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《三国志》 » 武文世王公传 > 武文世王公传 翻译 > 第2节

武文世王公传 翻译 第2节

黄初三年(公元222),曹衮封为北海王。当年,有黄龙出现在邺县西边的漳水中,曹衮上书赞颂这件事。文帝下诏赏赐给他黄金十斤,诏书说:“过去唐叔把祥瑞的谷穗献给周成王,东平王刘苍向光武帝献上颂文;都是对骨肉亲属奉上的赞美,以表彰美好的亲人。北海王对文献典籍有精深的研究,钻研和品味其中的真理,文雅的气质光彩焕发;我很是赞赏他!北海王应该更加谨慎地培养自己的品德,使你美好的名声完美无缺。”黄初四年(公元223),改封曹衮为赞王。黄初七年(公元226),迁移封地到濮阳。

太和二年(公元 228),他到达封地,崇尚节约俭朴,要求妻妾纺线织补,学习做普通家庭妇女所做的事。太和五年(公元231)冬天,曹衮到京都朝见。太和六年(公元 232),改变封地到中山。当初,曹衮前来朝见时,违犯了京都的禁令。青龙元年(公元233),有关官员上奏弹劾曹衮。明帝下诏说:“中山王素来恭敬谨慎,偶然出现这样的问题。还是从宽处理这事吧。”主管官员坚持要追究。明帝下诏削减曹衮的封邑两县,共七百五十户。曹衮忧虑害怕,告诫约束属下官员更加谨慎;明帝赞赏他的心意,在青龙二年(公元 234),恢复了所削减的封地。青龙三年(公元235)秋天,曹衮得了病,明帝下诏派遣御医为他看病;不断派出皇宫殿堂的警卫武士带着手令和赏赐的珍贵膳食去探望,又派遣曹衮的母亲杜太妃、胞兄沛王曹林一起去他的封地探视病情。

曹衮病危时,向属下官员下达指令说:“我缺少德行,愧受恩宠,现在我的生命将要走到尽头了。我生性喜好俭朴,而先皇帝也有关于丧葬问题的制度,作为全国遵行的法典。我断气的时候,从遗体入殓到下葬,务必遵奉先皇帝诏书的规定。过去卫国大夫蘧瑗埋葬在濮阳县,我看到他的坟墓,常常想到他遗留的风范,我希望依托于贤人的灵魂长眠地下;修造我的坟墓时,地址一定要选在他的墓近旁。《礼记》上说:‘男子不死在妇人手里。’赶快抓紧建成东堂。”东堂建成后,曹衮把它命名为“遂志之堂”,带病让人抬到那里去居住。

又命令继承自己王位的儿子说:“你还太小,不懂得为人应遵守的原则和规矩,这么早就成了王爷;只知道乐,不知道苦;不知道苦,必将会有骄傲奢侈的过失。接待大臣,务必遵照礼仪;即使不是大臣,对老人也应该行跪拜礼来答谢。对待哥哥要恭敬,照顾弟弟要慈爱;兄弟当中有不好的行为,应当亲切谈心劝谏他们;劝谏不听从,就流着泪给他们讲道理;讲道理还不改,那就秉告他们的生母;要是仍然不改,就应当上奏给天子知道,一起辞掉封地:与其凭借恩宠而遭到灾祸,不如过贫贱生活以保全生命。当然这指的是大罪恶了。至于微细的过错,就应当为他们掩盖。你这个小孩子啊,要谨慎地修养自身;对朝廷要忠诚坚贞,对太妃要孝顺恭敬。家里的事应听奉太妃的指示;外面的事应接受伯父沛王的教导。你的心不要懈怠,以此来安慰我的灵魂。”当年曹衮去世。明帝下诏让他的胞兄沛王曹林留在那里等丧事办完;又派大鸿胪持有节杖,前去主持办理丧事,宗正前去吊唁祭奠,赠送的丧葬礼品十分丰厚。

曹衮著有文章共两万多字。文学才华不如陈思王曹植但爱好相同。

曹衮的儿子曹孚继承王位。景初、正元、景元年间,屡次为曹孚增加封邑;连同以前的共有二千四百户。

济阳怀王曹玹,建安十六年(公元 211),封为西乡侯。去世得早,没有儿子。建安二十年(公元 215),以沛王曹林的儿子曹赞继承曹玹的爵位和封邑,做他的后人;曹赞也去世得早,没有儿子。文帝又让曹赞的弟弟曹壹继承曹玹,做他的后代。黄初二年(公元221),改封曹壹为济阳侯。黄初四年(公元 223),晋升曹壹为公爵。太和四年(公元 230)追加曹玹爵号,谥为怀公。太和六年(公元 232),又升曹玹的爵号为怀王;追谥曹赞为西乡哀侯。曹壹去世,谥为悼公。他的儿子曹恒继承爵位。景初、正元、景元年间,屡次为曹恒增加封邑;连同以前的共一千九百户。

陈留恭王曹峻,字子安。建安二十一年(公元 216),封为郿侯。建安二十二年(公元217),封地改到襄邑县。黄初二年(公元221),晋升爵位为公。黄初三年(公元 222),封为陈留王。黄初五年(公元224),改封在襄邑县。太和六年(公元 232),又封为陈留王。甘露四年(公元259),曹峻去世。

他的儿子曹澳继承爵位。景初、正元、景元年间,屡次为曹澳增加封邑;连同以前的共有四千七百户。

范阳闵王曹矩,早死,没有儿子。建安二十二年(公元 217),让樊安公曹均的儿子曹敏继承曹矩,做他的后代,封为临晋侯。黄初三年(公元222),给曹矩追加封爵、谥号,为范阳闵公。黄初五年(公元 224),改封曹敏为范阳王。黄初七年(公元 226),封地改到句阳。太和六年(公元 232),追加曹矩的封爵为范阳闵王;改封曹敏为琅邪王。景初、正元、景元年间,屡次为曹敏增加封邑;连同以前的共有三千四百户。曹敏去世,谥为原王。他的儿子曹焜继承爵位。

赵王曹幹,建安二十年(公元 215),封为高平亭侯。建安二十二年(公元217),改封赖亭侯。当年改封弘农侯。黄初二年(公元221),晋升爵位,迁移封地为燕公。黄初三年(公元 222),封为河间王。黄初五年(公元 224),改封乐成县。黄初七年(公元226),封地改在钜鹿。太和六年(公元232),改封为赵王。

曹幹的母亲,受太祖曹操宠爱。文帝曹丕之所以能成为帝位继承人,曹幹的母亲是出了力的。文帝临去世时,有遗诏关照曹幹,因此明帝对曹幹常常给以恩宠。

青龙二年(公元234),曹幹私自交结宾客,被有关官员弹劾;明帝下诏书告诫教诲他,说:“《周易》说是‘创立国家和继承家业时,不要使用小人’,《诗经》也有‘小人就像大车扬起的灰尘,遮人眼目’的诗句。太祖承受天命创建基业,深刻地看到了造成天下治乱的根源和影响国家存亡的关键;刚开始分封诸侯,就用恭敬慎重的至理名言教训他们,用天下正直的人士辅佐他们。常常引用马援对侄儿和部下的告诫,加重禁止诸侯与宾客互相交往的条令,以至于把这与犯有妖恶罪同样看待。他难道是要用这些措施来使亲属关系变得淡薄吗?只不过想使曹氏子弟不犯过失罪责,士人和民众没有受到伤害的悔恨罢了。高祖文皇帝即位后,恭敬慎重地处理天下大事,颁布了诸侯不再留在朝廷而各回自己封国的命令。我有感于《棠棣》一诗赞美了兄弟之间的友爱感情,而赞赏《采菽》一诗讽刺了周幽王对前来朝见的诸侯侮慢无礼;也根据先帝的诏书中有‘如果诏书允许,诸侯也可以来到京都’这一条,所以制定了诸王定期进京朝见天子的礼仪。但是楚王、中山王一同触犯了私自交往宾客的禁令,与他们有关的赵宗、戴捷都因他们的罪过被处死。最近东平王又指使他的下属官员殴打寿张县的官吏,有关官员举报后,我只是给他削减封县的处罚。现今有关官员又举报曹纂、王乔等人乘曹氏家族节日聚会的时机,在赵王家里集会,不合时宜,都违背了禁令。我考虑赵王您年轻时候一直恭敬顺从,加上受到先帝临终关照,总想给您优待,并且延续到后代,何况是您本人呢?只要不是圣人,谁能没有过错呢?所以我已下诏要有关官员,要宽恕赵王您的过失。古人说过:‘真理虽然看不见,你仍然应当警惕谨慎;真理虽然不发声,你仍然应当畏慎小心;再没有比看不见的真理更清晰可见的了,再没有比幽微的真理更明显的了:所以君子在个人独处的时候也要极为谨慎。’请叔父您更加遵守先世圣人的教导,以继承先帝的遗命;战战兢兢,恭恭敬敬保守您的王位:以满足我的心愿。”

本篇未完,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