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《三国志》 » 袁张凉国田王邴管传 > 袁张凉国田王邴管传 翻译 > 第2节

袁张凉国田王邴管传 翻译 第2节

张范的儿子张陵和张承的儿子张戬,被山东的叛乱者抓走;张范径直去到叛乱者那里,请他们放了两个孩子。贼人把张陵还给了张范,张范道谢说:“诸位把我自己孩子还给我,非常感谢你们的厚意!虽然人人都爱自己亲生的孩子;但是我怜惜张戬年龄更小,请允许我用张陵换他。”叛乱者认为他的话很有情义,竟把两个孩子一齐还给了他。

太祖从荆州返回,张范得以在陈郡与他见面;太祖任命他为议郎,在丞相府参谋军事,很受敬重。太祖出兵征讨时,常常让张范与邴原留下,和世子曹丕一同留守后方;太祖嘱咐曹丕说:“你一举一动必须向这两个人咨询!”世子对张范非常尊重,使用子孙对父祖那样的礼节对待他。张范热心救济抚恤贫穷困乏的人,以至于自己家里没什么多余财产,他中表亲属中的孤儿寡妇都来依附他。对于当地人们送来的馈赠,他既不退回去,但也始终不使用;到了离开这一地方的时候,就都拿来退还别人。建安十七年(公元212)张范去世。

魏国刚建立时,张承以丞相参军祭酒的身份,兼任赵郡太守,那里的政治教化搞得很不错。太祖将要西征时,征召张承参谋军事;张承到了长安后,因病去世。

凉茂,字伯方,山阳郡昌邑县人。从小好学,议论事情常常引经据典,用以判定是非。

太祖曹操任命凉茂为自己司空府下属。政绩考核时名列优等,补缺为侍御史。当时泰山郡盗贼很多,朝廷让凉茂担任泰山郡太守;一个月之内,用襁褓背负婴儿前来归附的就有一千多家。

凉茂转任乐浪郡太守。公孙度在辽东郡,擅自留下路过这里的凉茂;不让他去赴任,然而凉茂始终没有屈从而为他效命。公孙度对凉茂及将领们说:“听说曹公领兵远征,邺县没有防守的准备;现在我想用三万步兵、一万骑兵,直攻邺县。谁能抵御我呢!”将领们都说:“正是这样!”公孙度又看着凉茂说:“您认为这主意还行吧?”凉茂回答说:“近来海内大乱,国家将要倾覆;将军您拥有十万人之多的兵力,安坐辽东观看各方的成功与失败;作为君主的臣下,难道就像这样吗!曹公忧虑国家面临的危险失败,怜悯百姓遭受的痛苦摧残;率领正义之师为天下诛杀凶残的民贼,其功劳之高德泽之广,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了。只是因为国内刚刚平定,百姓初步安顿下来,所以没有责问将军您的罪过罢了!而您却想要举兵向西进攻,那么生存与灭亡的效果,不到一个早晨就可以决定。将军您好自为之吧!”将领们听到凉茂的话,都大为震惊。过了好一会,公孙度才说:“凉君的话是对的啊!”

凉茂后来被召回,升任魏郡太守、甘陵国相。在他任职的地方都有政绩。文帝曹丕任五官中郎将时,凉茂被选中担任五官中郎将府中的长史。升任左军师。魏国建立初期,凉茂升任尚书仆射。后来任中尉、奉常。文帝在东宫做太子时,凉茂又当太子太傅;很受文帝的尊敬和礼遇,后来死在官任上。

国渊,字子尼,乐安国盖县人。曾经师从名儒郑玄学习儒经。后来与邴原、管宁等人到辽东郡躲避战乱。返回故乡以后,被太祖曹操任命为自己司空府下属。每次在司空府上议论政事,常常正色直言;回到家里之后没有私人交往。

太祖想要广泛推行屯田,让国渊主管这项事务。国渊屡次陈述应当削减和增加的事项,测量土地,安置屯田民众,计算百姓数量,设置屯田官吏;明确官方与屯田民之间的收入分成办法。五年之间,仓库中就存满粮食,百姓相互勉励乐于从事屯田事业。

太祖征讨关中,让国渊担任居府长史,主管留守事宜。田银、苏伯在河间国谋反;田银等人被打败后,俘获的许多余党,按照法律都应该处死。国渊认为这些人不是首恶分子,请求不对他们执行死刑,太祖听从了他的意见。依赖国渊这个建议得到活命的,多达一千多人。以往写报捷的文书,照例要夸大战果,杀死一人上报时写成十人;到了国渊上报斩杀首级数量的时候,实际上有多少就报多少。太祖询问他这样做的原因,国渊说:“在征讨境外敌寇时,多报斩首数目,是想要扩大战功,并且有意说给老百姓听听。但是河间国,在您所治理的冀州范围内;田银等人叛逆,虽然战胜他们立下功劳,但是我私下里仍为这事感到耻辱,所以如实报告。”太祖听了非常喜悦。

太祖提升国渊为魏郡太守。当时有人写匿名信诽谤太祖,太祖非常愤恨,一定要知道写信人是谁。国渊请示把原信留下,而不把它宣扬泄露出去。这封信有很多地方引用了张衡《二京赋》的文句。国渊嘱咐魏郡功曹说:“这个郡很大,现在虽是魏国首都所在,却少有喜好学问的人;您要挑选一批领悟力强的年轻人,我想派他们去拜师学习。”功曹挑选了三个人,国渊在派遣他们出发前,召见了他们。训示说:“你们所学习的东西还不够;《二京赋》,是帮助你们广泛认识事物的书籍;世人忽略了它,很少有能讲解它的老师,你们可以去找寻能读懂它的人,向他请教。”又再次向三人亲切表示心意。这三人只几天就找到了一位能读《二京赋》的人,前去拜师受教。办案官员借机请那人写了一点《二京赋》的注解;与那封匿名信一比较,看出与写信人的笔迹完全相同。随即把那人拘捕审问,得到了全部作案经过。

太祖提升国渊为太仆。国渊虽然居于九卿的官位,却仍旧穿布衣吃素食;把俸禄赏赐都分给朋友亲戚,自己始终保持着谦恭节俭。最后死在官任上。

田畴,字子泰,右北平郡无终县人。喜好读书,善于击剑。

初平元年(公元 190),关东发起义兵讨伐董卓,董卓把汉献帝迁到长安。幽州牧刘虞叹息说:“贼臣制造祸乱,皇帝流亡失所!四海混乱,谁也没有坚定的信心。我身为皇族的遗老,自然不能与众人相同。现在我想要派使者前往朝廷,表达我的忠诚,怎样才能得到不辜负使命的人士呢?”众人议论之后都说:“田畴虽然年轻,但很多人称赞他是个奇才。”田畴这时才二十二岁。

刘虞随即备办礼物,请来田畴相见;对他十分满意,立即任命为从事史。为他备办好车马,将要出发时,田畴说:“现在道路阻塞断绝,贼寇任意劫掠;我受众人指名推荐,说是能够称职地完成使命;我请求带领私家的武装前往,时间上也希望不受限制,只要能到达就可以了。”刘虞听从了他。于是田畴回到家里,自己挑选了私家武装人员和慕名而来愿做随从的勇壮少年,共计二十人,骑马一同前往。刘虞亲自设宴送行。上路以后,田畴就西上居庸关,越过边塞;靠近阴山,直奔朔方郡;顺着小路走去,终于到达长安完成了使命。朝廷下诏任命田畴为骑都尉。田畴觉得天子流亡在外尚未安定,自己不可以承受这样的尊荣宠幸,坚决辞让不受;朝廷认为他的节操很高尚。三公府同时聘任田畴,田畴都没有接受。

得到朝廷回复的公文后,田畴又驰马返回复命;还没到达,刘虞已被公孙瓒害死。田畴回来后,到刘虞坟墓前拜谒祭扫;又打开朝廷回复的文书,痛哭之后才离开。公孙瓒知道了大怒,悬重赏通缉,捕获了田畴,对他说:“你为什么自己到刘虞的墓前去哭祭,而不把朝廷回复文书送给我?”田畴回答说:“汉朝衰落颓败,人人怀有异心;只有刘公没有失掉忠诚的节操。朝廷回复文书中的言辞,关于将军您没有什么好话;恐怕不是您所乐意知道的,所以没有送上。再说将军您正在兴办大事,以求取自己想要的东西,既已经杀死了我没有罪的上司,又要加害于坚守忠义的下级;果真做了这件事,那么燕、赵地区的人士都将会投东海而死:哪还有人忍心跟从将军您呢!”

公孙瓒认为田畴的回答理直气壮,给他松绑没有杀他;公孙瓒把田畴拘留在军营中,禁止他的朋友前来探望。有人劝说公孙瓒说:“田畴是个义士,您不能有礼貌地对待他;反而把他关了起来,恐怕会失去众人的心啊。”公孙瓒这才释放了回畴。

本篇未完,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..

下一篇:臶,少游太学,学兼内外,后归乡里。袁绍前后辟命,不应;移居上党。并州牧高幹表除乐平令,不就。徙遁常山,门徒且数百人。迁居任县。太祖为丞相,辟;不诣。太和中,诏求隐学之士能消灾复异者,郡累上臶;发遣,老病不行。广平太守卢毓,到官日,纲纪白:承前致版谒臶。毓教曰:“张先生,所谓上不事天子,下不友诸侯者也。此岂版谒所可光饰哉!”但遣主簿奉书,致羊酒之礼。青龙()年辛亥诏书:“张掖郡玄川溢涌,激波奋荡;宝石负图,状像灵龟;宅于川西,嶷然磐峙;苍质素章,麟凤龙马,焕炳成形;文字告命,粲然著明。”太史令高堂隆上言:“古皇圣帝所未尝蒙,实有魏之祯命,东序之世宝。”事颁天下。任令于绰,连赍以问臶。臶密谓绰曰:“夫神以知来,不追已往;祯祥先现,而后废兴从之。汉已久亡,魏已得之,何所追兴征祥乎?此石,当今之变异,而将来之祯瑞也!”正始元年,戴鵀之鸟,巢臶门阴。臶告门人曰:“夫戴鵀阳鸟,而巢门阴,此凶祥也。”乃援琴歌咏,作诗篇;旬日而卒,时年百岁。是岁,广平太守王肃至官。教下县曰:“前在京都,闻张子明;来至问之,会其已亡,至痛惜之!此君笃学隐居,不与时竞,以道乐身。昔绛县老人屈在泥涂,赵孟升之,诸侯用睦。愍其耄勤好道,而不蒙荣宠;书到,遣吏劳问其家;显题门户,务加殊异:以慰既往,以劝将来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