任城陈萧王传 翻译 第2节
啊,我们的父亲太祖武皇帝,
这个时代伟大美好的形象!
他承受了上天的旨意,
前来安定和拯救四方。
红色的战旗飘舞,
九州的反叛者都举手投降;
道德上的潜移默化遍及各地,
连最边远的地区也来朝拜君王:
父皇的功德超过了商、周的圣君,
简直可以与唐尧相提并论。
接着又养育了皇上您,
一代接一代都是天生的智慧聪明;
论武功您是显赫无比,
论文德您把社会治理得和谐昌盛;
因此理所当然受禅称帝,
君临天下统治各族人民。
全国各地既已受到教育感化,
皇帝便遵循古代制度实行分封;
至亲兄弟都得到了封地,
形成一道屏障把皇室保护在当中。
皇上对我说:“你这位侯爷,
让你去拥有青州的土地和民众;
封地一直延伸到大海之滨,
就像周朝的鲁国一样强大兴隆。”
赏赐我的车辆服饰流光溢彩,
各色旌旗美得如同五彩云霞;
优秀人物济济一堂,
辅佐我治理好自己的国家。
哎,可恨我这小子,
却仗恃恩宠骄傲自大;
一举一动不是违背当前的禁令,
就是触犯了恒定不变的王法。
我受命充当皇室的屏障,
却破坏了从前传下来的规范;
既对皇上的使者不恭不敬,
又把朝廷的礼仪任意违反。
国家按照典章制度,
贬低我的爵位还把封地削减;
有关部门还要追查罪魁祸首,
提议把我送交执法机关审判。
幸亏天子无比英明,
深深爱护自己的同胞弟弟;
不忍心让我承受严厉的刑罚,
在集市上先砍头再陈列尸体;
所以才驳回执法官员的意见,
下诏宽恕了我的一切过失;
只把我改封在兖州的鄄城县,
让我在黄河边上好生反省自己。
这时我身边的辅佐大臣全部撤销,
封地上只有君主而没有臣僚;
不知道谁会来帮助我,
把荒唐无礼的毛病彻底改掉?
结果我又犯了错误被召到冀州检讨,
一路上只有孤零零一个马夫把我照料;
可叹可悲啊我这个小子,
竟然又一次掉进了灾祸的泥沼!
感谢功德显赫的皇上您,
施予恩泽没有任何人遗漏;
让我戴上黑礼帽系上红绶带,
依然充当大魏王朝的诸侯。
大红的绶带光闪闪,
无比荣耀的感觉涌上心头;
使者送来符信和玉珪,
我又重新把王朝的爵位接受。
封爵的文书捧在手上,
又佩戴起黄金制作的印章;
皇上给了我过于深厚的恩典,
在恭敬接受的同时不免有些惶惶。
哎,我这个可恨的小子,
被愚顽和凶恶缠住不放;
死了没脸见伟大的父亲,
活着愧对您,英明的皇上。
我并不敢对皇上傲慢,
实在是仗恃皇上的恩宠;
现在再一次得到您的赦免,
足以使我到死都感激无穷。
您的恩情像青天没有止境,
而我的生命却不知会在何时告终;
所以才常常担心会突然倒下死去,
大恩未报将使我无法安眠在黄土之中。
我多么希望在附近的泰山上插起军旗,
带领将士冒着刀林箭雨前去作战;
如果能建立哪怕是点滴的功勋,
或许可以抵消我从前的罪愆。
最好是面对危险甚至献出生命,
这样才会使我报恩抵罪的愿望实现;
我愿去进攻荆湘的敌人,
更想挥舞戈矛去平定扬州的江南。
上天明白我的心意,
使我能够来到京城;
急着等待拜见皇上您,
就像一个饥渴难忍的人。
我心中满怀对您的仰慕,
还夹杂了一股悲怆之情;
高远的上天也听得见下面的呼声,
不知皇上您能不能体察我的内心?
其中第二首诗是:
恭恭敬敬接到皇上的诏令,
要皇族的诸侯前往京城;
我星夜收拾行装打早就出发,
喂饱马给车轴涂上油便往前飞奔。
我向统带仆役的管事再三嘱咐,
要好生整顿随同进京的队伍;
早上从鸾鸟栖息的高台动身,
到晚来露宿在兰花遍布的洲渚。
一路上经过茫茫原野芳草青青,
看到许多在农田里辛勤劳动的百姓;
那一片又一片的公家土地,
庄稼长得真是茁壮茂盛!
虽然有下垂的树枝形成浓荫,
我却没有时间稍作停留;
连口袋里面装的干粮,
也顾不得取出来咬上一口。
看到城镇也不进去,
面临街市也没有仔细瞧一眼;
只是催促马夫猛挥长鞭,
沿着平坦的大路直往前赶。
黑色的辕马精力充沛,
昂起头跑得口中白沫流下来;
清风在两旁为我扶持车轭,
白云在头顶为我托起车盖。
从水滨径直横渡溪涧,
沿着陡峭的山弯小心经过;
才离开大河的长长堤岸,
又爬上缓缓的黄土高坡。
一直向西穿越关隘山谷,
时而往下走时而又往上行;
拉车的马终于也跑疲倦了,
我们只好不断休息再不断起程。
想到将要朝见圣明的皇上,
不敢安然停留在途中;
只能按着节拍不断前进,
计算着日子驰骋如风。
前面的侍从举起火把照路,
后面的车上旌旗随风翻卷;
车轮儿不停地转呀转,
车铃铛的悦耳响声一路不断。
终于赶到了壮丽的京城,
在城西的馆舍中暂时住下;
皇上召见的诏命还没有下达,
不知道何时才能进宫朝见他。
我仰起头瞻望那巍峨的宫城大门,
低下头想念宫内的殿堂和朝廷;
心中涌起的是永不消逝的眷恋,
就像喝醉酒一样神志恍惚不宁。
文帝读了之后很欣赏他的文辞和心意,下达了一道措辞温和表示嘉许的诏书来回复和勉励他。
黄初六年(公元 225),文帝东征孙权;回来的路上,经过曹植的封地雍丘县,文帝亲临曹植的住宅,给他增加封邑五百户。
魏明帝即位之后的太和元年(公元 227),曹植的封地改到浚仪县。第二年,又改回雍丘。他常常愤恨自己,具有杰出的才能而无处施展;于是向明帝上疏,请求试用自己,奏疏说:
本篇未完,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