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《齐民要术》 > 种榆、白杨第四十六

种榆、白杨第四十六原文解释

《尔雅》曰:“榆,白枌。”注曰:“枌榆,先生叶,却着荚;皮色白。”

《广志》曰:“有姑榆,有朗榆。”

按: 今世有刺榆,木甚牢韧,可以为犊车材。生僻字_古文自编29871号,可以为车毂及器物。山榆,#-666aa;可以为芜荑。凡种榆者,宜种刺、生僻字_古文自编29871号两种,利益为多;其余软弱,例非佳木也。

【注释】

见《尔雅·释木》,正文与郭璞注并同。

白枌(fén): 即今白榆(Ulmus pumila),榆科,即通常所指的榆,故东北、陕西等地通称“榆树”,河南、河北称“家榆”。本篇所种,也以此种为中心,也就是所谓的“凡榆”。树皮暗灰色,幼枝灰白色。春间先叶开花,不久结果,翅果春夏间成熟,由绿色变成黄白色,俗名“榆钱”。北方常以果荚和面粉等蒸食;青荚蒸过晒干可酿酒;老熟的含油量多,可榨油,并可制酱。但《尔雅》注说“先生叶”,不确,应作“先生花”。

《御览》卷九五六“榆”引《广志》作:“有姑榆,有郎榆。郎榆无荚,材又任车用,至善。 ……”《类聚》卷八八“榆”引同《御览》,有错脱。姑榆,即《尔雅·释木》的“无姑”,是榆科的大果榆(Ulmus macrocarpa),也叫“黄榆”。先叶开花,春夏间结大翅果,产于北方。其果实的加工品,现在中药上还保留着“芜荑”的名称。唐陈藏器《本草拾遗》说:“作酱食之 ……此山榆仁也。”因其果仁可作酱,因亦称其酱为“芜荑”,就是贾氏说的山榆仁可以作芜荑酱。山榆也就是大果榆。朗榆,即榆科的榔榆(Ulmus parvifolia)。翅果小形,深秋成熟。大果榆和榔榆的木材都坚实,可作车辆、农具等,非如贾氏所说“其余的榆树都不坚韧”。

刺榆: 是榆科的Hemiptelea davidii,小枝具硬刺,花与叶同时展放。果实半边生翅,翅歪斜,初秋成熟。木质坚韧、致密。

生僻字_古文自编29871号榆: 这种榆木特别宜于加工镟作材,可供镟成多种中空的器物,在木理上有其特性,和刺榆、山榆不同。但未详是何种榆木。

【翻译】

《尔雅》说:“榆,就是白枌。”注解说:“就是枌榆,先生叶,随后长荚;树皮白色。”

《广志》说:“有姑榆,有朗榆。”

(思勰)按: 现在有刺榆,木材很坚韧,可以用来作牛车的木料。生僻字_古文自编29872号榆,可以作车毂和各种器皿。山榆,果仁可以作“芜荑酱”。凡(作为用材木)种的榆树,该种刺榆和生僻字_古文自编29872号榆两种,得到的利益多;其余的榆树都不坚韧,不是好木材。

榆性扇地,其阴下五谷不植。 随其#guoxue666-com;下广狭,东西北三方所扇,各与树等。 种者,宜于园地北畔,秋耕令熟,至春榆荚落时,收取,漫散,犁细生僻字_古文自编29745号,劳之。

明年正月初,附地芟杀,以草覆上,放火烧之。 一根上必十数条俱生,只留一根强者,余悉掐去之。 一岁之中,长八九尺矣。 不烧则长迟也。

后年正月、二月,移栽之。 初生即移者,喜曲,故须丛林长之三年,乃移种。 初生三年,不用采叶,尤忌捋心; 捋心则科茹不长,更须依法烧之,则依前茂矣。 不用剶沐。 剶者长而细,又多瘢痕;不剶虽短,粗而无病。谚曰:“不剶不沐,十年成毂。”言易粗也。必欲剶者,宜留二寸。

于堑坑中种者,以陈屋草布堑中,散榆荚于草上,以土覆之。烧亦如法。 陈草速朽,肥良胜粪。无陈草者,用粪粪之亦佳。不粪,虽生而瘦。既栽移者,烧亦如法也

【注释】

捋心则科茹不长: 截去顶梢,树干就长不#guoxue666-com;。小榆树被截去顶梢后,顶端生长优势被消除,植株为了保持地上部与地下部的平衡,截口和下部会长出丛密的#-666dd;枝杈,变得臃肿矮脞,影响长干,使树干长不高,影响日后取材。

“既栽移者,烧亦如法也”,可疑。启愉按: 苗木贴地刈去,今称“平茬”。平茬行于苗期,促其速长;移栽定植后,一般不再平茬。《氾书》种桑法,《要术》本篇园北种榆和下文近市之地种榆,都这样;《种榖楮》篇也是这样;时间都在“明年正月”的幼苗期。至元代的《农桑辑要·栽桑》引《务本新书》和《士农必用》也是十月平茬,放火烧之,未见移栽定植后再平茬者。据此,这里“既栽移者”,疑有误,疑“者”应作“前”,是注解正文的“烧亦如法”的。

【翻译】

榆树的特性是郁闭度大,荫蔽面广,在它的树荫下面喜光的五谷长不好。随着它庞大树冠的#guoxue666-com;低宽狭,它所荫蔽的东、西、北三面,与树冠相等。 所以,种榆树应该种在园地的北面。秋天先把地耕熟,到春天榆荚成熟掉落时,收取榆荚,撒播,用犁细浅地犁一遍,再耢平。

本篇未完,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..

下一篇:种棠第四十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