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《三国志》 » 乌丸鲜卑东夷传 > 乌丸鲜卑东夷传 翻译

乌丸鲜卑东夷传 翻译

《尚书·尧典》说“蛮夷扰乱中原”,而《诗经·六月》称“生僻字_古文自编7339号狁势力很强盛”。可见少数族对中原的侵害为时已经很久了。秦汉以来,匈奴长期侵犯边境。汉武帝虽然对外进攻四方的少数族,例如东面平定东越、南越、朝鲜,西面讨伐贰师、大宛,西南面打通邛、笮、夜郎的通道,但是这些少数族都在边远地区以外,不能对中原地区起什么重大影响。唯有北面的匈奴距中原最近,它的骑兵向南部侵犯,将使我中原王朝三面受敌,所以汉朝屡次派遣卫青、霍去病等大将,深入敌境北伐,穷追匈奴单于,夺取其富饶平坦的草原。其后匈奴开始归顺汉朝并愿意为汉朝保卫边塞,从此逐渐衰弱。

汉献帝建安年间,匈奴的南单于呼厨泉入京朝见天子,朝廷把他留在京城做人质,派他的副手回去管理本族人。这时匈奴的臣服程度,已经超过以往的汉朝时期。但是乌丸、鲜卑却又逐渐强盛起来,他们趁汉末大乱,中原王朝忙于内务,没有时间对外讨伐的机会,竟自控制了大沙漠以南的草原,攻打城市,杀害百姓,北方边境受到严重困扰。

袁绍统一河北,开始安抚三郡乌丸,对他们的著名首领给以优厚的赏赐,同时收编他们的精锐骑兵。其后袁尚、袁熙被太祖曹操击败,逃去投奔三郡乌丸的大首领蹋顿。蹋顿十分骁勇,边境的老年人都把他比作从前匈奴族强盛时期的单于冒顿。蹋顿仗着自己远离中原,所以敢于接受内地的逃亡者,在北方少数族中称雄。太祖暗中出动大军北伐,出其不意,一战而平定了乌丸,威震河北,各少数族无不慑服。于是太祖统领乌丸族的骑兵征讨各地,从此边境居民得以安居乐业。

后来鲜卑族的首领轲比能又控制了北方各少数族部落,全部占领匈奴族的故地,自云中郡、五原郡以东直至辽河流域,都成为鲜卑人的领地。他们多次侵扰边境,特别是幽、并两州深受其害。魏明帝时护乌丸校尉田豫被轲比能包围在马城,并州刺史毕轨又在陉岭以北被轲比能击败。青龙年间,明帝才听从王雄的建议,派出一名剑术高强的刺客刺杀了轲比能。此后。鲜卑部落四分五裂,互相攻伐,势力强的远远逃离,势力弱的只好向朝廷投降。从此,边境稍微安定,大沙漠以南的草原上战争减少,虽然还不时发生少数族劫掠的事,却已经不能相互煽动形成强大势力了。

乌丸、鲜卑就是古代所说的东胡。他们的习俗和以往的历史,撰写汉代史书的人已经收集并加以记载。所以这里只是叙述汉末魏初以来乌丸、鲜卑的情况,从而使史书中关于周边少数族变迁过程的记载保持完整。

东汉末年,辽西郡乌丸族首领丘力居,统领五千多个居民点;上谷郡乌丸族首领难楼,统领九千多个居民点:他们各自称王。又有辽东属国乌丸族首领苏仆延,统领一千多个居民点,自称峭王;右北平郡乌丸族首领乌延,统领八百多个居民点,自称汗鲁王:他们都有勇有谋。中山郡太守张纯背叛朝廷,逃到丘力居部落中,自称弥天安定王,被推举为三郡乌丸的大首领。在他的指挥带领下,乌丸骑兵侵略青州、徐州、幽州、冀州,杀害官员百姓。

汉灵帝末年,刘虞出任幽州牧,他以重金收买少数族刺客杀死了张纯,幽州才安定下来。后来丘力居死去,他的儿子楼班年龄小,而侄儿蹋顿武艺谋略不凡,于是由蹋顿继位,总领乌丸族的三个大部落,部下都听从他的指挥。袁绍和公孙瓒对峙时,蹋顿派使者向袁绍请求通婚友好,并出兵帮助袁绍攻打公孙瓒,结果大获全胜。袁绍假托皇帝的旨意,赏赐印章、绶带给蹋顿、峭王、汗鲁王三人,把他们都立为单于。后来楼班长大,峭王率领自己的部落推尊楼班为单于;蹋顿本人不再称单于而只称王,但是重大的策略谋划仍然多半出自蹋顿之手。广阳郡人阎柔,从小流落在乌丸、鲜卑部落中,受到少数族部落的信任和尊重。阎柔借助鲜卑的力量,杀死护乌丸校尉邢举,由自己取而代之。袁绍曾对阎柔着意拉拢优待,以求安定自己的北部边境。后来袁氏势力被太祖曹操击破,袁绍死亡,其子袁尚逃去投奔蹋顿,企图凭借蹋顿势力,重新夺回冀州。不久太祖扫平河北,阎柔带领自己控制的鲜卑、乌丸人归附太祖;太祖依然任命他为护乌丸校尉,照旧持有汉朝节杖,以广宁作为他的治所。

建安十二年(公元 207),太祖亲自征讨蹋顿,设计麻痹敌人之后悄悄改走小路,直奔对方的大本营柳城。距柳城只有一百多里,敌军才发现。袁尚和蹋顿在凡城迎战太祖,阵容十分强大。太祖登上高处观察敌人的阵势,先按兵不动,等敌阵稍有破绽,立即挥兵进攻打破敌方阵形,斩了蹋顿,直杀得尸横遍野。速附丸、楼班、乌延等乌丸族首领逃往辽东,辽东的公孙康把他们杀死,然后用驿车把头颅送往京城。其余逃散的人全部投降。太祖把收降的乌丸族俘虏,以及阎柔在幽州、并州所控制的一万多个居民点的乌丸族人,全部迁入中原,带领他们的首领和部落民众转战四方,从此三郡乌丸的铁骑兵天下闻名。

鲜卑族大酋长步度根掌权后,部下人数逐渐减少。他的二哥扶罗韩单独控制了数万人,成为另一部落的首领。

汉献帝建安年间,大祖曹操平定幽州,步度根和轲比能等鲜卑族首领通过护乌丸校尉阎柔,向朝廷称臣上贡。后来代郡的乌丸族首领能臣氐等人反叛,请求归附扶罗韩。扶罗韩统率一万多骑兵前往迎接。到了桑干县,能臣氐等人暗中商议,认为扶罗韩对部众控制不严,恐怕得不到有力的救助,于是另外派人向轲比能联络。轲比能马上带领上万骑兵赶来会面,并与能臣氏等人一起对天结盟立誓。轲比能随即在宴会上杀死扶罗韩,扶罗韩的儿子泄归泥和部众都成为轲比能的下属。考虑到自己杀死了泄归泥的父亲,所以轲比能给予泄归泥特别优厚的待遇。但是步度根却因此而怨恨轲比能。

魏文帝曹丕即位后,任命田豫为护乌丸校尉,持有节杖,在管理监视乌丸的同时又管理监视鲜卑,驻扎在昌平。这时步度根派人向朝廷献马,文帝下诏封步度根为鲜卑王。从此步度根与轲比能多次相互攻杀,步度根势力日渐衰弱,只得率领部下一万多个居民点的民众进入塞内的太原、雁门郡据守。步度根又派人对泄归泥说:“你父亲被轲比能杀害,您不想法报仇,反而投靠自己的仇人。他今天虽然厚待你,其实是想日后杀死你。还不如回来跟随我,我是你的骨肉至亲,难道还比不上杀父的仇人吗?”于是泄归泥率领本部落逃去投奔叔父步度根。轲比能得知消息后立即派兵追赶,却没有追上。到了黄初五年(公元 224),步度根本人亲自到朝廷上贡,得到文帝的重赏,从此他开始替魏朝守卫边疆,不再侵掠中原,而塞外的轲比能势力却越来越大。

魏明帝即位之后,急于想安抚各少数族,以减少战争,所以对步度根、轲比能两部分鲜卑都采取笼络的办法。青龙元年(公元233),轲比能诱使步度根与自己和好并结成同盟,结果步度根又率领泄归泥和部众去依附轲比能,同时动手侵扰抢掠并州,杀害官员百姓。明帝派遣骁骑将军秦朗前往征讨,泄归泥背叛轲比能,率领部众投降,朝廷封他为归义王,赐给他幢麾、曲盖和仪仗乐队,让他依旧住在并州。步度根则被轲比能杀死。

轲比能本来出自鲜卑的一个小部落,因为勇敢善战,执法公平,不贪财物,所以众人推举他作为首领。他的部落靠近边塞,自从袁绍占据河北,中原汉人有很多逃去投奔轲比能;他们教轲比能部落的鲜卑人制作兵器、铠甲、盾牌,还教他们学习汉文,所以他指挥控制部下,完全模仿中原的汉人。每当他外出或者去打猎,都树立军旗,以鼓声作为进退的信号。

本篇未完,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