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《容斋随笔》 > 府名军额

府名军额原文解释

【原文】

雍州,军额曰永兴,府曰京兆,而守臣note-name:守臣2守臣:镇守一方的地方长官。路:宋元时期行政区域名。安抚使:隋朝始置。宋代为掌管一方#-666kk;政民政之官,或称经略安抚使,常由知州、知府兼任。结衔:宋代官员有多种官衔,如寄禄官、散阶、差遣、封爵、食邑、勋、#-666hh;色、#-666ii;臣号及加职等,按一定顺序罗列,称为结衔。以“知永兴军府事兼京兆府路安抚使”结衔。镇州note-name:镇州3镇州:唐代始置,宋仁宗庆历年间升为真定府,治今河北正定。,军额曰成德,府曰真定,而守臣以“知成德军府事兼真定府路安抚使”结衔;政和note-name:政和4政和:宋徽宗年号(1111—1118)。中,始正以府额为称。荆州,军额曰荆南,府曰江陵,而守臣则曰“知荆南”,通判note-name:通判5通判:北宋初置,为州、府副长官,兼有监察地方之实权。始置于湖南诸州,随后又置于各藩镇,皆以朝臣充任,因与州府长官#-666cc;理政务,故名。曰“通判荆南”,自余掾幕县官则曰“江陵府”;淳熙note-name:淳熙6淳熙:宋孝宗年号(1174—1189)。四年,始尽以“江陵”为称。孟州note-name:孟州7孟州:汉为河阳县,唐为孟州,今河南孟州。,军额曰河阳三城,无府额,而守臣曰“知河阳军州事”。陕州note-name:陕州8陕州:秦置陕县,北魏置陕州,治所在今河南陕州。无府额,而守臣曰“知陕州军府事”,法令行移note-name:行移9行移:签发公文。移,公文名。,亦曰“陕府”。

阅读辅助提示:原文中出现的注释图标ICO为对应字词的注释内容,可以点击直接查看注释信息。

【翻译】

雍州,#-666kk;名为永兴,府名为京兆,而守臣以“知永兴#-666kk;府事兼京兆府路安抚使”结衔。镇州,#-666kk;名为成德,府名为真定,而守臣以“知成德军府事兼真定府路安抚使”结衔;政和年间,才正式用府名来称呼。荆州,军名为荆南,府名为江陵,而守臣则称“知荆南”,通判称“通判荆南”,其余掾属幕僚县官则称“江陵府”;淳熙四年,才全用“江陵”为名。孟州,军名为河阳三城,没有府名,而守臣称“知河阳军州事”。陕州没有府名,而守臣称“知陕州军府事”,颁布法令签发公文,也称“陕府”。

原文翻译

雍州,军额曰永兴,府曰京兆,而守臣以“知永兴军府事兼京兆府路安抚使”结衔。镇州,军额曰成德,府曰真定,而守臣以“知成德军府事兼真定府路安抚使”结衔;政和中,始正以府额为称。荆州,军额曰荆南,府曰江陵,而守臣则曰“知荆南”,通判曰“通判荆南”,自余掾幕县官则曰“江陵府”;淳熙四年,始尽以“江陵”为称。孟州,军额曰河阳三城,无府额,而守臣曰“知河阳军州事”。陕州无府额,而守臣曰“知陕州军府事”,法令行移,亦曰“陕府”。

雍州,#-666kk;名为永兴,府名为京兆,而守臣以“知永兴#-666kk;府事兼京兆府路安抚使”结衔。镇州,#-666kk;名为成德,府名为真定,而守臣以“知成德军府事兼真定府路安抚使”结衔;政和年间,才正式用府名来称呼。荆州,军名为荆南,府名为江陵,而守臣则称“知荆南”,通判称“通判荆南”,其余掾属幕僚县官则称“江陵府”;淳熙四年,才全用“江陵”为名。孟州,军名为河阳三城,没有府名,而守臣称“知河阳军州事”。陕州没有府名,而守臣称“知陕州军府事”,颁布法令签发公文,也称“陕府”。

【原文注释】

〔1〕:名。

〔2〕守臣:镇守一方的地方长官。路:宋元时期行政区域名。安抚使:隋朝始置。宋代为掌管一方#-666kk;政民政之官,或称经略安抚使,常由知州、知府兼任。结衔:宋代官员有多种官衔,如寄禄官、散阶、差遣、封爵、食邑、勋、#-666hh;色、#-666ii;臣号及加职等,按一定顺序罗列,称为结衔。

〔3〕镇州:唐代始置,宋仁宗庆历年间升为真定府,治今河北正定。

〔4〕政和:宋徽宗年号(1111—1118)。

〔5〕通判:北宋初置,为州、府副长官,兼有监察地方之实权。始置于湖南诸州,随后又置于各藩镇,皆以朝臣充任,因与州府长官#-666cc;理政务,故名。»

〔6〕淳熙:宋孝宗年号(1174—1189)。

〔7〕孟州:汉为河阳县,唐为孟州,今河南孟州。

〔8〕陕州:秦置陕县,北魏置陕州,治所在今河南陕州。

〔9〕行移:签发公文。移,公文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