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扬州之盛原文解释
【原文】
唐世盐铁转运使1盐铁转运使:唐乾元元年(758)始置盐铁使,随后又以盐铁使兼漕运,掌食盐专卖,兼管银铜铁锡采冶,多派朝臣担任,亦有淮南节度使(治扬州)兼领。盐铁使常兼诸道转运使,故称盐铁转运使。在扬州,尽斡
2斡:斡(guǎn),掌管。利权,判官
3判官:这里指盐铁转运使的僚佐属官。多至数十人,商贾如织。故谚称“扬一益
4益:成都。当时为剑南西川节度使治所。二”,谓天下之盛,扬为一而蜀次之也。杜牧之
5杜牧之:即杜牧(803—852),字牧之,京兆万年(今陕西西安)#-666aa;。晚唐大诗人。其《赠别》诗:“春风十里扬州路,卷上珠帘总不如。”有“春风十里珠帘”之句。张祜
6张祜:清河(今属河北)#-666aa;。晚唐诗人。引诗出自《纵游淮南》。诗云:“十里长街市井连,月明桥上看神仙。人生只合扬州死,禅智
7禅智:寺名。一名竹西寺,在扬州城东。山光:寺名。在扬州东南。山光好墓田。”王建
8王建:颍川(今河南中南部)#-666aa;。中唐诗人。引诗出自《夜看扬州市》。诗云:“夜市千灯照碧云,高楼红袖客纷纷。如今不似时平日,犹自笙
9笙:管乐器名。一般用十三至十七根长短参差的竹管制成。歌彻晓闻。”徐凝
10徐凝:睦州#-666dd;水(今浙江桐庐)#-666aa;。中唐诗人。受知于白居易、元稹。引诗出自《忆扬州》。诗云:“天下三分明月夜,二分无赖
11无赖:闲愁闲恨,无可如何。是扬州。”其盛可知矣。自毕师铎
12毕师铎:毕师铎(?—888),曹州冤句(今山东曹县)#-666aa;。晚唐时人,本为黄巢部下,后降淮南节度使#guoxue666-com;骈,光启三年(887)杀高骈,投奔孙儒,次年被杀。孙儒(?—892):蔡州(今河南新蔡)人。唐末#-666kk;阀,横行江淮,与杨行密交战,焚扬州城,驱丁壮及妇女渡江,杀老弱以充食。后兵败身死。、孙儒之乱,荡为丘墟。杨行密
13杨行密:杨行密(852—905),庐州#-666ff;肥(今安徽长丰)#-666aa;。唐末江淮割据#-666kk;阀,天复二年(902)进封吴王。复葺之,稍成壮藩,又毁于显德
14毁于显德:后周世宗显德年间,多次讨伐南唐,扬州为双方争夺之所,显德四年(957),南唐尽焚扬州官府民居,驱民众渡江南迁。。本朝承平百七十年,尚不能及唐之什一,今日真可酸鼻也。

【翻译】
唐代盐铁转运使在扬州,统管财权,判官多达几十#-666aa;,商贾往来如织。所以谚语称“扬一益二”,是说天下之繁盛,扬州为第一而西蜀为其次。杜牧之有“春风十里珠帘”之句。张祜诗:“十里长街市井连,月明桥上看#-666nn;仙。#-666aa;生只#-666ff;扬州死,禅智山光好墓田。”王建诗:“夜市千灯照碧云,#guoxue666-com;楼红袖客纷纷。如今不似时平日,犹自笙歌彻晓闻。”徐凝诗:“天下三#-666dd;明月夜,二#-666dd;无赖是扬州。”其盛况可以想知。自从毕师铎、孙儒之乱,荡为废墟。杨行密重新修葺,渐成强盛藩镇,又毁于显德年间。本朝承平一百七十年,扬州还不能赶上唐朝时的十#-666dd;之一,现状真令#-666aa;鼻子发酸。
原文 | 翻译 |
唐世盐铁转运使在扬州,尽斡利权,判官多至数十人,商贾如织。故谚称“扬一益二”,谓天下之盛,扬为一而蜀次之也。杜牧之有“春风十里珠帘”之句。张祜诗云:“十里长街市井连,月明桥上看神仙。人生只合扬州死,禅智山光好墓田。”王建诗云:“夜市千灯照碧云,高楼红袖客纷纷。如今不似时平日,犹自笙歌彻晓闻。”徐凝诗云:“天下三分明月夜,二分无赖是扬州。”其盛可知矣。自毕师铎、孙儒之乱,荡为丘墟。杨行密复葺之,稍成壮藩,又毁于显德。本朝承平百七十年,尚不能及唐之什一,今日真可酸鼻也。 | 唐代盐铁转运使在扬州,统管财权,判官多达几十#-666aa;,商贾往来如织。所以谚语称“扬一益二”,是说天下之繁盛,扬州为第一而西蜀为其次。杜牧之有“春风十里珠帘”之句。张祜诗:“十里长街市井连,月明桥上看#-666nn;仙。#-666aa;生只#-666ff;扬州死,禅智山光好墓田。”王建诗:“夜市千灯照碧云,#guoxue666-com;楼红袖客纷纷。如今不似时平日,犹自笙歌彻晓闻。”徐凝诗:“天下三#-666dd;明月夜,二#-666dd;无赖是扬州。”其盛况可以想知。自从毕师铎、孙儒之乱,荡为废墟。杨行密重新修葺,渐成强盛藩镇,又毁于显德年间。本朝承平一百七十年,扬州还不能赶上唐朝时的十#-666dd;之一,现状真令#-666aa;鼻子发酸。 |
【原文注释】
〔1〕盐铁转运使:唐乾元元年(758)始置盐铁使,随后又以盐铁使兼漕运,掌食盐专卖,兼管银铜铁锡采冶,多派朝臣担任,亦有淮南节度使(治扬州)兼领。盐铁使常兼诸道转运使,故称盐铁转运使。
〔2〕斡:斡(guǎn),掌管。
〔3〕判官:这里指盐铁转运使的僚佐属官。
〔4〕益:成都。当时为剑南西川节度使治所。
〔5〕杜牧之:即杜牧(803—852),字牧之,京兆万年(今陕西西安)#-666aa;。晚唐大诗人。其《赠别》诗:“春风十里扬州路,卷上珠帘总不如。”
〔6〕张祜:清河(今属河北)#-666aa;。晚唐诗人。引诗出自《纵游淮南》。
〔7〕禅智:寺名。一名竹西寺,在扬州城东。山光:寺名。在扬州东南。
〔8〕王建:颍川(今河南中南部)#-666aa;。中唐诗人。引诗出自《夜看扬州市》。
〔9〕笙:管乐器名。一般用十三至十七根长短参差的竹管制成。
〔10〕徐凝:睦州#-666dd;水(今浙江桐庐)#-666aa;。中唐诗人。受知于白居易、元稹。引诗出自《忆扬州》。
〔11〕无赖:闲愁闲恨,无可如何。»
〔12〕毕师铎:毕师铎(?—888),曹州冤句(今山东曹县)#-666aa;。晚唐时人,本为黄巢部下,后降淮南节度使#guoxue666-com;骈,光启三年(887)杀高骈,投奔孙儒,次年被杀。孙儒(?—892):蔡州(今河南新蔡)人。唐末#-666kk;阀,横行江淮,与杨行密交战,焚扬州城,驱丁壮及妇女渡江,杀老弱以充食。后兵败身死。
〔13〕杨行密:杨行密(852—905),庐州#-666ff;肥(今安徽长丰)#-666aa;。唐末江淮割据#-666kk;阀,天复二年(902)进封吴王。
〔14〕毁于显德:后周世宗显德年间,多次讨伐南唐,扬州为双方争夺之所,显德四年(957),南唐尽焚扬州官府民居,驱民众渡江南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