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《容斋随笔》 > 《坤》动也刚

《坤》动也刚原文解释

【原文】

《坤》note-name:卦2卦:占卜的记号,相传为伏羲氏所作。《周易》有八卦(又称经卦),画卦的线条叫“爻(yáo)”,一横线“—”名阳爻,横线中断“--”名阴爻。八卦皆由三爻组成,八卦名为乾、兑、离、震、巽、坎、艮、坤,乾(天)与坤(地)、震(雷)与巽(风)、坎(水)与离(火)、艮(山)与兑(泽)是对立的。八卦两两重叠组#-666ff;,则演为六十四卦(又称别卦)。《文言》:这里指专门阐释乾、坤二卦义理的文字,相传为孔子所作。《文言》曰:“坤至柔note-name:至柔3至柔:乾刚坤柔,坤为纯阴之象,纯阴而和顺,故称至柔。而动也刚。”王弼note-name:王弼4王弼:王弼(226—249),三国魏山阳#guoxue666-com;平(今山东金乡)#-666aa;。笃好老庄,注《周易》《老子》,开魏晋以后玄学之先声。引文为《周易》王弼注。云:“动之方正,不为邪也。”程伊川note-name:程伊川5程伊川:即程颐(1033—1107),洛阳(今属河南)#-666aa;。世称伊川先生,与其兄程颢同为北宋理学奠基者,开程朱理学一派。云:“坤道至柔,而其动则刚,动刚故应乾不违note-name:“坤道至柔”几句6“坤道至柔”几句:语出《周易程氏传》。乾,,八卦之一,象天。。”张横渠note-name:张横渠7张横渠:即张载(1020—1077),凤翔郿县(今陕西眉县)横渠镇#-666aa;。北宋理学家,仁宗嘉祐二年(1057)进士,#-666nn;宗熙宁初年为崇文院校书,不久退居南山,教授诸生,世称“横渠先生”。云:“柔亦有刚,静亦有动,但举一体,则有屈伸、动静、终始note-name:“柔亦有刚”几句8“柔亦有刚”几句:语出《横渠易说》。体,卦的本体。积爻成卦,三爻而成一经卦,六爻而成一别卦。。”又云:“积大势成而然note-name:积大势成而然9积大势成而然:语出《正蒙·大易篇第十四》。。”东坡云:“夫物非刚者能刚,惟柔者能刚尔。畜而不发,及其极也,发之必决note-name:“夫物非刚者能刚”几句10“夫物非刚者能刚”几句:语出《东坡易传》。。”张葆光note-name:张葆光11张葆光:即张弼,兴化#-666kk;(今福建莆田)#-666aa;。赐号葆光处士,宋哲宗绍圣年间为福州司户。《郡斋读书志》著录《张弼易》十卷,已佚。六二之直:《易》以奇数为阳,偶数为阴,九为“老阳”,六为“老阴”,故以“九”指称阳爻,以“六”指称阴爻。又一卦各爻之顺序,是从下往上数,故“六二”即第二阴爻;这里指坤卦(坤下坤上)之“六二”,阴居阴位,居位中正,其爻辞为“直、方、大”,意为“正直、端方、宏大”。但以训六二之直。陈了翁note-name:陈了翁12陈了翁:即陈瓘(1057—1124),南剑州沙县(今福建沙县)#-666aa;。号了翁、了斋。宋#-666nn;宗元丰二年(1079)进士,官左司谏、右司员外郎。后以元祐#-666bb;籍除名。有《了斋易说》。云:“至柔至静note-name:至静13至静:阴静而阳动,坤既为纯阴之象,故称至静。,坤之至也。刚者道之动,方者静之note-name:德14德:卦德,卦的基本性质、品德和#-666ii;用。,柔刚静动,坤元note-name:坤元15坤元:与“乾元”相对。元,有伟大之义。之道之德也。”郭雍note-name:郭雍16郭雍:郭雍(1091—1187),洛阳(今属河南)#-666aa;。宋孝宗乾道年间,召之不赴,赐号冲晦处士。其父师事程颐,郭雍继承家学,有《郭氏传家易说》。云:“坤虽以柔静为主,苟无方刚之德,不足以含洪光大。”诸家之说,率不外此。予顷见临安note-name:临安17临安:今浙江杭州。南宋都城。昙莹:宋僧,号萝月,嘉兴(今属浙江)#-666aa;退居庵僧昙莹云:“动者谓爻之变也,坤不动则已,动则阳刚见焉。在初为《复》note-name:在初为《复》18在初为《复》:《复》,,《周易》别卦之二十四(震下坤上),第一爻为初九。九,阳爻。在二为《师》note-name:在二为《师》19在二为《师》:《师》,,《周易》别卦之七(坎下坤上),第二爻为九二。在三为《谦》note-name:在三为《谦》20在三为《谦》:《谦》,,《周易》别卦之十五(艮下坤上),第三爻为九三。,自是以往皆刚也。”其说最为分明有理。

阅读辅助提示:原文中出现的注释图标ICO为对应字词的注释内容,可以点击直接查看注释信息。

【翻译】

《坤》卦《文言》说:“坤至柔而动也刚。”王弼说:“运动变化趋向方正,不为邪道。”程伊川说:“坤道至阴至柔,而其运动变化包含阳刚,运动阳刚则顺应乾卦而不违反。”张横渠说:“柔中有刚,静中有动,任举一卦体,都有屈伸、动静、终始。”又说:“蓄积大势而会如此。”苏东坡说:“一切事物,并非刚者能阳刚,惟有柔者能阳刚。蓄积而不发露,等到了极点,一旦发作必定冲决一切。”张葆光只用来解释六二爻辞中“直”的含义。陈了翁说:“至柔至静,是坤的极致。阳刚是道的运行,方正是静的特性,柔刚静动,是坤卦的道和德。”郭雍说:“坤虽然以柔静为主要特征,但若无方正刚直之卦德,就不能包蕴万物使其皆能生发。”各家对《文言》这句话的解说,大致不出以上几种。我最近读到临安退居庵僧#-666aa;昙莹说:“所谓动是指爻的变化,坤不动则已,一动就呈现阳刚。在初九为《复》卦,在九二为《师》卦,在九三为《谦》卦,自此推演皆为阳刚。”他这说法最是明白有理。

原文翻译

《坤》卦《文言》曰:“坤至柔而动也刚。”王弼云:“动之方正,不为邪也。”程伊川云:“坤道至柔,而其动则刚,动刚故应乾不违。”张横渠云:“柔亦有刚,静亦有动,但举一体,则有屈伸、动静、终始。”又云:“积大势成而然。”东坡云:“夫物非刚者能刚,惟柔者能刚尔。畜而不发,及其极也,发之必决。”张葆光但以训六二之直。陈了翁云:“至柔至静,坤之至也。刚者道之动,方者静之德,柔刚静动,坤元之道之德也。”郭雍云:“坤虽以柔静为主,苟无方刚之德,不足以含洪光大。”诸家之说,率不外此。予顷见临安退居庵僧昙莹云:“动者谓爻之变也,坤不动则已,动则阳刚见焉。在初为《复》,在二为《师》,在三为《谦》,自是以往皆刚也。”其说最为分明有理。

《坤》卦《文言》说:“坤至柔而动也刚。”王弼说:“运动变化趋向方正,不为邪道。”程伊川说:“坤道至阴至柔,而其运动变化包含阳刚,运动阳刚则顺应乾卦而不违反。”张横渠说:“柔中有刚,静中有动,任举一卦体,都有屈伸、动静、终始。”又说:“蓄积大势而会如此。”苏东坡说:“一切事物,并非刚者能阳刚,惟有柔者能阳刚。蓄积而不发露,等到了极点,一旦发作必定冲决一切。”张葆光只用来解释六二爻辞中“直”的含义。陈了翁说:“至柔至静,是坤的极致。阳刚是道的运行,方正是静的特性,柔刚静动,是坤卦的道和德。”郭雍说:“坤虽然以柔静为主要特征,但若无方正刚直之卦德,就不能包蕴万物使其皆能生发。”各家对《文言》这句话的解说,大致不出以上几种。我最近读到临安退居庵僧#-666aa;昙莹说:“所谓动是指爻的变化,坤不动则已,一动就呈现阳刚。在初九为《复》卦,在九二为《师》卦,在九三为《谦》卦,自此推演皆为阳刚。”他这说法最是明白有理。

【原文注释】

〔1〕《坤》:,《周易》八卦之一,象地。动也刚:《坤》虽至阴,然动则生阳,既阳则刚,故初动则成(震),二动则成(坎),三动则成(艮),并动则成(乾)。按,《周易》本为古代具有哲学思想的占卜之书,后来成为儒家经典,被尊为群经之首。《周易》包括《经》和《传》两部#-666dd;,《经》主要有六十四卦,每卦有六爻,卦和爻各有卦辞和爻辞,《传》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#-666cc;十篇,又称《十翼》。

〔2〕:占卜的记号,相传为伏羲氏所作。《周易》有八卦(又称经卦),画卦的线条叫“爻(yáo)”,一横线“—”名阳爻,横线中断“--”名阴爻。八卦皆由三爻组成,八卦名为乾、兑、离、震、巽、坎、艮、坤,乾(天)与坤(地)、震(雷)与巽(风)、坎(水)与离(火)、艮(山)与兑(泽)是对立的。八卦两两重叠组#-666ff;,则演为六十四卦(又称别卦)。《文言》:这里指专门阐释乾、坤二卦义理的文字,相传为孔子所作。

〔3〕至柔:乾刚坤柔,坤为纯阴之象,纯阴而和顺,故称至柔。

〔4〕王弼:王弼(226—249),三国魏山阳#guoxue666-com;平(今山东金乡)#-666aa;。笃好老庄,注《周易》《老子》,开魏晋以后玄学之先声。引文为《周易》王弼注。

〔5〕程伊川:即程颐(1033—1107),洛阳(今属河南)#-666aa;。世称伊川先生,与其兄程颢同为北宋理学奠基者,开程朱理学一派。

〔6〕“坤道至柔”几句:语出《周易程氏传》。乾,,八卦之一,象天。

〔7〕张横渠:即张载(1020—1077),凤翔郿县(今陕西眉县)横渠镇#-666aa;。北宋理学家,仁宗嘉祐二年(1057)进士,#-666nn;宗熙宁初年为崇文院校书,不久退居南山,教授诸生,世称“横渠先生”。

〔8〕“柔亦有刚”几句:语出《横渠易说》。体,卦的本体。积爻成卦,三爻而成一经卦,六爻而成一别卦。

〔9〕积大势成而然:语出《正蒙·大易篇第十四》。

〔10〕“夫物非刚者能刚”几句:语出《东坡易传》。

〔11〕张葆光:即张弼,兴化#-666kk;(今福建莆田)#-666aa;。赐号葆光处士,宋哲宗绍圣年间为福州司户。《郡斋读书志》著录《张弼易》十卷,已佚。六二之直:《易》以奇数为阳,偶数为阴,九为“老阳”,六为“老阴”,故以“九”指称阳爻,以“六”指称阴爻。又一卦各爻之顺序,是从下往上数,故“六二”即第二阴爻;这里指坤卦(坤下坤上)之“六二”,阴居阴位,居位中正,其爻辞为“直、方、大”,意为“正直、端方、宏大”。

〔12〕陈了翁:即陈瓘(1057—1124),南剑州沙县(今福建沙县)#-666aa;。号了翁、了斋。宋#-666nn;宗元丰二年(1079)进士,官左司谏、右司员外郎。后以元祐#-666bb;籍除名。有《了斋易说》。

〔13〕至静:阴静而阳动,坤既为纯阴之象,故称至静。

〔14〕:卦德,卦的基本性质、品德和#-666ii;用。

〔15〕坤元:与“乾元”相对。元,有伟大之义。»

〔16〕郭雍:郭雍(1091—1187),洛阳(今属河南)#-666aa;。宋孝宗乾道年间,召之不赴,赐号冲晦处士。其父师事程颐,郭雍继承家学,有《郭氏传家易说》。

〔17〕临安:今浙江杭州。南宋都城。昙莹:宋僧,号萝月,嘉兴(今属浙江)#-666aa;

〔18〕在初为《复》:《复》,,《周易》别卦之二十四(震下坤上),第一爻为初九。九,阳爻。

〔19〕在二为《师》:《师》,,《周易》别卦之七(坎下坤上),第二爻为九二。

〔20〕在三为《谦》:《谦》,,《周易》别卦之十五(艮下坤上),第三爻为九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