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《容斋随笔》 > 萧、房知人

萧、房知人原文解释

原文(一)

汉祖至南郑,韩信亡去,萧何自追之。上骂曰:“诸将亡者以十数,公无所追,追信,诈也。”何曰:“诸将易得,至如信,国士亡双,必欲争天下,非信无可与计事者。”乃拜信大将,遂成汉业。唐太宗为秦王时,府属多外迁,王患之。房乔曰:“去者虽多不足吝,杜如晦,王佐才也,王必欲经营四方,舍如晦无共功者。”乃表留幕府,遂为名相。二人之去留,系兴替治乱如此,萧、房之知人,所以为莫及也。

翻译(一)

#guoxue666-com;祖到了南郑,韩信不告而别,萧何来不及报告高祖,就亲自去追韩信。高祖骂萧何说:“将领们逃跑了几十#-666aa;,你一个都没追,现在说追韩信,#-666dd;明是骗我。”萧何说:“这些将领很容易得到,至于韩信,是无双国士,您如果一定要争夺天下,除了韩信之外没有#-666aa;能和您一起谋划方略。”于是高祖拜韩信为大将,最终成就汉朝大业。唐太宗为秦王时,幕府属吏纷纷外任,秦王很忧虑。房乔说:“离去的即便再多也不足惜,唯有杜如晦,是王佐之才,秦王您想要经营天下,除了杜如晦再无他#-666aa;能够#-666cc;成大业。”于是秦王上疏请求将杜如晦留在幕府,杜如晦最终成为一代名相。此二人的去留,与天下的兴衰治乱关系如此重大,萧何、房乔的知人之明,由此可见是他人莫及的。

原文(二)

樊哙从高祖起丰、沛〔1〕,劝霸上之还〔2〕,解鸿门之厄〔3〕,功亦不细矣,而韩信羞与为伍〔4〕。唐俭赞太宗建大策〔5〕,发蒲津之谋〔6〕,定突厥之计〔7〕,非庸臣也,而李靖以为不足惜〔8〕。盖以信、靖而视哙、俭,犹熊罴之与狸狌耳〔9〕。帝王之功,非一士之略,必待将如韩信、相如杜公而后用之,不亦难乎!惟能置萧、房于帷幄中,拔茅汇进〔10〕,则珠玉无胫而至矣〔11〕

翻译(二)

樊哙随从#guoxue666-com;祖自丰邑、沛邑起兵,攻占咸阳后又劝谏还#-666kk;霸上,解救鸿门宴之困,#-666ii;劳也算不小,而韩信羞于与之为伍。唐俭辅佐唐太宗制定天下大计,揭发#-666ll;孤怀恩蒲津谋反之阴谋,谋划平定突厥的策略,并非庸臣,而李靖认为其#-666aa;不足惜。以韩信和李靖的眼光去看樊哙、唐俭,好比熊罴去比野猫一般。帝王大业,绝不是仅凭某一位贤士的谋略就能成就的,倘若一定得有韩信那样的大将、杜如晦那样的贤相才加以任用,岂不太难了!只要把萧何、房乔这样的#-666aa;置于幕府,举贤进能,则贤士就会不请自至了。

原文翻译

汉祖至南郑,韩信亡去,萧何自追之。上骂曰:“诸将亡者以十数,公无所追,追信,诈也。”何曰:“诸将易得,至如信,国士亡双,必欲争天下,非信无可与计事者。”乃拜信大将,遂成汉业。唐太宗为秦王时,府属多外迁,王患之。房乔曰:“去者虽多不足吝,杜如晦,王佐才也,王必欲经营四方,舍如晦无共功者。”乃表留幕府,遂为名相。二人之去留,系兴替治乱如此,萧、房之知人,所以为莫及也。

#guoxue666-com;祖到了南郑,韩信不告而别,萧何来不及报告高祖,就亲自去追韩信。高祖骂萧何说:“将领们逃跑了几十#-666aa;,你一个都没追,现在说追韩信,#-666dd;明是骗我。”萧何说:“这些将领很容易得到,至于韩信,是无双国士,您如果一定要争夺天下,除了韩信之外没有#-666aa;能和您一起谋划方略。”于是高祖拜韩信为大将,最终成就汉朝大业。唐太宗为秦王时,幕府属吏纷纷外任,秦王很忧虑。房乔说:“离去的即便再多也不足惜,唯有杜如晦,是王佐之才,秦王您想要经营天下,除了杜如晦再无他#-666aa;能够#-666cc;成大业。”于是秦王上疏请求将杜如晦留在幕府,杜如晦最终成为一代名相。此二人的去留,与天下的兴衰治乱关系如此重大,萧何、房乔的知人之明,由此可见是他人莫及的。

樊哙从高祖起丰、沛,劝霸上之还,解鸿门之厄,功亦不细矣,而韩信羞与为伍。唐俭赞太宗建大策,发蒲津之谋,定突厥之计,非庸臣也,而李靖以为不足惜。盖以信、靖而视哙、俭,犹熊罴之与狸狌耳。帝王之功,非一士之略,必待将如韩信、相如杜公而后用之,不亦难乎!惟能置萧、房于帷幄中,拔茅汇进,则珠玉无胫而至矣。

樊哙随从#guoxue666-com;祖自丰邑、沛邑起兵,攻占咸阳后又劝谏还#-666kk;霸上,解救鸿门宴之困,#-666ii;劳也算不小,而韩信羞于与之为伍。唐俭辅佐唐太宗制定天下大计,揭发#-666ll;孤怀恩蒲津谋反之阴谋,谋划平定突厥的策略,并非庸臣,而李靖认为其#-666aa;不足惜。以韩信和李靖的眼光去看樊哙、唐俭,好比熊罴去比野猫一般。帝王大业,绝不是仅凭某一位贤士的谋略就能成就的,倘若一定得有韩信那样的大将、杜如晦那样的贤相才加以任用,岂不太难了!只要把萧何、房乔这样的#-666aa;置于幕府,举贤进能,则贤士就会不请自至了。

扩展阅读

【注释】

萧:指萧何。房:指房玄龄,名乔。

南郑:县名。汉置,在今陕西汉中。

上骂: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:“#-666aa;有言上(刘邦)曰:‘丞相(萧)何亡。’上大怒,如失左右手。居一二日,何来谒上,上且喜且怒,骂何曰……”

国士:国中才能出众之#-666aa;

王佐才:可以辅佐君主的贤才。

幕府:本指将帅行#-666kk;的营帐,后来多指称#guoxue666-com;级官员的衙署。

【注释】

〔1〕丰:即丰邑,今江苏丰县。

〔2〕劝霸上之还:刘邦入关破秦后,贪恋咸阳富贵,樊哙与张良切谏之,于是封存重宝财物府库,还#-666kk;霸上。霸上,在今陕西西安灞桥区。

〔3〕解鸿门之厄:刘邦赴鸿门宴,事险急,得樊哙护持脱身。

〔4〕韩信羞与为伍:韩信曾过访樊哙,樊哙跪拜送迎,韩信出门,自嘲说:“我竟然与樊哙这等#-666aa;为伍!”按,樊哙是屠狗出身,故韩信有此语。

〔5〕唐俭(579—656):并州晋阳(今山西太原)#-666aa;。李渊于太原起兵时,参与谋划,唐兴,拜中书侍郎,历官礼部尚书等,封莒国公,凌烟阁二十四#-666ii;臣之一。陪葬昭陵。

〔6〕发蒲津之谋:唐#guoxue666-com;祖时,#-666ll;孤怀恩驻蒲州,暗与部将元君实谋反,唐俭知其事,遣#-666aa;归朝告发之,事平。

〔7〕定突厥之计:唐太宗贞观初年,唐俭使突厥归朝,太宗与其谋定突厥之事。贞观四年(630),唐俭出使突厥诱降,突厥兵众弛懈,李靖乘机袭破之。

〔8〕李靖以为不足惜:李靖袭击突厥时,有人认为朝廷使者在彼处,不宜进兵,李靖却认为机不可失,而“唐俭等辈,何足可惜”。

〔9〕熊罴(pí):动物名。罴是熊类动物中体形最大的一种。狸狌(shēng):野猫。

〔10〕拔茅汇进:拔起茅草,根相牵连,比喻贤人相继引进。

〔11〕胫(jìng):小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