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帝纪 翻译
明皇帝名叡,字元仲。是文帝的太子。生下来就受到太祖的宠爱,经常让他在左右陪伴自己。明帝十五岁时,被封为武德侯。黄初二年(公元 221)被封为齐公。黄初三年(公元 222)被封为平原王。因为他的生母甄氏被文帝下诏赐死,所以他长时间未被确立为继承人。
黄初七年(公元 226)夏五月,文帝病重,才宣布立他为皇太子。五月十七日丁巳,他正式继位为皇帝,宣布大赦天下;尊称皇太后卞氏为太皇太后,皇后郭氏为皇太后;各位朝廷大臣按等级封赏爵位。六月十四日癸未,追谥生母甄夫人为文昭皇后。六月二十三日壬辰,立皇弟曹蕤为阳平王。
秋八月,孙权进攻江夏郡。太守文聘坚守。朝臣议论应当发兵援救。明帝却说:“孙权熟习水战,这次之所以敢于下船发动地面进攻,是企图打我们一个毫无防备。现今他已经与文聘相持不下;进攻要比防守加倍费力,他终究不敢长久坚持下去的。”在此之前,明帝曾派治书侍御史荀禹慰劳边境将士。荀禹到达江夏郡后,立即调发沿途各县的军队,加上随从自己的一千多步兵和骑兵,登山放火张扬声势,孙权很快撤军退走。
八月十二日辛巳,立皇子曹冏为清河王。吴将诸葛瑾、张霸等侵犯襄阳。抚军大将军司马懿率军将其击溃,斩杀张霸;征东大将军曹休又在寻阳县击败对方一支别动队。于是论功行赏,各有差别。
冬十月,清河王曹冏去世。十二月,提升太尉钟繇为太傅,征东大将军曹休为大司马,中军大将军曹真为大将军,司徒华歆为太尉,司空王朗为司徒,镇军大将军陈群为司空,抚军大将军司马懿为骠骑大将军。
太和元年(公元 227)春正月,在京城南郊祭天时,以武皇帝曹操配祭;在明堂祭五方上帝时,以文皇帝曹丕配祭。把江夏郡的南部划出,设置江夏南部都尉。西平郡的麹英造反,杀死临羌县令、西都县长。朝廷派将军郝昭、鹿磐前往讨伐,将其斩首。二月初五日辛未,明帝参加亲耕籍田的礼仪活动。二月十五日辛巳,为文昭皇后甄氏在邺县建立神庙。二月二十一日丁亥,明帝到京城东郊祭太阳神。
夏四月初十日乙亥,发行五铢钱。四月十九日甲申,开始在京城洛阳兴修宗庙。
八月二十六日己丑,明帝在京城西郊祭月亮神。
冬十月初四日丙寅,明帝在京城东郊训练视察军队。西域的焉耆国王派遣儿子到洛阳侍奉皇帝。十一月,立毛氏为皇后。赐天下男子每人爵位二级,鳏寡孤独不能养活自己的人赐给粮食。十二月,封皇后的父亲毛嘉为列侯。新城郡太守孟达造反,下诏派遣骠骑将军司马懿前去讨伐。
太和二年(公元 228)春正月,司马懿攻破新城。斩杀孟达,把他的头颅用驿车传送到京城。分出新城郡的上庸、武陵、巫三县成立上庸郡,又分出新城郡的锡县成立锡郡。
蜀国大将诸葛亮侵犯边境,天水、南安、安定三郡的官员百姓叛变朝廷响应诸葛亮。朝廷派大将军曹真为关右各军的总指挥,一起进军迎战。右将军张郃在街亭攻击诸葛亮的先锋马谡,把对方打得大败。诸葛亮全军败退,上述三郡全部收复。二月十七日丁未,明帝到达长安督战。
夏四月初八日丁酉,明帝回洛阳。宣布赦免监狱中的非死刑犯人。四月十六日乙巳,评定讨伐诸葛亮的战功,封给爵位增加封邑各有差别。五月,出现大旱。六月,明帝下诏说:“尊敬儒家重视教育,是王朝教化的根本。最近以来负责儒学教育的官员有的很不称职,又怎么能宣扬阐明圣人之道?从现在起,要用高标准挑选人才担任博士主讲儒经:其才能要能胜任侍中、散骑常侍职务。向各个郡国发布指令:要他们在进贡人才时以经学的优劣作为首要选择条件。”
秋九月,曹休率领大军到达皖县,与吴将陆逊在石亭大战,失败退回。九月二十九日乙酉,立皇子曹穆为繁阳王。
冬十月十四日庚子,大司马曹休去世。十月,下诏要公卿和宫廷侍臣每人举荐优秀将领一名。十一月,司徒王朗去世。十二月,诸葛亮再度出兵,包围陈仓;曹真派将军费曜等前去抵御。辽东郡太守公孙恭哥哥的儿子公孙渊,夺取了公孙恭的权位;朝廷正式下令让公孙渊兼任辽东郡太守。
太和三年(公元 229)夏四月,元城王曹礼去世。六月二十一日癸卯,繁阳王曹穆去世。六月二十六日戊申,追尊高祖大长秋曹腾为高皇帝,其夫人吴氏为高皇后。
秋七月,明帝下诏说:“按照礼仪制度:王后没有生下子嗣,就要选择家族中非嫡系分支的男子来入宫继承嫡系长房的王位。这时他要接续正统而奉行大义,怎么能再顾念自己的生身父母呢?汉宣帝就是像这样成为昭帝的继承人的,他即位之后却追尊自己死去的生父为‘皇考’。汉哀帝也是以外地藩王的身份入宫继承汉成帝的帝位,而朝臣董宏等人引用亡国秦朝的例证,迷惑哀帝:使他既追尊自己的生父为‘恭皇’,为生父在京城建立神庙;而且还优待自己的祖母傅氏和生母丁氏,尊称她们为帝太太后和帝太后,使她们竟然和汉成帝的母亲太皇太后王氏并列;他为生父举行祭祀活动,并列设置了四个皇太后的位置;超越本分没有节制,神灵都不保佑他;而他却还对进行忠诚正直劝谏的师丹加以打击,结果招致丁氏、傅氏坟墓被挖开而尸体被烧毁的惨祸。从那以后,后人还跟着仿效他们。过去鲁文公随便提高自己生父在宗庙中的神位排列位置,罪魁祸首是负责祭祀的官员夏父;宋国不守礼制给宋文公实行厚葬,后代的讥评集中在承办丧事的华元身上。要通令公卿及有关官员:深深以从前这些事例作为鉴戒;以后万一有人以诸侯身份入宫继承帝位,就应该懂得充当别人后嗣的本分;这时如果有臣僚胆敢以谄媚奸邪的主意引诱讨好当时的君主,妄自设立不正当的称号来干扰正统,把生父称为‘皇’,生母称为‘后’:那么辅政的大臣,就要立即诛杀此人而不准赦免!这道诏书要铸在金属简板上,藏在宗庙中,还要写进法典里面。”
冬十月,改称平望观为听讼观。明帝常说:“刑狱,关系到天下百姓的性命啊。”所以每当审理大案,他常常要到听讼观亲自旁听。
当初,洛阳的宗庙没有修好,皇族祖先的神灵牌位都供在邺县的宗庙中。十一月,洛阳的宗庙建成。明帝派太常卿韩暨,持有节杖,到邺县迎接高皇帝曹腾、太皇帝曹嵩、武皇帝曹操、文皇帝曹丕的神灵牌位。十二月初十日己丑,神灵牌位到达,安放在洛阳新宗庙中。
十二月二十四日癸卯,大月氏国王波调派遣使者前来进贡,封波调为亲魏大月氏王。
太和四年(公元230)春二月初四日壬午,明帝下诏说:“世间风气的质朴无华或具有文采,会随着教化而改变。汉末大乱以来,儒学荒废;后起的年轻人进取功名,都不留心儒家经典。究竟是朕本人在上面的训示引导不够,还是得到任用的人并不以品德著称的缘故呢?从现在起,凡是郎官中能够通晓一部儒家经典,才能足以胜任治理百姓的职务;经过主讲儒经的博士考试,而成绩达到优等的:要赶快任用。至于拉帮结派相互吹捧不在正道的根本上用心的,一律免职赶走。”二月初十日戊子,向太傅和三公下诏:“要把文帝的著作《典论》全部文字刻在石头上,立在京城宗庙的大门外。”二月十五日癸巳,升任大将军曹真为大司马,骠骑将军司马懿为大将军,辽东郡太守公孙渊为车骑将军。
夏四月,太傅钟繇去世。六月初十日戊子,太皇太后卞氏去世。六月十八日丙申,撤销上庸郡。
秋七月,把太皇太后合葬在武皇帝曹操的高陵。下诏命令大司马曹真、大将军司马懿领兵讨伐蜀国。八月初五日辛巳,明帝到东方巡视,派使者用一头牛作为祭品祭祀中岳嵩山。八月十九日乙未,明帝驾临许昌皇宫。九月,天降大雨,伊水、洛水、黄河、汉水,全部出现洪水漫过堤岸的险情,于是下诏让曹真等撤军。
本篇未完,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