任城陈萧王传 翻译
任城威王曹彰,字子文。年轻时就擅长射箭骑马,臂力过人,敢于徒手与猛兽格斗,不畏艰难险阻。多次随从父亲太祖曹操征伐,慷慨激昂。太祖曾经抑制他说:“你不想读书学习圣人之道,只喜欢驰马击剑:这只不过是一介勇夫的作为而已,怎么值得看重呢!”于是督促他阅读《诗经》、《尚书》。曹彰对左右随从说:“大丈夫应当像卫青、霍去病那样,率领十万骑兵驰骋沙漠,驱逐少数族,建功立名呀!哪能去当一个讲授儒经的博士教官啊!”
太祖有一次问儿子们各自的喜好,让他们说出自己真正的志向。曹彰说:“我喜欢当将军。”太祖问:“当将军怎么个当法?”他回答说:“身穿坚固的铠甲,手持锐利的武器;临危不顾,身先士卒;说赏赐必定兑现,说惩罚必定执行。”太祖大笑。
建安二十一年(公元 216),曹彰被封为鄢陵侯。建安二十三年(公元218),代郡的乌丸族人反叛,太祖以曹彰为北中郎将,代理骁骑将军职务,领兵前去讨伐。临出发时,太祖告诫他说:“居家时我们是父子,接受命令后我们就是上下级;动辄是要按王法处理的,你可要注意这一点!”曹彰领兵北上,进入涿郡地界;反叛的乌丸族骑兵数千人,突然出现。当时曹彰手下的部队尚未集中,身边只有步兵一千人,骑兵几百人;他当即采用田豫的计策,坚决守住要紧的接合处,把敌人击退。曹彰乘胜追击,亲自投入战斗,弯弓搭箭瞄准敌人骑兵,箭不虚发,被射死的敌人倒了一路。激战了大半天,曹彰的铠甲上也中了数箭,而他斗志更加昂扬;乘势猛追,一直追到桑干县境内,距离代郡的治所高柳县只有二百多里。曹彰属下的长史和众将官都认为军队刚刚经历远道跋涉,人马疲劳;而且出发前受了太祖的指令,不准越过代郡的治所高柳县境:因此目前不能违抗指令,轻敌冒进。曹彰却说:“率领军队行动,怎么有利就怎么干,还管什么指令啊!敌人逃跑得不远,发动追击必定击败他们;遵从指令而放跑敌人,这还算什么优秀将领!”于是纵身上马,向全军发令说:“拖在后面出发者,斩首!”追了一天一夜终于赶上敌人;立即发起攻击,打得对方落花流水,斩杀和俘获敌人数以千计。曹彰下令按通常的数额加倍奖赏将士,部下无不兴高采烈,欢天喜地。当时鲜卑族的首领轲比能,带了几万骑兵在旁边观望形势;看到曹彰拼力作战,所向无敌,于是向朝廷请求归顺。北方边境至此完全平定。
正在长安的太祖,召曹彰到自己的驻地。曹彰应召从代郡南下,途中经过邺县,在这里见到镇守邺县的哥哥曹丕。曹丕对他说:“您新近立下大功,现在到西边去见父亲大人;最好不要自夸,回答询问时对自己的功劳要好像不愿说得很充分似的。”曹彰到了长安,按照曹丕的指教,把功劳都归给属下众将。太祖大为高兴,摸着曹彰的胡须说:“这个长着黄胡须的娃娃,竟然很不寻常呀!”太祖东还,以曹彰代理越骑将军职务,留守长安。
到达洛阳时,太祖突然发病,下令用驿车把曹彰接来交代任务。曹彰还未赶到,太祖已经去世。
文帝曹丕继承魏王位之后,命令曹彰与宗室的诸侯都回到各自的封国。朝廷下诏说:“古代圣明君主的治国之道,是赏赐有功勋的人,亲近自己的亲属,一并封自己的同胞弟弟为诸侯,开创封国而继承家族;所以能够对君主进行保护,抗御外侮而抵制祸难。曹彰此前受命北伐,平定北方,功劳很大。现在增加他的封邑五千户,加上以前的共计一万户。”黄初二年(公元 221),曹彰晋升为公爵。黄初三年(公元222),立为任城王。黄初四年(公元223),到京城朝见时,曹彰发急病死在京城安置来朝见的诸侯的馆舍中。谥号为威。下葬时,文帝赏赐系有金铃的皇帝座车,画有两条交叉龙形图案的旗帜;还有宫廷侍卫的勇士一百人,作为仪仗用品和仪仗队:如像从前汉朝优待东平王的事例。
曹彰的儿子曹楷继承了父亲的爵位。不久封地改到中牟县。黄初五年(公元 224),又改封在任城县。太和六年(公元 232),又以任城郡为封地,封邑共有五县,二千五百户。青龙三年(公元235),曹楷因私自派下属,到中尚方去制作禁止臣民使用的御用物品,被削减封邑二县,共一千户。正始七年(公元 246),曹楷封地又改到济南郡,有封邑三千户。正元、景元年间,接连增加他的封邑,共有四千四百户。
陈思王曹植,字子建。才十多岁的时候,就诵读诗歌、论文和辞赋共几十万字。他很会写文章,太祖曹操曾经阅读他写的文章;问他:“你这是请人代作的吗?”曹植立即跪下回答说:“出口就是议论,下笔便成文章,这可以当面考试,怎么会找人帮忙?”当时邺县魏宫后园的铜雀台刚刚修好,太祖带着自己的儿子登上铜雀台,让他们各自写一篇赋。曹植提起笔来一挥而就,文辞很值得观赏;太祖非常器重他。
曹植生性喜欢简单方便,不注重威严的仪式;车马服饰,也不追求华丽。每次拜见太祖接受考问,都能应声对答,所以特别受到太祖的宠爱。建安十六年(公元 211),封为平原侯。建安十九年(公元214),改封为临淄侯。
太祖带兵征讨孙权,让曹植留守邺县。告诫他说:“我过去当顿丘县令时,是二十三岁;回想当时所做的事,到今天也没有什么后悔的。现今你的年龄,也是二十三岁,能不自勉吗!”曹植既以才能受到宠爱,而丁仪、丁廙、杨修等人又充当了他的支持者。太祖因此而犹豫不决,有好几次,都要下决心立他为太子了。然而曹植做事任性,不刻意在表面上美化自己的形象,在饮酒上也毫无节制;他的哥哥曹丕却能使用手段,克制自己和美化自己,连魏宫中的宫女和侍从,都在帮曹丕说好话:所以结果曹丕被确定为太祖的继承人。
建安二十二年(公元 217),增加曹植的封邑五千户,连同以前的共有一万户。曹植曾经乘车在邺县中专供太祖使用的驰道上行驶,又打开魏宫的南面正门从门中间乘车出外。太祖得知他这些严重违反礼仪制度的行为后勃然大怒,把守卫宫门的公车令处死。从此加重了限制诸侯行动的条文和禁令,而曹植受到的宠爱则日益淡薄。太祖很担心曹植不能与哥哥曹丕始终和睦相处而可能出现变故;考虑到支持曹植的杨修很有才能和策略,而且又是被自己消灭了的袁氏家族的外甥,于是安上罪名处死了杨修:曹植心中更加不安。建安二十四年(公元 219),曹仁在襄阳被关羽包围。太祖任命曹植为南中郎将,代理征虏将军职务;准备派他带兵去援救曹仁,并要召见他进行一番告诫;不料曹植喝酒喝得酩酊大醉,根本不能接受命令,太祖很是后悔,便停止让他去执行任务。
文帝曹丕继承魏王的王位后,下令诛杀曹植的支持者丁仪、丁廙及其家中的男性人口;曹植和同姓诸侯,都被送到各自的封地而不能留在京城。
黄初二年(公元 221),监国谒者灌均,迎合文帝的心意,上奏告发曹植“醉酒之后言行傲慢,而且动手劫持威胁朝廷派去监视诸侯的使者”。有关部门的官员准备判处曹植死刑;文帝因为皇太后不同意,只好把曹植贬为安乡侯以示惩罚。同年改封为鄄城侯。黄初三年(公元222),立为鄄城王,封邑二千五百户。
黄初四年(公元 223),曹植改封雍丘王。同年,奉命到京城朝见天子,他上疏说:
为臣自从带着罪过回到自己的封国,刻骨铭心,反省罪过;中午才吃饭,半夜才睡觉。确实感到王朝的法律不能再触犯,圣上的恩德难以再依仗了。我暗中背诵《诗经》中《相鼠》这首诗歌,品味其中所说的人要是无礼为什么不赶快去死的道理,看着自己的身影,真是羞愧万分!本想带着罪过去死,不免违背了古代贤人“君子早晨有过失,晚上就改掉”的勉励;苟且活下去吧,又会受到《相鼠》这首诗作者发出的“你还有何脸面活着”的讽刺。为臣跪着回想陛下具有天地一般伟大的品德,比父母还深厚的恩泽;施恩的时候像和煦的春风,润物的时候像及时的甘雨。并不因为是荆棘就厌弃不管,这是祥瑞云气才能给予的恩惠啊;七个儿子平均哺养一视同仁,这是鸤鸠才能施加的慈爱啊;不计较罪责而要求建立功劳,这是英明君主才有的举动啊;怜悯愚笨的人而又爱护能干的人,这是慈父才有的大恩啊——每当愚臣想到陛下这些恩泽就徘徊留恋,所以始终不愿意抛弃自己去寻死轻生呀。此前奉接陛下的诏书,要为臣等进京朝见;为臣等离开朝廷回到封国,自己料想到年老也不会再有手持玉版朝见圣上的希望了。没有想到一下子接到圣诏,蒙受陛下收容召见的恩典;到达京城的时候,心却早已飞到圣上您身边了。现在为臣还住在城西专供来朝诸侯居住的僻静馆舍,没有接到陛下召见的指示;心情一直激动不安,望着皇宫所在的方向始终平静不下来。这里谨跪拜呈上表章和献诗两篇。其中第一首诗是:
本篇未完,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