桓二陈徐卫卢传 翻译
桓阶,字伯绪,长沙郡临湘县人。他曾当过本郡的功曹。太守孙坚举荐他为孝廉,他被朝廷任命为尚书郎。后因父亲去世而回老家奔丧,正赶上孙坚在攻打刘表时战死,桓阶便冒着生命危险前去拜见刘表,请求让自己埋葬孙坚的遗体。刘表被他的义气所感动,就把孙坚的遗体给他带走了。
太祖曹操与袁绍在官渡相持不下,刘表在荆州支持袁绍。桓阶劝说长沙郡太守张羡道:“凡是做事不以正义为根本,就没有不失败的。因此,齐桓公要率领诸侯尊崇周天子,晋文公要驱逐叔带收留周襄王。如今袁绍的做法与此完全相反,而刘表竟然响应他,他们走的都是自取灾祸的路啊。您可一定要建立功劳,认清大义,保全福分,远离灾祸,不能和他们同流合污啊!”张羡说:“那么我们现在又何去何从呢?”桓阶说:“眼下曹公的力量虽然弱小,但他是仗义起兵,要解救朝廷的危难,奉天子之命讨伐有罪的叛臣,天下人谁敢不服?如今您如能把荆州南部的长沙、桂阳、零陵、武陵四郡联合起来,保住湘江、沅江、澧水流域,等待曹公的大军,到时候里应外合,难道不是出路吗?”张羡说:“好!”于是把长沙和周围三郡联合起来抗拒刘表,又派出使者前去拜见太祖,太祖十分高兴。
但是碰上袁绍接连向太祖发起进攻,太祖一直未能南下,而刘表却加紧攻击张羡,张羡病死。长沙城被攻破后,桓阶只得躲藏起来。过了很久,刘表又聘任他为从事祭酒,还打算把妻子蔡氏的妹妹嫁给他。桓阶推说自己已经结婚成家,拒不接受,接着又称病辞职告退了。
太祖平定荆州以后,听说桓阶曾经为张羡出谋划策,很是器重他,就聘任他做自己丞相府的掾、主簿。后又升任赵郡太守。魏国建立,桓阶出任虎贲中郎将、侍中。
当时太祖尚未确定继承人,而临淄侯植很受宠爱。桓阶多次在太祖面前陈述五官中郎将曹丕品德优良,又是曹植的兄长,适宜立为太子,不论在公开场合,还是在秘密上书中,桓阶都恳切劝说太祖。当时,大臣毛玠、徐奕因为刚直忠贞、不结私党,被丞相府西曹掾丁仪仇视,丁仪曾多次在太祖面前说他俩的坏话,全仗着桓阶在一旁帮助保护才得到安全。桓阶的坚持正义救助忠良,大都像这样。
以后他又升任尚书,主管选拔任用人才的事务。当时曹仁被关羽围圈在襄阳,太祖派徐晃前去援救,没能迅速把曹仁解救出来。太祖就打算亲自领兵去救曹仁,并向下属征求意见。大家都回答说:“您要是不赶紧去,曹仁必败无疑了。”唯独桓阶说:“大王您认为曹仁和徐晃会不会判断军事形势?”太祖回答说:“会。”桓阶又问:“大王是不是怕这两人不尽心尽力?”太祖回答说:“不是。”桓阶再问:“那您为什么还要亲自前往呢?”太祖说:“我只是担心敌军人马众多,怕徐晃所处的形势不利。”桓阶说:“眼下曹仁等人身处重围之中而能拼死守城毫无二心的原因,就在于您是在远处做他们的声援。人处于极度危险的境地,必有拼死求生的决心。内有拼死求生的决心,外有强大的援军,大王只消按兵不动向敌人显示我军大有余力,何必忧心失败而要亲自前往呢?”太祖觉得他说得有道理,就统率大军进驻在摩陂。后来,敌军果然被打退。
文帝曹丕即位后,桓阶升任尚书令,封高乡亭侯,加任侍中。
他生病以后,文帝亲自去看望,对他说:“我正要把自己未成年的儿子和国家的命运托付给您,望您保重啊!”晋封桓阶为安乐乡侯,封邑六百户,还赐他三个儿子关内侯的爵位。另一个儿子桓祐是桓阶的继承人,所以没有封侯,但在桓祐病故之后,文帝也追赠他为关内侯。后来桓阶病势沉重,文帝派使者到他家中任命他为太常。他去世后,文帝伤心流泪,谥为贞侯。桓阶的儿子桓嘉继承了他的爵位,桓阶的弟弟桓纂被任命为散骑侍郎,受封为关内侯。桓嘉还娶了曹氏宗族亲王的女儿为妻。嘉平年间,桓嘉以乐安郡太守的身份领兵和孙吴大战于东关,兵败战死,谥为壮侯。其子桓翊继承了他的爵位。
陈群,字长文,颍川郡许昌县人。祖父陈寔、父亲陈纪、叔父陈谌,都很有名声。当陈群还是小孩子的时候,陈寔就很器重他,经常对宗族长辈说:“这孩子必定会振兴我们陈氏宗族。”鲁国的孔融才能优异而性情高傲,年龄在陈纪和陈群之间,他先和陈纪是朋友,以后又和陈群交情深厚,于是便把陈纪视为长辈,见面时坚持行跪拜礼,陈群由此而声名显扬。
刘备任豫州牧的时候,聘任陈群为别驾。当时陶谦刚刚病死,徐州的官吏去迎接刘备主持徐州的政务,刘备想去,陈群劝刘备说:“袁术的力量还很强大,如果现在东去徐州,一定会与袁术发生冲突。要是吕布乘机袭击您的后方,将军那时即使得了徐州,也成不了大事。”刘备不听劝告,带着人马东去徐州,一到徐州就和袁术杀得难解难分。吕布果然乘机袭取了下邳,又派兵援助袁术,把刘备打得无家可归。刘备这时候才悔恨没听陈群的劝告。陈群后来被举荐为茂才,受命为柘县县令,他没有去上任。跟随父亲陈纪一起到徐州避难。
碰上太祖曹操大破吕布,就聘任陈群为司空府负责人事的西曹掾、属。当时,有人推荐乐安的王模、下邳的周逵,太祖要任命他俩为自己的下属。陈群把太祖的指令原封不动退还,说明这两个人品德不好,早晚会身败名裂。太祖不听。以后王模、周逵果然都因为犯法作恶而被杀,太祖为此特向陈群表示歉意。后来,陈群推荐广陵的陈矫和丹阳的戴乾,都被太祖起用。以后戴乾在抵抗孙吴进攻时献出生命,陈矫也成了著名大臣,世人因此都称赞陈群是慧眼识人。
他先后出任萧县、酂县、长平县的县令,因父亲去世而辞职。后来以司徒府下属的身份在官吏考选中被列为优等,担任了治书侍御史,后又转任丞相府的军事参谋。
魏国建立以后,他升任御史中丞。当时太祖正和大臣们一起商议是否要恢复破坏犯人肉体的肉刑,向陈群下达指令说:“怎么才能找到一位通达古今事理的君子,让他来评论评论这件事呢!从前您父亲陈鸿胪认为死刑犯人当中也有可以施以恩惠免于处死的,就是指要对他们施以肉刑。御史中丞能阐述一下令尊的观点吗?”
陈群回答说:“为臣的父亲认为:‘汉朝废除肉刑而改为刑杖击打,本意是出于仁慈之心但反而使犯人死得更多,这是名义上减轻刑罚而实际上却加重了。’名义上减轻刑罚,老百姓就容易犯罪;实际上加重刑罚,老百姓就容易受到伤害。《尚书》上说:‘要慎重使用五种刑罚,以养成正直、刚健、柔和三种品德’;《周易》上也记载着割鼻、断足、砍脚趾的刑罚。这些都是用来辅助政治教化、惩治邪恶制止行凶杀人的。况且杀人偿命,也合乎古代的制度;对于把人打伤甚至使别人成为残废的罪行,却只是剃去行凶者的头发让他做苦工,就不合道理了。如果沿用古刑,把强奸犯的生殖器割掉,把盗窃犯的足砍去,那么就永远不会发生淫乱盗窃一类的坏事。据说古代适用五种刑罚惩治的犯罪行为有三千多种,虽然古代的五刑不能全部恢复,但是像强奸犯割生殖器和盗窃犯砍足这样的刑罚,由于奸淫、盗窃正是现时严重的祸患,因此应该首先恢复施行。按照汉朝法律必须处决的罪大恶极者,这是不能施给仁慈给以宽大的。但是对于其他刚刚够判死刑、可杀可不杀的犯人,就可以用肉刑代替。这样,被处死的犯人就可以和得到活命的犯人在人数上相互抵消了。如今以容易致人死亡的刑杖击打来代替肉刑,实在是只重视人的肢体而轻视人的生命啊。”
当时钟繇和陈群的意见相同,但王朗和参与讨论的大臣大都认为肉刑不可施行。太祖对钟、陈二人的看法深为赞同,只是因为战争频繁,又顾及众人的议论,故此暂且将此事搁置下来。
本篇未完,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