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《容斋随笔》 > 谊、向触讳

谊、向触讳原文解释

原文(一)

贾谊上疏文帝,曰:“生为明帝,没为明神。使顾成之庙,称为太宗,上配太祖,与汉亡极。虽有愚幼不肖之嗣,犹得蒙业而安。植遗腹,朝委裘,而天下不乱。”又云:“万年之后,传之老母弱子。”此既于生时谈死事,至云“传之老母”,则是言其当终于太后之前,又目其嗣为“愚幼不肖”,可谓指斥,而帝不以为过,谊不以为疑。

翻译(一)

贾谊上疏汉文帝,说:“生为英明的皇帝,死为圣明的#-666nn;灵。要使顾成庙的庙号,称为太宗,上配太祖,与汉朝永远同在。即使有顽愚不材的后代,仍可承蒙祖先基业而安定。即使临终无嗣嘱立遗腹子,帝位虚设只能朝拜先皇遗#-666hh;,而天下也不致动乱。”又说:“陛下万年之后,帝业传给老母幼子。”这里既是在皇帝活着的时候谈论他死后的事,至于说“传给老母”,则是说皇帝会死于太后之前,又把皇帝的后代视为“顽愚不材”,近于斥责了,而皇帝不认为这是罪过,贾谊也并未有所顾虑。

原文(二)

刘向上书成帝谏王氏事,曰:“王氏与刘氏,且不并立,陛下为人子孙,守持宗庙,而令国祚移于外亲,降为皂隶,纵不为身,奈宗庙何!”又云:“天命所授者博,非独一姓。”此乃于国存时说亡语,而帝不以为过,向不以为疑,至乞“援近宗室”,几于自售,亦不以为嫌也。

翻译(二)

刘向上书汉成帝进谏关于外戚王氏专权的事,说:“王氏和刘氏,将会势不两立,陛下身为刘氏子孙,守护宗庙,而把汉室基业转移到外戚手中,自己降为奴仆,纵然不为您本#-666aa;考虑,又置宗庙于何地!”又说:“天命所授者众多,并不只是刘姓一家。”这是在国家尚存时说的亡国之语,而皇帝不认为是罪过,刘向也没有顾虑,甚至请求“援引和亲近宗室”,几乎就是自我兜售了,也不认为有什么不妥当。

原文(三)

两人皆出于忠精至诚,故尽言触忌讳而不自觉。文帝隆宽待下,圣德固尔;而成帝亦能容之,后世难及也。

翻译(三)

此二#-666aa;都出于至忠至诚,所以畅所欲言触犯忌讳而不觉察。汉文帝宽厚以待臣下,固然是圣德;而汉成帝也能宽容,后世就难以企及了。

原文翻译

贾谊上疏文帝,曰:“生为明帝,没为明神。使顾成之庙,称为太宗,上配太祖,与汉亡极。虽有愚幼不肖之嗣,犹得蒙业而安。植遗腹,朝委裘,而天下不乱。”又云:“万年之后,传之老母弱子。”此既于生时谈死事,至云“传之老母”,则是言其当终于太后之前,又目其嗣为“愚幼不肖”,可谓指斥,而帝不以为过,谊不以为疑。

贾谊上疏汉文帝,说:“生为英明的皇帝,死为圣明的#-666nn;灵。要使顾成庙的庙号,称为太宗,上配太祖,与汉朝永远同在。即使有顽愚不材的后代,仍可承蒙祖先基业而安定。即使临终无嗣嘱立遗腹子,帝位虚设只能朝拜先皇遗#-666hh;,而天下也不致动乱。”又说:“陛下万年之后,帝业传给老母幼子。”这里既是在皇帝活着的时候谈论他死后的事,至于说“传给老母”,则是说皇帝会死于太后之前,又把皇帝的后代视为“顽愚不材”,近于斥责了,而皇帝不认为这是罪过,贾谊也并未有所顾虑。

刘向上书成帝谏王氏事,曰:“王氏与刘氏,且不并立,陛下为人子孙,守持宗庙,而令国祚移于外亲,降为皂隶,纵不为身,奈宗庙何!”又云:“天命所授者博,非独一姓。”此乃于国存时说亡语,而帝不以为过,向不以为疑,至乞“援近宗室”,几于自售,亦不以为嫌也。

刘向上书汉成帝进谏关于外戚王氏专权的事,说:“王氏和刘氏,将会势不两立,陛下身为刘氏子孙,守护宗庙,而把汉室基业转移到外戚手中,自己降为奴仆,纵然不为您本#-666aa;考虑,又置宗庙于何地!”又说:“天命所授者众多,并不只是刘姓一家。”这是在国家尚存时说的亡国之语,而皇帝不认为是罪过,刘向也没有顾虑,甚至请求“援引和亲近宗室”,几乎就是自我兜售了,也不认为有什么不妥当。

两人皆出于忠精至诚,故尽言触忌讳而不自觉。文帝隆宽待下,圣德固尔;而成帝亦能容之,后世难及也。

此二#-666aa;都出于至忠至诚,所以畅所欲言触犯忌讳而不觉察。汉文帝宽厚以待臣下,固然是圣德;而汉成帝也能宽容,后世就难以企及了。

扩展阅读

【注释】

向:指刘向。

疏:指《陈政事疏》,又称《治安策》。

没:通“殁”,死亡。

顾成之庙:汉文帝庙,文帝前元四年(前176)建,故址在今陕西西安。庙,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建筑。

太宗:汉文帝的庙号。后世一般用作开国第二代皇帝的庙号。

太祖:汉文帝之前,惠帝无庙号,刘邦庙号“#guoxue666-com;祖”。

植遗腹:皇帝临终无子,遗嘱以遗腹子继位。

委裘:先帝的遗衣。

万年之后:死亡的讳语。

【注释】

王氏事:汉成帝时,外戚(太后王氏)专权,为王莽篡汉种下祸根。

皂隶:古代贱役。

天命:上天意志。

援近宗室:《汉书·刘向传》载其谏语:“宜发明诏,吐德音,援近宗室,亲而纳信,黜远外戚,毋授以政,皆罢令就第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