裂口的纹理,随便撕条斜纸来补,也会使书绉缩不平。

本篇未完,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..

下一篇:园篱第三十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