任苏杜郑仓传 翻译 第2节
卫固等人派了几千人马截断陕津,杜畿到了那儿,不能渡过黄河去上任。太祖派夏侯惇征讨卫固,兵还未到。有人对杜畿说:“应该等待大兵来再走。”杜畿说:“河东郡有三万户人家,绝对不是人人都想作乱。如果大兵压境,把他们逼急了,想做好事的也找不到带头人,就会因为惧怕而服从卫固;卫固一旦能够集中力量,必然要拼死抵抗。我们讨伐他难以取胜,四周的邻郡也会响应他,天下的变乱就平息不下来;即使我们能够战胜他,也要摧残到一郡的百姓。况且卫固等人还没有明目张胆地抗拒朝廷,表面上仍然以请求过去的太守留任为名,一定不会加害于新太守。我单身乘车前去,出其不意;卫固为人计谋多而缺乏决断,一定会假装接受我的指挥。我只要在郡城停留上一个月,就能设法用计困住他,这就够了。”于是假装从另外的路走而暗中从郖津北渡黄河。到达之后,范先想杀杜畿借以威慑部下,同时也观察一下杜畿的反应,便在郡政府门前边连续杀了郡中主簿以下的官吏三十多人;杜畿目睹惨状若无其事。于是卫固说:“杀了他也没有什么用,徒然给咱们添上恶名;况且他也完全控制在我们手中。”于是承认杜畿为本郡的太守。
杜畿对卫固、范先说:“你们二位,是河东郡民众敬重的人士,我只能仰仗你们为我完成一切而已。但是上下级之间有固定的规矩,成败祸福共同承当:遇到大事应当共同商议。”于是他下令任命卫固为都督,代理郡丞职务,又兼任功曹;将军、校尉、吏员、士兵三千多人,都归范先统管。卫固等人很高兴,虽然表面上假装服从杜畿,心里面却不把他当回事。卫固要大举征兵;杜畿很担忧,劝卫固说:“要想成就非常的大事,就不能动摇民心。现在如果大规模征兵,民众一定会骚乱;不如慢慢用钱财来招募军队。”卫固认为他说得对,同意照办;于是用钱财来招募,拖了几十天才做好招兵的准备。而下面的将领都多领钱财而少招兵丁,以便从中贪污。杜畿又去劝告卫固说:“人们都顾恋家属。可以让将军和官吏们分批回家休息,有紧急情况再召他们回来也不难。”卫固等人不愿意违背人心,又听从了杜畿的劝告。这样一来,不肯谋反的好人留在外边,可以暗地里支援杜畿;而坏人被分开,各自回家:敌对势力就离散了。
碰上农民起义军首领张白骑的兵马攻打东垣县,高幹的叛军进入濩泽县境。上党郡各县杀死县官,弘农郡扣押了郡太守。卫固等人也想乘机公开反叛,秘密下令调兵而军队不按时前来;杜畿知道周围各县都支持自己,就借机出城,单独率领几十名骑兵到一处坚固的壁垒固守。官吏百姓得知消息后都全力帮助杜畿,过了几十天,聚集了四千多人。卫固等人与高幹、张晟联合起来攻打杜畿的壁垒,却久攻不破;抢掠附近的县城,又一无所得。这时朝廷的大兵到达,高幹、张晟都被打败,卫固等人被抓获砍头。杜畿赦免了卫固等人的余党,让他们恢复过去的住所产业。
当时,全国的郡县都残破不全,河东郡却最先平定,所以损失较小。杜畿治理河东,推行宽厚利民的政策,让百姓休养生息。有人家曾经打官司,相互告发;杜畿亲自为双方讲清道理,让他们回去仔细想一想;如果还有什么话,可以再来太守府申诉。乡亲父老都生气地责备打官司的人:“有这么好的太守,你们为什么不听他的教诲!”从那以后,就很少再有打官司的了。杜畿向下属各县颁布命令:要求推选孝顺子孙、贞洁妇女,中选者都免除徭役;并随时去慰问勉励他们。他又开始督促百姓饲养母牛、母马,以及鸡、猪、狗,都有具体的章程制度,百姓勤劳地耕作,家家户户丰衣足食。于是杜畿说:“百姓富足了,不可不进行教育。”便在冬天训练军队,讲习武艺;又开设学校,亲自讲授儒家的经典:郡中风气变得越来越好。韩遂、马超反叛的时候,弘农郡、冯翊郡很多县城都起兵响应。河东郡虽然同敌境相连,百姓却没有二心。
太祖西征到达蒲坂,与敌人隔着渭河排开阵势,军粮完全依赖河东郡供给。等到敌人被打败,郡中储备的粮食还剩二十多万斛之多。太祖下令说:“河东郡太守杜畿,完全可以用孔子所说的‘禹,完美得使我对他没有任何批评’这句话来形容了。”于是把他的俸禄破格提高到中二千石这一级。
后来太祖征伐汉中,调遣河中郡的五千民夫担任运输工作。这些人自动地互相勉励说:“做人总免不了一死,可不能辜负了我们的好太守!”始终没有一个人逃跑,杜畿就是这样得人心。
魏国建立以后,用杜畿为尚书。任命文书已经通过审议,太祖又下令给杜畿说:“过去萧何安定关中,寇恂安定河内,您也有他们那样的功劳。最近将授予您尚书的职位;但是又考虑到河东郡是我起支柱作用的要地,是充实储备的所在,占据那里就足以控制全国:所以还要麻烦您坐镇那里。”杜畿在河东郡十六年,他的政绩总是全国最好的。
魏文帝即魏王位,赐给杜畿关内侯的爵位,召他担任尚书。文帝称帝以后,杜畿晋爵为丰乐亭侯,食邑一百户;代理司隶校尉。
文帝亲自征伐吴国,任命杜畿为尚书仆射,在京城处理留守事务。后来文帝去许昌,仍然命杜畿留守。杜畿奉诏制造御用楼船,在陶河试航,遇到大风沉没而死。文帝为他的死而流泪,下诏说:“从前冥勤劳地治水而死在水中,后稷勤劳地播种谷物而死在山上。已故的尚书仆射杜畿,在孟津试航,结果翻船沉没;这是极度忠诚的表现,朕非常痛惜他!”下令追赠杜畿太仆的官衔,谥为戴侯。他的儿子杜恕继承了爵位。
杜恕,字务伯。太和年间,任散骑侍郎、黄门侍郎。他为人在质朴中见真诚,不故意修饰自己,所以从小就没有什么名声。到了在朝中做官,也不拉帮结派,一心为公;每当政策有失误,他总是引用统治国家的基本原则发表正直的言论。因此很受侍中辛毗等人的器重。
当时自公卿以下的官员们,广泛议论朝廷制度的改革问题。杜恕认为:“古代的刺史,奉行和宣示朝廷诏书中的六条规定;以清静为名誉,以威严受到称赞。现在可以不再让刺史掌握兵权,以便专心管理民政。”不久,镇北将军吕昭又兼任冀州刺史,杜恕便上奏说:
帝王之道,以安民最为重要;安民的办法,在于增加财富;而要增加财富,必须加强农业并节约开支。当今吴、蜀二贼还没有消灭,战争不断发生,这正是勇武的人努力奋斗的时候。但是朝中以儒学见长的文臣,竟然也羡慕起建立战功的军人来,激动得握住手腕高声议论,认为孙武、吴起是第一流人物;州、郡的行政长官,也都忽视安抚人民的政治措施,而把精力花在充当将帅上面;种地养蚕的百姓,也争着进行打仗的准备:这不能算是在加强农业。国库一年比一年空虚而行政机构的规模一年比一年扩大;民力一年比一年衰弱而赋役一年比一年增多:这也不能说是在节省开支。
现在魏国虽然拥有十个州的土地,然而由于死亡动乱的影响,十州的户口加起来还不如过去一州的多。现在吴、蜀非分地称帝与我们对抗,北方的鲜卑族也没有臣服,南、西、北三个方向的边境都有敌对势力,几乎要在我们周围形成一个包围圈。只有过去一个州的人口,而要想统治全国的地域,这种艰难,就如同赶着一匹瘦弱的马走远路,能不特别爱惜它的力量吗!当初武皇帝是何等的节俭,仓库中是何等的充实,也不能让十个州再加上将近二十个郡,都拥有各自的军队。现在边疆的荆州、扬州、青州、徐州、幽州、并州、雍州、凉州,都有军队了;能够用来给国家仓库提供粮食物资从而控制四方的,就只有兖州、豫州、司州、冀州了。
我从前已经提出:“州和郡的行政长官如果兼领军队,就会只在建立军功上用心,而不注意民政;应该另外安排人带领军队,让州郡行政长官尽心来完成治理地方的任务。”但是陛下由于宠信吕昭,现今又让他兼任冀州刺史的职务。冀州人口最多,田地大部分已经开垦耕种,蚕桑果树副业也很发达;是国家粮食物资的重要供应地区,实在不该让冀州再承担军事任务。倘若认为北方应当派兵镇守,自然应当专门委派大将去冀州;而专门委派大将所需的费用,计算下来与行政长官兼任军职时的费用也差不多。何况吕昭的才干并不特别优秀,就是要设军政两兼的官员,也应该在朝廷中挑选;朝廷中即使缺乏军政兼长的人才,但也不至于非挑选吕昭不可。由此推断,可知陛下是因人设官职,而不是为官职而挑选人。官吏如果得到了称职的人选,那么政治就会平稳,诉讼也会得到审理。政治平稳,百姓就富足;诉讼得到审理,监狱就没有什么囚犯。陛下即位的时候,全国每年判决的死刑犯只有一百多人;此后一年年增加,现在每年已经到了五百多人了。百姓没有增加得很多,法律也没有更严刻。那么死刑犯的增多,原因岂不是明显在于政治教化的衰落,在于州郡行政长官的不称职吗?去年耕牛大量死亡,大体说来,全国的牛十头里面就要死去两头;麦子收获上来的还不到一半;而秋天的种子却还没播下。要是吴、蜀二敌再在边境上发起进攻,那我们即使鞭打牛马飞快地拉车运粮,千里迢迢也来不及了。追究治国的方略,难道只在加强兵力吗?就现今的情况而言,勇士精兵越多越坏事啊!
本篇未完,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