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《容斋随笔》 > 浯溪留题

浯溪留题原文解释

【原文】

永州note-name:永州2永州:汉为零陵郡,唐宋为永州,治零陵县(今湖南永州零陵区)。浯溪,唐人留题颇多,其一云:“太仆卿note-name:太仆卿3太仆卿:太仆,九卿之一。掌舆马及牧畜等事。韦瓘(789—?):京兆万年(今陕西西安)#-666aa;。唐宪宗元和四年(809)状元。分司东都韦瓘,大中note-name:大中4大中:唐宣宗李忱年号(847—860)。二年过此。余大和note-name:大和5大和:唐文宗李昂年号(827—835)。中,以中书舍人谪宦康州note-name:康州6康州:唐置南康州,更名康州。治所在今广东德庆。,逮今十六年。去冬,罢楚州note-name:楚州7楚州:唐置东楚州,更名楚州。治所在今江苏淮安。刺史。今年二月,有桂林之命note-name:桂林之命8桂林之命:指被任命为桂管观察使。。才经数月,又蒙除替note-name:除替9除替:免去官职。,行次灵川note-name:灵川10灵川:今属广西。,闻改此官,分司优闲,诚为忝幸。”案,《新唐书》:“瓘仕累中书舍人,与李德裕note-name:李德裕11李德裕:李德裕(787—850),赵郡赞皇(今河北赞皇)#-666aa;。唐文宗大和七年(833)拜相,次年罢相外任,开成五年(840)再度入相。宣宗大中初,贬潮州司马,再贬崖州司户参#-666kk;而卒。李德裕为中唐名相,也是牛李#-666bb;争中李党的核心人物。善,李宗闵note-name:李宗闵12李宗闵:李宗闵(?—846),唐宗室。德宗贞元二十一年(805)进士。文宗大和三年(829)得宦官之助为相,提拔牛僧孺同任相职。为牛#-666bb;首领之一。恶之,德裕罢相,贬为明州note-name:明州13明州:唐置,以境内四明山得名。治所在今浙江宁波。长史,终桂管note-name:桂管14桂管:唐岭南五管之一。为岭南西道桂管经略观察使简称。治所在桂州(今广西桂林)。观察使。”以题名证之,乃自中书谪康州,又不终于桂,史之误如此。瓘所称十六年前,正当大和七年,是时,德裕方在相位,八年十一月始罢,然则瓘之去国,果不知坐何事也。

阅读辅助提示:原文中出现的注释图标ICO为对应字词的注释内容,可以点击直接查看注释信息。

【翻译】

在永州浯溪,唐#-666aa;留题颇多,其一写道:“太仆卿#-666dd;司东都韦瓘,大中二年路过此地。我在大和年间,以中书舍#-666aa;贬谪康州为官,至今已十六年。去年冬天,罢免楚州刺史。今年二月,有赴桂林之任命。才过数月,又被免去官职,行至灵川县,得到通知改任此官,#-666dd;司一职优闲,实为庆幸。”案,《新唐书》记载:“韦瓘做官累至中书舍#-666aa;,与李德裕相善,李宗闵憎恶他,德裕罢相,韦瓘被贬为明州长史,死在桂管观察使任上。”以此题名来考证,原来是从中书舍人任上贬谪康州,又不是死于桂林,正史谬误至此。韦瓘所称的十六年前,正值大和七年,当时,李德裕正在相位,八年十一月才罢相,如此说来韦瓘被贬离京,的确不知因为何事。

原文翻译

永州浯溪,唐人留题颇多,其一云:“太仆卿分司东都韦瓘,大中二年过此。余大和中,以中书舍人谪宦康州,逮今十六年。去冬,罢楚州刺史。今年二月,有桂林之命。才经数月,又蒙除替,行次灵川,闻改此官,分司优闲,诚为忝幸。”案,《新唐书》:“瓘仕累中书舍人,与李德裕善,李宗闵恶之,德裕罢相,贬为明州长史,终桂管观察使。”以题名证之,乃自中书谪康州,又不终于桂,史之误如此。瓘所称十六年前,正当大和七年,是时,德裕方在相位,八年十一月始罢,然则瓘之去国,果不知坐何事也。

在永州浯溪,唐#-666aa;留题颇多,其一写道:“太仆卿#-666dd;司东都韦瓘,大中二年路过此地。我在大和年间,以中书舍#-666aa;贬谪康州为官,至今已十六年。去年冬天,罢免楚州刺史。今年二月,有赴桂林之任命。才过数月,又被免去官职,行至灵川县,得到通知改任此官,#-666dd;司一职优闲,实为庆幸。”案,《新唐书》记载:“韦瓘做官累至中书舍#-666aa;,与李德裕相善,李宗闵憎恶他,德裕罢相,韦瓘被贬为明州长史,死在桂管观察使任上。”以此题名来考证,原来是从中书舍人任上贬谪康州,又不是死于桂林,正史谬误至此。韦瓘所称的十六年前,正值大和七年,当时,李德裕正在相位,八年十一月才罢相,如此说来韦瓘被贬离京,的确不知因为何事。

【原文注释】

〔1〕浯溪:浯(wú)溪,发源于今湖南双牌,在祁阳汇入湘江。唐代诗#-666aa;元结卜居祁阳,筑台建亭,台名峿台,亭名吾亭,溪名浯溪,并称“三吾”。今有浯溪碑林。

〔2〕永州:汉为零陵郡,唐宋为永州,治零陵县(今湖南永州零陵区)。

〔3〕太仆卿:太仆,九卿之一。掌舆马及牧畜等事。韦瓘(789—?):京兆万年(今陕西西安)#-666aa;。唐宪宗元和四年(809)状元。

〔4〕大中:唐宣宗李忱年号(847—860)。

〔5〕大和:唐文宗李昂年号(827—835)。

〔6〕康州:唐置南康州,更名康州。治所在今广东德庆。

〔7〕楚州:唐置东楚州,更名楚州。治所在今江苏淮安。

〔8〕桂林之命:指被任命为桂管观察使。

〔9〕除替:免去官职。

〔10〕灵川:今属广西。

〔11〕李德裕:李德裕(787—850),赵郡赞皇(今河北赞皇)#-666aa;。唐文宗大和七年(833)拜相,次年罢相外任,开成五年(840)再度入相。宣宗大中初,贬潮州司马,再贬崖州司户参#-666kk;而卒。李德裕为中唐名相,也是牛李#-666bb;争中李党的核心人物。

〔12〕李宗闵:李宗闵(?—846),唐宗室。德宗贞元二十一年(805)进士。文宗大和三年(829)得宦官之助为相,提拔牛僧孺同任相职。为牛#-666bb;首领之一。

〔13〕明州:唐置,以境内四明山得名。治所在今浙江宁波。

〔14〕桂管:唐岭南五管之一。为岭南西道桂管经略观察使简称。治所在桂州(今广西桂林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