后妃传 翻译
《周易》上说:“男性要在家庭的外部事务中居于正确的位置,女性要在家庭的内部事务中居于正确的位置。把男女的位置摆正确,是天地之间道义上的大事。”古代贤明的帝王,无不明确拟定有关后妃的制度,以顺应天地之间的道德伦理。唐尧把他的两个女儿嫁给虞舜,虞舜的事业才能够兴隆;太任、太姒先后嫁给姬姓男子,周王朝因此才变得昌盛。可见一个王朝的兴废存亡,总是和后妃制度有因果关系。关于《春秋》的纬书上曾说,天子可以娶十二个女子,诸侯可以娶九个女子;从情理上来考察,这是一个永远应当遵守而不能改变的制度。
可惜以后各个王朝的君主生活奢侈腐化,放纵情欲;以至于造成普通男女不能结婚成家的反常现象,破坏了阴阳调和的气氛;而且在选择后妃时只看重容貌,不管心地是否善良,道德是否高尚。所以造成整个社会的风尚和文明堕落,维系社会的基本准则败坏。岂不是令人极为痛惜的事吗!唉!拥有国家的人,应该永远以这种情况作为鉴戒啊!
汉代制度:皇帝的祖母称为太皇太后,皇帝的母亲称为皇太后,皇帝的正妻称为皇后,其余的妃嫔又分为十四个等级。
魏王朝承袭汉代制度,太皇太后、皇太后、皇后等称号,都依旧制不改;但是自夫人以下各种妃嫔的数量,各个时期却有所增减。太祖曹操建立魏王国时,开始设立王后;王后以下的妃嫔又分为夫人、昭仪、倢伃、容华、美人五等。魏文帝曹丕时增加了贵嫔、淑媛、修容、顺成、良人这五种妃嫔。魏明帝曹叡时除去妃嫔中顺成这一种;但又增加了淑妃、昭华和修仪这三种。太和年间明帝又恢复了一度被废除的夫人,把夫人列于淑妃之前。至此,魏王朝的妃嫔共有十二等,依次为贵嫔、夫人、淑妃、淑媛、昭仪、昭华、修容、修仪、倢伃、容华、美人、良人。贵嫔、夫人,地位仅次于皇后,没有与之相当的爵位;淑妃地位相当于相国,爵位和诸侯王一样;淑媛地位相当于御史大夫,爵位和县公相同;昭仪爵位和县侯相同;昭华爵位和乡侯相同;修容爵位和亭侯相同;修仪爵位和关内侯相同;倢伃的地位相当于中二千石一级的官员;容华的地位相当于真二千石一级的官员;美人的地位相当于比二千石一级的官员;良人的地位相当于千石一级的官员。
武宣卞皇后,琅邪郡开阳县人。是魏文帝曹丕的生身母亲。出身于卑贱的表演性艺人家庭。二十岁时,太祖曹操在谯郡娶她为妾,后来跟随太祖到达洛阳。董卓在洛阳作乱,太祖仓皇弃家穿起平民服装逃出洛阳东行避祸。不久袁术送来太祖已在中牟县被捕的坏消息,当时随从太祖到洛阳的侍从,都想返回老家去。卞后这时候出来制止说:“曹君的吉凶现在还不知道确切消息呀!今天大家都跑回老家去,明天若是他返回来,我们还有什么脸面再见他呢?就算真的是大祸临头,我们大家和他一起死又有什么了不起的?”大家听从她的意见。太祖后来听说了这件事,心里非常赞赏她。
建安初年,太祖的正妻丁夫人被废黜,太祖就以卞后为继室;失去母亲的几个儿子,太祖都交给卞后抚养照顾。太祖立曹丕为太子时,王宫中的侍从人员纷纷向卞后表示祝贺说:“将军被立为太子,天下的人没有不为之高兴的。王后您应当把库房中的财物全部拿出来赏赐大家啊!”卞后却回答说:“魏王因为曹丕年长,才立他为继承人;我只要能免除教子无方的过错就是大幸了,为什么要大发赏赐呢?”侍从把这些话转告给太祖,太祖高兴地赞扬卞后说:“发怒的时候神色不变,高兴的时候不失去节制;遇事依然如平常,这最难做到啊!”
建安二十四年(公元 219),太祖立卞后为王后,下达的文书说:“夫人卞氏,抚养各位王子,有当母亲的道德典范,今特进位为王后。由太子和各位王子陪同王后接受封拜,魏王国的六卿到场祝贺;王国内的死刑犯改判比死刑轻一等的刑罚,以示庆贺。”
建安二十五年(公元 220),太祖逝世。太子曹丕即魏王位,尊称卞后为王太后。曹丕代汉称帝,尊称卞后为皇太后,代称是永寿宫。
明帝即位后,又尊称为太皇太后。
黄初年间,魏文帝曾打算追封太后的父母,尚书陈群上奏说:“陛下因具有圣明的品德,顺应时运承受天命,开创大业革新制度,应当永远被后代效法。考察历代典章文献,从来没有对妇女分封土地爵位的做法。在礼仪制度上规定,妻子只能根据丈夫封爵的高低来确定自己的地位。秦王朝在这方面曾违背古代的制度,汉王朝又照着秦王朝去做;但这并不是古代圣明帝王的好办法。”
文帝回答说:“您的意见很对,我前面的指示就不要执行了。同时把您的建议写成诏书,收藏在尚书台和秘书内阁,作为后世永久的规范。”
到太和四年(公元 230),明帝才追谥太皇太后的祖父卞广为开阳恭侯,父亲卞远为开阳敬侯,祖母周氏为阳都君,连同敬侯夫人一起,都赠与印章和绶带。
这年六月,太皇太后去世。七月,与太祖合葬于高陵。
当初,卞后的弟弟卞秉,因为有功封为都乡侯。文帝黄初七年(公元226)晋爵开阳侯,食邑一千二百户,官拜昭烈将军。卞秉死后,儿子卞兰继承了他的爵位。卞兰从小有才学,曾任奉车都尉、游击将军,加任散骑常侍。卞兰死后,其子卞晖继承爵位。又分出卞秉一部分食邑,封卞兰的弟弟卞琳为列侯,卞琳官至步兵校尉。
卞兰儿子卞隆的女儿,后来做了高贵乡公曹髦的皇后。卞隆以皇后父亲的身份任光禄大夫,赐特进官号,封睢阳乡侯;妻子王氏封显阳乡君。又追封卞隆前妻刘氏为顺阳乡君,因为刘氏是曹髦卞皇后的生母。
卞琳的女儿又做了陈留王曹奂的皇后。这时候卞琳已经去世,只封其妻刘氏为广阳乡君。
文昭甄皇后,中山国毋极县人。是明帝曹叡的生母,汉朝太保甄邯的后代。家中世代担任郡太守、国相一类的重要官职。父亲甄逸,曾任上蔡县令。
甄后三岁时就死了父亲。后来汉末天下大乱,加上饥荒,百姓们为了活命纷纷卖掉金银、珠宝、玉器等值钱东西来买粮食。当时甄家储有很多粮食,趁机收买了大量宝物。当时甄后才十几岁,看到这种情形就报告母亲说:“如今世道大乱却多买宝物,古人曾说:一个携有玉璧的平民本来没有罪,但是人们贪图他的玉璧,总会给他安上罪名的。再说眼下左邻右舍都在饥饿之中;不如把我家的谷物用来赈济乡亲,广施恩惠。”全家人都认为她说得很对,于是便按照她的意见办理。建安年间,袁绍为他的次子袁熙聘娶了甄后。袁熙出任幽州刺史,甄后留在邺县侍奉公婆。
太祖曹操平定冀州,文帝曹丕在邺县把甄后作为自己的妻室;甄后一度很受文帝宠爱,为他生下明帝和东乡公主。
延康元年(公元 220)正月,文帝继承魏王之位。六月,曹丕率军南征,甄后留在邺县。黄初元年(公元 220)十月,汉献帝禅让帝位给文帝。文帝受禅之后,改封献帝为山阳公,而山阳公把两个女儿献给文帝做妃嫔,她们和郭皇后、李贵人、阴贵人都深受文帝宠幸,甄后更加失意,为此不免有怨言。文帝听到后大怒,黄初二年(公元 221)六月,派使者到邺县逼她自杀;死后葬在邺县。
明帝即位后,有关官员奏请追谥甄后。于是明帝派司空王朗持有节杖,带上追谥的文书,用牛、羊、猪三牲做祭品,到甄后陵墓祭祀,又另外为她修建了供祭祀的神庙。
太和元年(公元 227)三月,明帝以中山国魏昌县安城乡的一千户百姓,追封甄后的父亲甄逸,谥为敬侯;其嫡孙甄像继承了他的爵位。
同年四月,开始在洛阳营建宗庙,施工中从地下挖出一块玉玺;玉玺见方一寸九分,上面刻有“天子羡思慈亲”六个字。明帝见到后神情悲伤,用牛、羊、猪三牲做祭品到宗庙祭祀祷告,此后明帝又多次梦见母亲;于是区分舅舅家族成员的亲疏长幼,分别予以任用;赏赐的钱累计达到一万万之多;又任命甄像为虎贲中郎将。这一月,甄后母亲去世,明帝穿起孝服亲自参加了葬礼,朝廷文武百官会同祭奠。
本篇未完,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