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《容斋随笔》 > 张祜诗

张祜诗原文解释

【原文】

唐开元、天宝之盛,见于传记、歌诗note-name:歌诗1歌诗:配乐可歌的诗。多矣,而张祜所咏尤多,皆他诗人所未尝及者。如《正月十五夜灯》云:“千门开锁万灯明,正月中旬动帝京。三百内人note-name:内人2内人:宫中女伎。连袖舞,一时天上着词声。”《上巳乐》云:“猩猩血note-name:染3染:原诗作“彩”。系头标,天上齐声举画桡note-name:画桡4画桡:画桡(ráo),绘有彩饰的船桨。。却是内人争意切,六宫红袖一时招。”note-name:注解[5]5注解[5]:按,本诗写唐时宫中上巳竞渡的习俗。《春莺啭》note-name:《春莺啭》6《春莺啭》:唐崔令钦《教坊记》:“#guoxue666-com;宗晓音律,闻风叶鸟声,皆蹈以应节。尝晨坐,闻莺声,命歌工白明达写之为《春莺啭》。后亦为舞曲。”云:“兴庆池note-name:兴庆池7兴庆池:在兴庆宫。南柳未开,太真note-name:太真8太真:本为道教仙女名。杨贵妃初见玄宗时,衣道士#-666hh;,号太真。先把一枝梅。内人已唱《春莺啭》,花下傞傞note-name:傞傞9傞傞:傞(suō)傞,醉舞的样子。软舞:《教坊记》:“垂手罗、回波乐、兰陵王、春莺啭……谓之软舞。”软舞来。”又有《大酺note-name:大酺10大酺:大酺(pú),盛大宴饮。唐郑处诲《明皇杂录》卷下:“玄宗在东洛,大酺于五凤楼下,命三百里内县令、刺史,率其声乐,来赴阙者,或请令较其胜负而赏罚焉。”邠王:指邠王李守礼之子李承宁。李谟:开元年间乐工,善吹笛。宁哥:嗣邠王李承宁。据张祜此诗,杨贵妃与李承宁似有暧昧关系,但无其他记载佐证。邠娘:或是邠王家所养之乐伎。羯鼓:源自羯族的一种乐器。《新唐书·礼乐志》:“帝(玄宗)又好羯鼓,而宁王善吹横笛……帝常称:‘羯鼓,八音之领袖,诸乐不可方也。’”耍娘:当作“要娘”。要为姓氏,读作“腰”。悖拏儿舞:唐张《朝野佥载》卷一:“武周垂拱已来,《苾拏儿歌》词皆是邪曲,后张易之小名苾拏。”阿鸨汤:缀有凫雁的汤池(温泉浴池)。鸨,鸟名。《雨霖铃》:《明皇杂录》补遗:“明皇既幸蜀,西南行初入斜谷,属霖雨涉旬,于栈道雨中闻铃,音与山相应。上既悼念贵妃,采其声为《雨霖铃》曲以寄恨焉。”香囊子:香袋。《旧唐书·后妃上》:“上皇(按,玄宗)密令中使改葬(杨贵妃)于他所。初瘗时以紫褥裹之。肌肤已坏,而香囊仍在。内官以献,上皇视之悽惋,乃令图其形于别殿,朝夕视之。”乐》《邠王小管》《李谟笛》《宁哥来》《邠娘羯鼓》《退宫人》《耍娘歌》《悖拏儿舞》《阿鸨汤》《雨霖铃》《香囊子》等诗,皆可补《开天遗事》,弦之乐府也。

阅读辅助提示:原文中出现的注释图标ICO为对应字词的注释内容,可以点击直接查看注释信息。

【翻译】

唐代开元、天宝年间之兴盛,记录在传记、诗歌里的多了去了,而张祜所咏尤其多,都是其他诗#-666aa;所未曾涉及的。比如《正月十五夜灯》云:“千门开锁万灯明,正月中旬动帝京。三百内#-666aa;连袖舞,一时天上着词声。”《上巳乐》云:“猩猩血彩系头标,天上齐声举画桡。却是内#-666aa;争意切,六宫红袖一时招。”《春莺啭》云:“兴庆池南柳未开,太真先把一枝梅。内人已唱《春莺啭》,花下傞傞软舞来。”又有《大酺乐》《邠王小管》《李谟笛》《宁哥来》《邠娘羯鼓》《退宫人》《要娘歌》《悖拏儿舞》《阿鸨汤》《雨霖铃》《香囊子》等诗,都可补充《开元天宝遗事》,配乐歌唱。

原文翻译

唐开元、天宝之盛,见于传记、歌诗多矣,而张祜所咏尤多,皆他诗人所未尝及者。如《正月十五夜灯》云:“千门开锁万灯明,正月中旬动帝京。三百内人连袖舞,一时天上着词声。”《上巳乐》云:“猩猩血染系头标,天上齐声举画桡。却是内人争意切,六宫红袖一时招。”《春莺啭》云:“兴庆池南柳未开,太真先把一枝梅。内人已唱《春莺啭》,花下傞傞软舞来。”又有《大酺乐》《邠王小管》《李谟笛》《宁哥来》《邠娘羯鼓》《退宫人》《耍娘歌》《悖拏儿舞》《阿鸨汤》《雨霖铃》《香囊子》等诗,皆可补《开天遗事》,弦之乐府也。

唐代开元、天宝年间之兴盛,记录在传记、诗歌里的多了去了,而张祜所咏尤其多,都是其他诗#-666aa;所未曾涉及的。比如《正月十五夜灯》云:“千门开锁万灯明,正月中旬动帝京。三百内#-666aa;连袖舞,一时天上着词声。”《上巳乐》云:“猩猩血彩系头标,天上齐声举画桡。却是内#-666aa;争意切,六宫红袖一时招。”《春莺啭》云:“兴庆池南柳未开,太真先把一枝梅。内人已唱《春莺啭》,花下傞傞软舞来。”又有《大酺乐》《邠王小管》《李谟笛》《宁哥来》《邠娘羯鼓》《退宫人》《要娘歌》《悖拏儿舞》《阿鸨汤》《雨霖铃》《香囊子》等诗,都可补充《开元天宝遗事》,配乐歌唱。

【原文注释】

〔1〕歌诗:配乐可歌的诗。

〔2〕内人:宫中女伎。»

〔3〕:原诗作“彩”。

〔4〕画桡:画桡(ráo),绘有彩饰的船桨。

〔5〕:按,本诗写唐时宫中上巳竞渡的习俗。

〔6〕《春莺啭》:唐崔令钦《教坊记》:“#guoxue666-com;宗晓音律,闻风叶鸟声,皆蹈以应节。尝晨坐,闻莺声,命歌工白明达写之为《春莺啭》。后亦为舞曲。”

〔7〕兴庆池:在兴庆宫。

〔8〕太真:本为道教仙女名。杨贵妃初见玄宗时,衣道士#-666hh;,号太真。

〔9〕傞傞:傞(suō)傞,醉舞的样子。软舞:《教坊记》:“垂手罗、回波乐、兰陵王、春莺啭……谓之软舞。”

〔10〕大酺:大酺(pú),盛大宴饮。唐郑处诲《明皇杂录》卷下:“玄宗在东洛,大酺于五凤楼下,命三百里内县令、刺史,率其声乐,来赴阙者,或请令较其胜负而赏罚焉。”邠王:指邠王李守礼之子李承宁。李谟:开元年间乐工,善吹笛。宁哥:嗣邠王李承宁。据张祜此诗,杨贵妃与李承宁似有暧昧关系,但无其他记载佐证。邠娘:或是邠王家所养之乐伎。羯鼓:源自羯族的一种乐器。《新唐书·礼乐志》:“帝(玄宗)又好羯鼓,而宁王善吹横笛……帝常称:‘羯鼓,八音之领袖,诸乐不可方也。’”耍娘:当作“要娘”。要为姓氏,读作“腰”。悖拏儿舞:唐张《朝野佥载》卷一:“武周垂拱已来,《苾拏儿歌》词皆是邪曲,后张易之小名苾拏。”阿鸨汤:缀有凫雁的汤池(温泉浴池)。鸨,鸟名。《雨霖铃》:《明皇杂录》补遗:“明皇既幸蜀,西南行初入斜谷,属霖雨涉旬,于栈道雨中闻铃,音与山相应。上既悼念贵妃,采其声为《雨霖铃》曲以寄恨焉。”香囊子:香袋。《旧唐书·后妃上》:“上皇(按,玄宗)密令中使改葬(杨贵妃)于他所。初瘗时以紫褥裹之。肌肤已坏,而香囊仍在。内官以献,上皇视之悽惋,乃令图其形于别殿,朝夕视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