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《三国志》 » 任苏杜郑仓传 > 任苏杜郑仓传 翻译

任苏杜郑仓传 翻译

任峻,字伯远,河南尹中牟县人。汉朝末年天下大乱,关东地区社会动荡;中牟县令杨原忧愁恐惧,打算弃官逃走。任峻劝他说:“董卓带头作乱,天下人没有不怨恨他的,然而至今还不见有人发出倡议讨伐他;这倒不是没有这种想法,而是不敢带这个头。您如果出来发出倡议,一定会有响应的。”杨原问:“具体怎么办呢?”任峻说:“现在关东有十多个县,加起来能调动上万壮丁打仗。如果您暂时行使河南尹的权力,把他们集中起来调遣,没有办不成的事。”杨原听从了任峻的计策,任命他为主簿。任峻便替杨原上表发布关于自己代理河南尹的文告,让各县坚守自己的辖地,并且发兵征讨董卓。

正赶上太祖曹操在关东起兵,进入中牟县界;当地人不知道该跟随谁。只有任峻与同郡的张奋商议,率领全河南郡的人服从太祖。任峻另外又召集自己宗族、门客以及家兵一共几百人,表示愿意跟随太祖作战。太祖非常高兴,上表请求任命任峻为骑都尉;并将自己的堂妹嫁给他,对他十分信任。太祖每次出征,常常让任峻留在后方,供给部队军粮。

当时连年干旱饥荒,军粮缺乏;担任羽林监的颍川郡人枣祗建议推行屯田制度。太祖就任命任峻为典农中郎将,招募百姓在许县一带屯田,收获粮食上百万斛;此后各郡都设置了屯田官员。几年间,各屯田区都储备了粮食,仓库全部堆满。官渡之战,太祖命任峻掌管军用器械和粮食的运输。敌人几次偷袭,截断了粮道;任峻便以一千辆粮车为一部,列成十路方队;又布置层次重复的阵形在外面护卫粮车,敌人不敢靠近。军队国库之所以能粮食充足,这个大功劳起源于枣祗而完成于任峻。

因为任峻功高,太祖上表请求封他为都亭侯,封邑三百户,又升任长水校尉。任峻待人宽厚有度量,通晓事理;每次提出建议,太祖总是很满意。在饥荒的年代,他收养抚恤朋友死后留下的妻子儿女,周济贫困的中表亲戚,人们都称赞他为人有信用和义气。

建安九年(公元 204),任峻去世。太祖为他的死长时间流泪哭泣。他的儿子任先继承了他的爵位。任先没有儿子,死后,封地撤销。后来魏文帝追封功臣,追谥任峻为成侯,又赐封任峻的次子任览为关内侯。

苏则,字文师,扶风郡武功县人。少年时就以学问操行闻名乡里。被举荐为孝廉和茂才,三公任命他为下属;他都没有接受。

后来出仕,初次做官就担任酒泉郡太守。又调任安定郡、武都郡太守,他在这些地方都有威严的名声。太祖征伐张鲁,经过苏则所管辖的郡;对他很欣赏,让他担任部队的前导。打败张鲁以后,苏则安抚住在下辩县一带的各氐族部落,打通了河西走廊。转任金城郡太守。

当时正是战乱之后,官吏百姓流离失所,饥饿贫穷,户口锐减。苏则认真安抚照顾百姓流民,非常尽力;对外招纳羌人,得到他们的牛羊,用来赡养贫困老弱的人;他和百姓平分口粮:一个多月后,流民陆续都回来了,一共有几千家。于是苏则明确宣布若干禁令,有违犯的就杀掉,对听从教育的一定奖赏。他亲自教百姓耕种,当年就获得了大丰收。从那以后,前来归附的人越来越多。陇西郡的李越发动叛乱,苏则率领羌族军队包围了李越,李越请求投降。

太祖去世,西平郡的麹演造反,自称护羌校尉。苏则指挥军队讨伐;麹演害怕了,也只好投降。魏文帝因为苏则的功劳,让他兼任护羌校尉,赐予关内侯的爵位。

后来麹演又勾结附近的郡发动叛乱。张掖郡的张进扣押了本郡太守杜通,酒泉郡的黄华不让新任太守辛机入境;张进、黄华都自称太守,响应麹演。再加上武威郡的三种少数族,也趁势掳掠,河西的道路再度断绝。武威郡太守毌丘兴向苏则告急。当时雍州、凉州的豪强大族,都逼迫羌族人追随张进等;金城郡的人认为张进势不可当。在此以前,将军郝昭、魏平,在金城屯兵驻守,又接到不许西进的诏书。

苏则亲自会见郡中的重要官员和郝昭等人,一起和羌族的首领商议说:“现在敌人的势力虽然强盛,但都是乌合之众;有的还是被迫参加的,不一定能同心合力。利用他们的矛盾进行打击,好人和坏人必定会分离;好的分离出来归顺我军,我军的数量增加而敌人的数量便要减少。既得到增加兵力的实惠,又使我军气势倍增;到这时全军出动讨伐敌人,一定会打得他们落花流水。如果坐等大军支援,旷日持久;好人找不到归宿,必然要和坏人同流合污;善恶搅在一块,就很难把他们一下子分开了。现在虽然有朝廷不许西进的诏命,违背它而合乎权变,完全可以自行决定。”郝昭等人听从了苏则的意见,发兵去救武威郡;迫使作乱的三种少数族人投降,并与毌丘兴率军在张掖郡攻击张进。麹演得到消息,率领步军、骑兵共三千人来迎接苏则;说是前来援助,其实打算发动突然袭击。苏则引诱他来见面,趁机将他斩首示众,他的党羽都四散逃走。苏则与各路军队包围了张掖,大败敌人;杀死了张进和他的党羽,敌兵全部投降。麹演的部队被打败后,黄华感到恐惧,交出了他所扣押的人质乞求投降。河西一带完全平定,苏则回到金城。晋爵为都亭侯,食邑三百户。

朝廷征召苏则入朝任侍中,与董昭是同僚。有一次,董昭枕着苏则的膝盖睡觉,苏则把他的头推下去,说:“苏则的膝盖,可不是逢迎谄媚之辈的枕头!”

当初,苏则同临淄侯曹植,听说曹魏取代汉朝,都穿上丧服为灭亡的汉朝悲哀哭泣。曹植的举动被魏文帝听说了,却不知道苏则也是这样。后来文帝在洛阳,有一次空闲时问道:“我顺应天命受汉朝禅让当了皇帝,却听说有人为此悲哭,哭什么呢?”苏则还以为是质问自己,胡须都竖立起来,想要以正当的理由严肃地辩论一番。侍中傅巽连忙用手掐他并悄悄说:“不是说您啊。”这才挡住了他。

文帝问苏则说:“前些时攻破酒泉郡、张掖郡,和西域互通使节,敦煌郡献上直径一寸的大珠。这样的宝珠还能不能再买到呢?”苏则回答说:“陛下的德泽如果能充分滋润中原,并且流布到西北边境之外,宝珠就会不求自来;如果自己去求然后得到,那么也就值不得珍贵了。”文帝听了,顿时默然无语。

后来苏则陪同文帝打猎,包围的篱笆设置不牢固,被鹿撞破逃走了。文帝大怒,脚踩胡床拔出佩刀,把有关官吏都抓起来,要处死他们。苏则跪地叩拜,说:“为臣听说古代的圣明君王,不会因为禽兽而杀人。现在陛下正推崇唐尧的教化,却因为打猎的游戏要杀死很多吏员;愚臣认为绝对不能这样,所以斗胆用我的生命来求情!”文帝说:“您,真是正直的大臣啊!”便把那些官吏全部赦免。然而苏则也因此受到文帝的忌恨和畏惧。

黄初四年(公元 223),他被降职为河东国相。赴任途中,得病去世,谥为刚侯。他的儿子苏怡继承了爵位。苏怡死后,没有儿子,由他的弟弟苏愉继承爵位。苏愉,在咸熙年间曾担任尚书。

杜畿,字伯侯,京兆尹杜陵县人。幼年时父亲死亡,继母虐待他,他却以孝顺继母而出了名。二十岁时在郡中担任功曹,又代理郑县的县令。县里关押了几百囚犯,杜畿亲自审问,衡量犯人罪行的轻重,全部判决定案然后遣送执行;虽然不是都判决得很恰当,但是郡中的人们见他这样年轻却对重大问题很有主见感到惊奇。后来他被举荐为孝廉,担任汉中郡丞。碰上天下大乱,他抛弃官职,客居荆州。建安年间才回到故乡。

荀彧把他推荐给太祖,太祖委任他为司空府司直。升任护羌校尉,持有节杖,兼任西平郡太守的职务。太祖平定了河北,高幹在并州反叛。当时河东郡太守王邑,被朝廷征召;河东人卫固、范先表面上请求王邑留任,背地里却同高幹勾结。太祖对荀彧说:“关西的那些将领凭借险要的地形和骑兵,要是去征伐他们一定会引起大规模叛乱。张晟在崤山、渑县之间烧杀抢掠,向南联络刘表;卫固等人也借张晟的力量起事,我担心他们造成严重危害。河东郡依傍大山面临黄河,四周的邻郡又总是发生变乱,是当今天下的战略要地。请您为我推荐像萧何、寇恂那样的人去镇守河东。”荀彧说:“杜畿就是合适的人选。”于是太祖派人追赶正在前往西平郡上任的杜畿,改派他当河东郡太守。

本篇未完,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