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《容斋随笔》 > 翰苑故事

翰苑故事原文解释

【原文】

翰苑故事,今废弃无余。唯学士入朝,犹有朱衣院吏双引至朝堂而止,及景灵宫note-name:景灵宫1景灵宫: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(1012)建,在汴京城内端礼街,供奉艺祖以下御容之处。行香:礼拜#-666nn;佛的仪式。主持者执香炉绕行道场中,或散撒香末,或炷香为礼,或取香#-666dd;授众#-666aa;行香,则引至立班note-name:立班2立班:上朝时依品秩站立。处。公文至三省不用申状note-name:申状3申状:上行公文。用于向上级陈述实情。,但尺纸note-name:尺纸4尺纸:小幅纸张。直书其事,右语云:“谘报note-name:谘报5谘报:这里专指学士院向三省申报文书。尚书省,伏候裁旨,月日押。”谓之谘报。此两事仅存。

阅读辅助提示:原文中出现的注释图标ICO为对应字词的注释内容,可以点击直接查看注释信息。

【翻译】

翰林院的传统,如今废弃无余。唯有学士入朝时,还有两名红衣院吏引导至朝堂而止,若是陪同皇帝至景灵宫行香,则引导至立班处。公文送三省不用上行文,只用小幅纸张直接写上相关事情,前面写:“谘报尚书省,伏候裁旨,月日押。”这称为谘报。只这两样还保留着。

原文翻译

翰苑故事,今废弃无余。唯学士入朝,犹有朱衣院吏双引至朝堂而止,及景灵宫行香,则引至立班处。公文至三省不用申状,但尺纸直书其事,右语云:“谘报尚书省,伏候裁旨,月日押。”谓之谘报。此两事仅存。

翰林院的传统,如今废弃无余。唯有学士入朝时,还有两名红衣院吏引导至朝堂而止,若是陪同皇帝至景灵宫行香,则引导至立班处。公文送三省不用上行文,只用小幅纸张直接写上相关事情,前面写:“谘报尚书省,伏候裁旨,月日押。”这称为谘报。只这两样还保留着。

【原文注释】

〔1〕景灵宫: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(1012)建,在汴京城内端礼街,供奉艺祖以下御容之处。行香:礼拜#-666nn;佛的仪式。主持者执香炉绕行道场中,或散撒香末,或炷香为礼,或取香#-666dd;授众#-666aa;

〔2〕立班:上朝时依品秩站立。

〔3〕申状:上行公文。用于向上级陈述实情。

〔4〕尺纸:小幅纸张。

〔5〕谘报:这里专指学士院向三省申报文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