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《三国志》 » 后主传 > 后主传 翻译 > 第2节

后主传 翻译 第2节

延熙十九年(公元 256)春,提升姜维为大将军,指挥兵马,与镇西将军胡济约定期限在上邽县会合,一同进攻曹魏,胡济失约不到。

秋八月,姜维在上邽被曹魏大将邓艾击败。姜维退兵回成都。这一年,立皇子刘瓒为新平王。宣布大赦。

延熙二十年(公元257),听说曹魏大将诸葛诞占据寿春反叛,姜维又带领人马取道骆谷,前进到芒水。这一年宣布大赦。

景耀元年(公元 258),姜维回成都。史官报告有祥瑞的景星出现,于是宣布大赦,改变年号。宦官黄皓开始专权。孙吴大将军孙綝废黜君主孙亮,另立琅邪王孙休为君主。

景耀二年(公元 259)夏六月,立皇子刘谌为北地王,刘恂为新兴王,刘虔为上党王。

景耀三年(公元 260)秋九月,追谥已故的将军关羽、张飞、马超、庞统、黄忠。

景耀四年(公元261)春三月,追谥已故的将军赵云。

冬十月,宣布大赦。

景耀五年(公元 262)春正月,西河王刘琮去世。这一年,姜维又带领人马进攻侯和,被邓艾挫败,退回沓中。

景耀六年(公元 263)夏,曹魏大规模出动军队,命令征西将军邓艾、镇西将军钟会、雍州刺史诸葛绪分为几路一齐入侵。于是派遣左车骑将军张翼、右车骑将军廖化、辅国大将军董厥等前往抗御。宣布大赦。改变年号为炎兴。

这年冬天,邓艾在绵竹击败卫将军诸葛瞻。后主采取谯周的建议,向邓艾投降,献上表示投降的文书说:“因为被长江、汉水限隔和分开,我处在边远的区域,凭借蜀中之地,像处在米斗之中一样与世隔绝;在这里违背天意冒犯大魏朝廷,逐渐经历了一年又一年,于是就与京城洛阳远距万里失去联系了。我常常回想起黄初年间,文皇帝命令虎牙将军鲜于辅,前来宣布温和亲切的诏书,再三施予恩惠;指引出路,大道理说得清清楚楚。可是我无德无能,愚昧软弱,私下贪恋父亲留下的位置;苟且偷生连续多年,竟然未能遵循教导。现今朝廷大军的声威远震,只要是向善的人民和鬼魂,无不对朝廷大军充满敬畏;他们所到之处,谁敢不洗心革面,顺从命令!我已自作主张指示部下众将放下武器不准抵抗,公家仓库中的财物一律不准毁坏。老百姓分布在田野,成熟的粮食留在地里,等待圣明君主前来给他们恩惠,以保全其生命。我跪着回想,大魏皇朝广布德泽大施教化,执政大臣就像贤明的伊尹、周公,一定能够宽容有罪过的人。现在谨派遣我私自委任的侍中张绍、光禄大夫谯周、驸马都尉邓良,前来呈上我的玉玺和绶带,请求指示,报告诚意,恭恭敬敬献上忠心,生死的赏赐,由您裁决处置。我即将抬着棺材出城向您投降,所以不再一一细说了。”

这一天,北地王刘谌为国家的灭亡而悲伤,先杀死妻室儿女,然后自杀。

张绍、邓良在雒县与邓艾相遇。邓艾看到后主请求投降的文书,大为高兴,立即写信回答,并让张绍、邓良先回来报信。邓艾到了成都城北郊,后主让人抬着棺材而用绳索把自己捆绑,到邓艾的军营大门投降。邓艾下令解开他的绳索烧掉棺材,请他入内见面。邓艾秉承魏朝皇帝的旨意委任后主为骠骑将军,各处凭借围墙坚守的蜀军,都接到后主的指令,宣布投降。邓艾让后主居住在从前的皇宫中,又亲自前往拜访。

后主收拾行装准备前往洛阳,还未动身;第二年的春正月,邓艾就被逮捕。这时钟会从涪县赶到成都作乱。钟会死后,蜀中的军人大肆抢劫,到处都是尸体,几天之后才恢复平静。

后主全家向东迁往洛阳,到达之后,朝廷下达封爵文书说:“景元五年(公元264)三月二十七日丁亥,皇帝驾临大殿之前的平台,让太常卿宣布封刘禅为安乐县公爵。啊,刘禅你上前来听朕的命令!顺应天时哺养万物,最好是让所有的生命都得到安宁;光辉照耀并主宰天下,最好是使社会和睦太平。养育百姓,这是君主统治人民应遵守的准则;能够柔顺地承奉上天,这是大地上的元气所处的状态。上下交融畅通,才会使万物和谐生存,各类生命得到安定。以往汉朝统治崩溃,天下骚动。我们太祖武皇帝承受天命像龙一样飞腾兴起,广为拯救天下百姓,所以能顺应天意民心,拥有中原。当时你的父亲刘备,在群雄争斗而全国不安宁的时候,趁机在山河阻隔的远方,割据益州自保,使得西方不受中原王朝的管辖,边远地区与中央发生分离。从那时开始,战争不断,黎民百姓不能保持生命的安全,几乎将有六十年之久。朕永远记得先祖、先父的遗志,一心想安定四海,统一天下,所以才从容整顿朝廷大军,在梁、益二州显示军威。安乐公你能够培养品德扩大气度,坚持大义,不怕委屈自己前去向大军归顺,以爱护人民保全地方为重,强制自己改变用武力抵抗的念头,及时弃暗投明,显示诚意顺从大魏,从此享受因辅佐帮助我朝而得到的无穷福分,眼光岂不远大吗!朕乐于与你长久享用显贵的爵位和俸禄,因此考察咨询前代的做法,赐给你封国和土地,并且遵照过去典章制度的规定,给你北方的黑土,外面用白茅草包裹,永远充当大魏王朝的藩国。去吧,可要恭敬地对待你的爵位啊!安乐公你要恭敬地听从朕的命令,开阔具有道德的心胸,以完成光荣的事业。”

朝廷赐后主食邑一万户,绢一万匹,奴婢一百人,其他的物品也与此相当。后主的子孙当中,担任奉车都尉、驸马都尉、骑都尉,以及封侯的共有五十多人。蜀国的尚书令樊建、侍中张绍、光禄大夫谯周、秘书令郤正、殿中督张通,都封列侯。安乐公刘禅,在晋武帝泰始七年(公元271)死在洛阳。

评论说:后主在贤能的丞相执掌朝政时就是遵循道理的皇帝,在被宦官迷惑的时候则变为昏庸的君主;古人说是“白色的丝和绢没有固定的颜色,就看你染什么色它就是什么色”,确实是这样啊!按照礼制,国君继位之后,要翻过年才改变年号。可是在后主继位的章武三年(公元 223),当年就把年号改为建兴了;从古代的典章上来考察,这在制度和道理两方面都有所违背。另外,蜀国不设置专门记述本国完整历史的官员,本国的完整历史没有专人负责,所以做的事情大多被遗忘,发生的灾害和异常现象也没有记载。诸葛亮虽然擅长于行政,但是像这一类问题的存在,说明在政治上仍然有不完备的地方。不过在诸葛亮执政期间,经历十二年而不改变年号,军队多次出动而不乱颁布大赦令,不也很高明么!自从他死之后,在年号和大赦方面的制度就逐渐不行了,而政治上的优劣也就从这里清楚地显现出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