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《容斋随笔》 > 狐突言词有味

狐突言词有味原文解释

【原文】

晋侯使太子申生伐东山皋落氏note-name:晋侯使太子申生伐东山皋落氏2晋侯使太子申生伐东山皋落氏:事见《左传·闵公二年》。晋侯,这里指晋献公(?—前651),晋武公之子。东山皋落氏,在今山西垣曲。,以十二月出师,衣之偏衣note-name:偏衣3偏衣:自背缝中#-666dd;,左右颜色不同的衣#-666hh;,佩之金玦note-name:金玦4金玦:金玦(jué),玦,佩身之物,形如环而缺,故名,多以玉制成。金玦则以青铜制成。。《左氏》载狐突所叹八十余言,而词义五转。其一曰:“时,事之征也note-name:时,事之征也5时,事之征也:时,时令。征,象征,征验。十二月为肃杀之时,象征其心存杀意。衣,身之章也note-name:衣,身之章也6衣,身之章也:章,标志。古代以衣#-666hh;颜色表明身份贵贱。佩,衷之旗也note-name:佩,衷之旗也7佩,衷之旗也:佩,即前所谓“金玦”。衷,内心,诚心。旗,旗帜,这里与“征”“章”的意思相近。佩物是心意的外显。。”其二曰:“敬其事,则命以始note-name:敬其事,则命以始8敬其事,则命以始:如果重视此事,就应该在春夏发布命令,而非十二月。服其身,则衣之纯note-name:服其身,则衣之纯9服其身,则衣之纯:纯,纯色,一色。古代戎装,特别讲究一色,不应以偏衣为戎装。用其衷,则佩之度note-name:用其衷,则佩之度10用其衷,则佩之度:度,规定,制度,古#-666aa;以佩玉为常规。要想使他的诚心为自己所用,就应该佩玉玦而非金玦。。”其三曰:“今命以时卒,閟其事也note-name:今命以时卒,閟其事也11今命以时卒,閟其事也:今命以时卒,閟(bì)其事也,时卒,年终。閟,同“闭”。如今年终发布命令,那是要让大事行不通。衣之尨服,远其躬也note-name:衣之尨服,远其躬也12衣之尨服,远其躬也:衣之尨(lóng)#-666hh;,远其躬也,尨服,杂色衣服。赐给杂色的戎装,那是要让他疏远。佩以金玦,弃其衷也note-name:佩以金玦,弃其衷也13佩以金玦,弃其衷也:让他佩带金玦,那是表示弃用他的诚心。。”其四曰:“服以远之note-name:服以远之14服以远之:令其着偏衣,是要疏远他。时以閟之note-name:时以閟之15时以閟之:使其冬季出征,是要使事情行不通。。”其五曰:“尨凉note-name:尨凉16尨凉:杂色意味凉薄。冬杀note-name:冬杀17冬杀:冬天意味肃杀。金寒note-name:金寒18金寒:金属意味寒冷。玦离note-name:玦离19玦离:玦意味决绝。。”其宛转有味,皆可咀嚼。《国语》亦多此体,有至六七转,然大抵note-name:缓20缓:行文不紧凑。而不切。

阅读辅助提示:原文中出现的注释图标ICO为对应字词的注释内容,可以点击直接查看注释信息。

【翻译】

晋献公让太子申生讨伐东山皋落氏,在十二月出师,穿着左右两色的衣#-666hh;,佩带金玦。《左传》记载了狐突感叹的话不过八十多字,而表意竟有五层转折。第一层说:“时令,是事情的征象;衣#-666hh;,是身份的标志;佩饰,是心意的旗帜。”第二层说:“如果看重这件事,就应该在春季发布命令;赐予衣#-666hh;,就要用纯色;使其衷心为自己所用,就要让他佩带#-666ff;乎规定的饰物。”第三层说:“如今年终发布命令,这是要让事情行不通;赐给他杂色的衣服,是要使他疏远;让他佩带金玦,是表示丢弃太子的心情。”第四层说:“用衣服疏远他,用时令使其行不通。”第五层说:“杂色意味凉薄,冬天意味肃杀,金意味寒冷,玦意味决绝。”语言宛转富有韵味,值得品鉴。《国语》也有很多这类文字,有的转折多至六七层,但是大多拖沓而不紧凑。

原文翻译

晋侯使太子申生伐东山皋落氏,以十二月出师,衣之偏衣,佩之金玦。《左氏》载狐突所叹八十余言,而词义五转。其一曰:“时,事之征也;衣,身之章也;佩,衷之旗也。”其二曰:“敬其事,则命以始;服其身,则衣之纯;用其衷,则佩之度。”其三曰:“今命以时卒,閟其事也;衣之尨服,远其躬也;佩以金玦,弃其衷也。”其四曰:“服以远之,时以閟之。”其五曰:“尨凉,冬杀,金寒,玦离。”其宛转有味,皆可咀嚼。《国语》亦多此体,有至六七转,然大抵缓而不切。

晋献公让太子申生讨伐东山皋落氏,在十二月出师,穿着左右两色的衣#-666hh;,佩带金玦。《左传》记载了狐突感叹的话不过八十多字,而表意竟有五层转折。第一层说:“时令,是事情的征象;衣#-666hh;,是身份的标志;佩饰,是心意的旗帜。”第二层说:“如果看重这件事,就应该在春季发布命令;赐予衣#-666hh;,就要用纯色;使其衷心为自己所用,就要让他佩带#-666ff;乎规定的饰物。”第三层说:“如今年终发布命令,这是要让事情行不通;赐给他杂色的衣服,是要使他疏远;让他佩带金玦,是表示丢弃太子的心情。”第四层说:“用衣服疏远他,用时令使其行不通。”第五层说:“杂色意味凉薄,冬天意味肃杀,金意味寒冷,玦意味决绝。”语言宛转富有韵味,值得品鉴。《国语》也有很多这类文字,有的转折多至六七层,但是大多拖沓而不紧凑。

【原文注释】

〔1〕狐突:狐突(?—前637),晋国大夫,重耳(晋文公)的外祖父。»

〔2〕晋侯使太子申生伐东山皋落氏:事见《左传·闵公二年》。晋侯,这里指晋献公(?—前651),晋武公之子。东山皋落氏,在今山西垣曲。

〔3〕偏衣:自背缝中#-666dd;,左右颜色不同的衣#-666hh;

〔4〕金玦:金玦(jué),玦,佩身之物,形如环而缺,故名,多以玉制成。金玦则以青铜制成。

〔5〕时,事之征也:时,时令。征,象征,征验。十二月为肃杀之时,象征其心存杀意。

〔6〕衣,身之章也:章,标志。古代以衣#-666hh;颜色表明身份贵贱。

〔7〕佩,衷之旗也:佩,即前所谓“金玦”。衷,内心,诚心。旗,旗帜,这里与“征”“章”的意思相近。佩物是心意的外显。

〔8〕敬其事,则命以始:如果重视此事,就应该在春夏发布命令,而非十二月。

〔9〕服其身,则衣之纯:纯,纯色,一色。古代戎装,特别讲究一色,不应以偏衣为戎装。

〔10〕用其衷,则佩之度:度,规定,制度,古#-666aa;以佩玉为常规。要想使他的诚心为自己所用,就应该佩玉玦而非金玦。

〔11〕今命以时卒,閟其事也:今命以时卒,閟(bì)其事也,时卒,年终。閟,同“闭”。如今年终发布命令,那是要让大事行不通。

〔12〕衣之尨服,远其躬也:衣之尨(lóng)#-666hh;,远其躬也,尨服,杂色衣服。赐给杂色的戎装,那是要让他疏远。

〔13〕佩以金玦,弃其衷也:让他佩带金玦,那是表示弃用他的诚心。

〔14〕服以远之:令其着偏衣,是要疏远他。

〔15〕时以閟之:使其冬季出征,是要使事情行不通。

〔16〕尨凉:杂色意味凉薄。

〔17〕冬杀:冬天意味肃杀。

〔18〕金寒:金属意味寒冷。

〔19〕玦离:玦意味决绝。

〔20〕:行文不紧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