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《三国志》 » 袁张凉国田王邴管传 > 袁张凉国田王邴管传 翻译

袁张凉国田王邴管传 翻译

袁涣,字曜卿,陈郡扶乐县人。袁涣的父亲袁滂,做过汉朝的司徒。当时,三公的儿子大多不遵守法制;而袁涣清雅宁静,一举一动必定符合礼节。陈郡太守任命袁涣为功曹,郡政府里的奸猾官吏都自动离职躲避。后袁涣被三公任命为下属.政绩考核名列优等,升迁为侍御史。又被任命为谯县县令,他没有到任。刘备任豫州牧时,举荐袁涣为茂才。

后来袁涣迁移到江、淮之间避难,被袁术任用;而袁术每次有所咨询,袁涣往往发表严正的议论。袁术不能辩驳,然而也不敢不很有礼貌地尊敬他。

不久,吕布在阜陵攻击袁术;袁涣前往阜陵,于是又被吕布强迫留下。吕布当初与刘备和好亲善,后来有了矛盾。吕布想要让袁涣写信,辱骂刘备,袁涣没有答应。再三强迫他,仍然不同意。吕布大怒,用兵器威胁袁涣说:“你写才能活,不写就得死!”袁涣脸色不变,笑着回答说:“我袁涣听说只有在道德上优于别人才会使别人感到耻辱,没有说过用辱骂可以使别人感到耻辱的。假使他本来就是个君子,他将不以将军的话为耻辱。假使他本来是个小人,那他将用将军骂人的主意来对付您;那样耻辱将在您这一方,而不在他那一方。袁涣我异日如果改而侍奉刘将军,像现在侍奉将军您一样;那时我又回过头来骂您,可以吗?”吕布感到羞惭就不再逼他。

吕布被诛杀后,袁涣得以归附太祖曹操。袁涣进言说:“军队,属于凶器;要到不得已的时候才使用它。用道德去进攻,用仁义去征伐,加上安抚民众而为他们除害。像这样做了,才可以与他们同生共死。自从天下大乱以来,已有十几年了.民众渴望安定,比被倒吊的人渴望解救还迫切;然而暴乱并未止息,其原因是什么呢?想来是政治没走上正道吧?袁涣听说明智的君主善于拯救人世:所以世道纷乱就用道义来统一,世道虚伪就用质朴来克制。世道不同,事势变易,治国的手段就应有所不同,这一点不可以不明白。制度的兴革,这方面古代和今天不必相同。出于对天下广施仁爱之心而拨乱反正,虽然以武力平定动乱但又用道德来帮助,这却是永不改变的原则。曹公您明哲超出世人,古时候那些用来获得民心的措施,您已经尽力仿照实行了;今天那些会失掉民心的事情,您已经戒除了;海内依仗您,得以免除了危亡的灾祸;然而民众还不知道道义,还希望您用道义来教诲他们:这样就是天下的大幸了!”

太祖完全接受了他的建议,任命袁涣为沛郡南部都尉。这时太祖刚刚招募民众推行屯田。百姓不乐意,有很多人逃亡。袁涣报告太祖说:“民众安于故土,把迁移看做重大事情,不可能猛然改变他们的习惯;顺着他们心愿行事容易,违逆他们心愿作动员就困难;应该顺从他们的心意,高兴参加屯田的就接收,不愿意参加屯田的就不要勉强。”太祖听从了他的意见,老百姓十分高兴。

袁涣升任梁国相。他每每指示下属各县:“务必要慰问鳏夫、寡妇、高龄老人,表彰孝顺的儿子和贞节的妇女。”他经常说:“世道安定礼仪就周详,世道动乱礼仪就简略。这个分寸全在于自己斟酌。现今虽然动荡混乱,难以用礼仪感化,但是我将尽力而为。”袁涣的施政特点是崇尚教育训导,凡事以宽厚之心周密考虑以后才行动,外表温和柔顺而内心能够决断。袁涣因病离职,当地百姓非常想念他。

后来他被征召任命为谏议大夫,丞相军祭酒。先后得到的赏赐很多,都被他分送给别人;家里没有什么积蓄,他也始终不关心家中产业;钱物缺乏就到别人那里去借取,不故意表现出高洁的品行。然而当时的人都佩服他的清廉。

魏国刚刚建立时,袁涣任郎中令,代行御史大夫的职权。袁涣对太祖说:“现今天下大难已除,文武并用,才是长治久安的途径。我认为可以广泛地收集书籍文献,弘扬先代圣人的教诲,使民众接受教育和熏陶;从而使万众归心,这样一来偏远地区不服从的人,也可以用文明的道德使他们前来归附了。”太祖认为他的话很对。

当时有人传说刘备已死,众大臣都表示庆贺,袁涣因为曾经被刘备举荐为茂才,独独不去庆贺。

袁涣担任郎中令几年以后去世,太祖为他的死而伤心流泪,赏赐谷物两千斛,写了两张手令:一张是“用国家仓库中的谷物一千斛赐给郎中令家”,另一张是“用我家中仓库的谷物一千斛送给曜卿家”。下属不明白他的意思。太祖又下指示说:“用国家仓库中的谷物,依据的是官方规定;用我家中仓库中的谷物,因为他是我亲密的老朋友啊。”

魏文帝听说袁涣过去拒绝为吕布写辱骂信的事情,就问袁涣的堂弟袁敏:“袁涣究竟是勇敢还是怯懦呢?”袁敏回答说:“袁涣外貌似乎温和柔顺;但他在大节面前,在危难当中,即使是古代勇敢的孟贲、夏育也比不过他。”

袁涣的儿子袁侃,为人也是清廉、纯正、安详、淡泊,有父亲的风范;历任郡太守、尚书。

起初,袁涣的堂弟袁霸,尽职谨慎,有办事的才干,魏国初年任大农;与同郡人何夔一样在当时很有名。而袁霸的儿子袁亮,何夔的儿子何曾,与袁侃又很友善,也同样很有名气。袁亮正直坚定,学问品行优秀;厌恶何晏、邓飏等人,曾撰写论文加以讥刺谴责;官做到河南尹、尚书。袁霸的弟弟袁徽,以儒雅清白著称。遇上天下大乱,到交州避难;司徒任命他为下属,他推辞不去。袁徽的弟弟袁敏,有武艺,喜欢设计水利工程。官做到河堤谒者。

张范,字公仪,河内郡修武县人。张范的祖父张歆,是汉朝的司徒。他的父亲张延,曾任太尉。太傅袁隗,想要把女儿嫁给张范做妻子,他推辞没有接受;张范性情恬淡平静,崇尚道义,轻视名利,凡有征召任命都不接受。

张范的弟弟张承,字公先,也有名气。被举荐为贤良方正而受到朝廷征召,进京后任议郎,又升任伊阙关的都尉。董卓作乱时,张承想要聚合力量,与天下豪杰一起诛灭董卓。张承的弟弟张昭当时任议郎,正好从长安来,对张承说:“现在想要诛灭董卓,力量悬殊,我们敌不过他;况且临时制定计划仓促采取行动,使用刚刚从田间召集来的农民作战;士兵不是素来得到安抚的老部下,又没有受到长期训练:很难取得成功。董卓仗恃军队,而不守正义,本来就不能持久。我们不如选择一个可以栖身的地方,等待时机成熟再行动;这样才可以实现我们的愿望。”张承同意了,于是上交官印辞职,从小路回到家里,与张范迁移到扬州避乱。

扬州的袁术备好礼物前去招请。张范自称有病没有前往,袁术也不勉强他;张范派遣张承与袁术相见,袁术问道:“过去周王室衰颓,就有齐桓公、晋文公那样的霸主。秦朝政治失败,就有汉朝来接替利用。现在我凭借土地广阔、军民众多的优势;想要谋求齐桓公称霸天下那样的福分,追随汉高祖开国称帝的足迹,怎么样?”张承回答说:“这种事成功的关键在于德泽而不在于强大!能够推行德政,使天下人的希望一致,即使只是平民出身,要建立霸主帝王的功业,也是不难的。假若有超越本分的追求,违背时势而轻举妄动;那就成了众人所抛弃的对象,谁还能使他兴旺呢!”袁术很不高兴。这时,太祖曹操将要征讨冀州的袁绍,袁术又问道:“现在曹公想要以几千人的疲惫士兵,抵敌别人的十万大军,可以说是不自量力了!你认为怎么样?”张承回答说:“汉朝的国运虽然衰颓了,但它禀承的天命还没改换;现在曹公携带天子以号令天下,即使面对百万兵马,也是能够抗击的。”袁术脸色一变,很不高兴。张承也就离去了。

太祖平定了冀州,派遣使者迎接张范。张范因为生病留在彭城,派遣弟弟张承去拜见太祖。太祖上表举荐张承为谏议大夫。

本篇未完,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..

下一篇:臶,少游太学,学兼内外,后归乡里。袁绍前后辟命,不应;移居上党。并州牧高幹表除乐平令,不就。徙遁常山,门徒且数百人。迁居任县。太祖为丞相,辟;不诣。太和中,诏求隐学之士能消灾复异者,郡累上臶;发遣,老病不行。广平太守卢毓,到官日,纲纪白:承前致版谒臶。毓教曰:“张先生,所谓上不事天子,下不友诸侯者也。此岂版谒所可光饰哉!”但遣主簿奉书,致羊酒之礼。青龙()年辛亥诏书:“张掖郡玄川溢涌,激波奋荡;宝石负图,状像灵龟;宅于川西,嶷然磐峙;苍质素章,麟凤龙马,焕炳成形;文字告命,粲然著明。”太史令高堂隆上言:“古皇圣帝所未尝蒙,实有魏之祯命,东序之世宝。”事颁天下。任令于绰,连赍以问臶。臶密谓绰曰:“夫神以知来,不追已往;祯祥先现,而后废兴从之。汉已久亡,魏已得之,何所追兴征祥乎?此石,当今之变异,而将来之祯瑞也!”正始元年,戴鵀之鸟,巢臶门阴。臶告门人曰:“夫戴鵀阳鸟,而巢门阴,此凶祥也。”乃援琴歌咏,作诗篇;旬日而卒,时年百岁。是岁,广平太守王肃至官。教下县曰:“前在京都,闻张子明;来至问之,会其已亡,至痛惜之!此君笃学隐居,不与时竞,以道乐身。昔绛县老人屈在泥涂,赵孟升之,诸侯用睦。愍其耄勤好道,而不蒙荣宠;书到,遣吏劳问其家;显题门户,务加殊异:以慰既往,以劝将来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