武文世王公传 翻译
武皇帝有二十五个儿子:卞皇后生文皇帝曹丕、任城威王曹彰、陈思王曹植、萧怀王曹熊;刘夫人生愍王曹昂、相殇王曹铄;环夫人生邓哀王曹冲、彭城王曹据、燕王曹宇;杜夫人生沛穆王曹林、中山恭王曹衮;秦夫人生济阳怀王曹玹、陈留恭王曹峻;尹夫人生范阳闵王曹矩;王昭仪生赵王曹幹;孙姬生临邑殇公子曹上、楚王曹彪、刚殇公子曹勤;李姬生谷城殇公子曹乘、郡戴公子曹整、灵殇公子曹京;周姬生樊安公曹均;刘姬生广宗殇公子曹棘;宋姬生东平灵王曹徽;赵姬生乐陵王曹茂。
丰愍王曹昂,字子修。二十岁左右被举荐为孝廉。随从太祖南征,被张绣杀害。没有儿子。黄初二年(公元 221),被追加封爵和谥号,为丰悼公。
黄初三年(公元 222),让樊安公曹均的儿子曹琬,做曹昂的后代,封为中都公。当年迁移封地,为长子公。黄初五年(公元224),追加曹昂封号为丰悼王。太和三年(公元 229),修改曹昂的谥号为愍王。嘉平六年(公元254),让曹琬继承曹昂的爵位为丰王。正元、景元年间,屡次给他增加封邑;连同以前的共有二千七百户。曹琬去世,谥为恭王。曹琬的儿子曹廉继承了他的爵位。
相殇王曹铄,早死。太和三年(公元 229),追加封爵、谥号。青龙元年(公元233),曹铄的儿子愍王曹潜继承爵位,当年去世。青龙二年(公元 234),曹潜的儿子怀王曹偃继承爵位,封邑二千五百户。青龙四年(公元236),去世。曹偃没有儿子,封国废除。
正元二年(公元 255),让乐陵王曹茂的儿子阳都乡公曹竦继承曹铄,做他的后代。
邓哀王曹冲,字仓舒。少年时就聪明懂事。五六岁时,智慧思维所达到的水平,就像成年人那样了。当时孙权曾送来一只很大的象,太祖想要知道象的重量;询问各位下属,都想不出办法来。曹冲说:“把象放在大船上面,在船体上刻下水痕到达的记号;再称量重物装上船到达同样的刻度,那么计算以后就可以知道了。”太祖大为高兴,马上施行了这个办法。
当时军队国家事务繁多,施用的刑罚又严又重。太祖的马鞍在仓库里被老鼠咬坏了;管理仓库的吏役害怕要被处死,想要自己反绑双手去坦白罪过,仍然惧怕不能免罪。曹冲对他说:“等待三天,然后你再去自首认罪。”曹冲于是拿刀戳破自己的单衣,就像老鼠咬坏的一样;然后装出不高兴,脸上一副发愁的样子。太祖问他为什么,曹冲回答说:“民间风俗认为老鼠咬破衣服,主人就会不吉利。现在我的单衣被老鼠咬破了,所以发愁。”太祖说:“这是瞎说嘛!用不着难过了。”不久管库的吏役把老鼠咬马鞍的事情汇报了,太祖笑着说:“我儿子的衣服就在身旁,尚且被咬;何况是挂在柱子上的马鞍呢?”一点也没有追查。曹冲心地仁慈,识见通达,都像这样。本来犯罪应被处死,却被曹冲委婉含蓄加以分辩申诉而得到救助宽宥的,前后有几十人。
太祖多次对大臣称赞曹冲,有想要把权位传给他的意思。建安十三年(公元 208),曹冲十三岁时得了重病。太祖亲自为他向神灵请求延长生命;曹冲死时,太祖极为哀痛。文帝曹丕宽解劝慰太祖,太祖说:“这是我的不幸,却是你们的幸运啊!”一说到曹冲就流下眼泪,还为曹冲聘了甄家已死的女儿与他合葬;追赠他骑都尉的印绶,又命宛侯曹据的儿子曹琮,做曹冲的后代。
建安二十二年(公元217),封曹琮为邓侯。
黄初二年(公元 221),追赠谥号给曹冲为邓哀侯;又追加爵号为邓公。黄初三年(公元 222),晋升曹琮的爵位,改封为冠军公。黄初四年(公元223),改封为己氏公。太和五年(公元 231),追加曹冲爵号为邓哀王。景初元年(公元 237),曹琮因为在皇宫的中尚方署为自己制作御用器物而犯罪,被削减封邑三百户,贬爵为都乡侯。景初三年(公元 239),恢复爵位为己氏公。正始七年(公元246),转封为平阳公。景初、正元、景元年间,屡次为曹琮增加封邑;连同以前的共有一千九百户。
彭城王曹据,建安十六年(公元 211),封为范阳侯。建安二十二年(公元217),改封为宛侯。
黄初二年(公元221),晋升爵位为公。黄初三年(公元 222),晋升爵位为章陵王;当年迁移封地到义阳。文帝考虑到南方地势低下气候潮湿,又因为曹据的母亲环太妃是彭城人,所以迁移曹据的封地到彭城。后又迁移到济阴。黄初五年(公元 224),文帝下诏说:“前代帝王建立国家,随着时势的变化而修改制度。汉高祖比秦朝增加了郡的数量;到了汉光武帝,因为全国人口减少,合并减少了郡县。拿目前来比较,郡的数量就更不如那时多了。现在把亲王的封地从郡缩小为县。”曹据改封在定陶县。
太和六年(公元 232),又改封亲王,仍然都以一郡为封地;曹据又封为彭城王。景初元年(公元 237),曹据因为私自派人到皇宫的中尚方署为自己制作御用器物而犯罪,削减封邑两个县,共一千户。景初三年(公元 239),恢复了所削减的封邑。正元、景元年间,屡次为曹据增加封邑;连同以前的共四千六百户。
燕王曹宇,字彭祖。建安十六年(公元 211),封为都乡侯。建安二十二年(公元217),改封为鲁阳侯。
黄初二年(公元221),晋升爵位为公。黄初三年(公元 222),晋升爵位为下邳王。黄初五年(公元 224),迁移封地到单父县。太和六年(公元 232),改封为燕王。明帝少年时和曹宇在一起居住,特别喜爱他;明帝即位以后,对曹宇的恩宠赏赐都比其他各王优厚。青龙三年(公元 235),征召曹宇入朝。景初元年(公元237),返回邺县。
景初二年(公元238)夏天,又征召曹宇到京都。这年的冬十二月,明帝病重,任命曹宇为大将军,把后事托付给他。受到任命四天之后,曹宇坚决辞让;明帝的主意也改变了,于是免去了曹宇的官职。景初三年(公元 239)夏天,曹宇回到邺县。景初、正元、景元年间,屡次为曹宇增加封邑;连同以前的共有五千五百户。
常道乡公曹奂,就是曹宇的儿子,进宫做了皇位继承人。
沛穆王曹林,建安十六年(公元 211),封为饶阳侯。建安二十二年(公元217),迁移封地到谯县。黄初二年(公元 221),晋升爵位为公。黄初三年(公元 222),晋升爵位为谯王。黄初五年(公元224),封地从谯郡缩小为谯县。黄初七年(公元 226),迁移封地到鄄城。太和六年(公元 232),改封为沛王。景初、正元、景元年间,屡次为曹林增加封邑;连同以前的共有四千七百户。
曹林去世,他的儿子曹纬继承爵位。
中山恭王曹衮,建安二十一年(公元 216),封为平乡侯。少年时喜好学习,十几岁就能写文章。每次读书,文学辅导官员和左右近侍常常担心他精力损耗过度而得病,屡次劝阻他;但他性情喜欢读书,不能中止。建安二十二年(公元 217),迁移封地,为东乡侯;当年又改封为赞侯。
黄初二年(公元221),晋升爵位为公,官员下属都向他祝贺,曹衮说:“我生长在深宫之中,不知收种庄稼的艰难,有很多骄奢享乐的过失。各位贤者已经庆贺了我的喜庆事,也应该帮助我弥补缺陷。”
每次兄弟们游玩娱乐时,曹衮总是独自深思经典。文学侍从和监督官员们互相商议说:“我们接受诏命监察公爵的举止,有了过失应当上奏;有了好事也应当上报,不能隐瞒他的优点啊!”于是一同上表,称赞陈述曹衮的美德。曹衮知道了,极为惊恐,召见责备这些官员说:“提高自身修养和谨守本分,不过是普通人的行为罢了;诸位却报告给上面知道,这恰恰会为我增加负担和拖累。再说如果有优点,何必担心别人不知道;却急急忙忙一起这样做,这可不是对我有益的事啊!”他的警惕慎重就像这样。
本篇未完,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