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春正月,公还邺。作玄武池以肄舟师。汉罢公官,置丞相、御史大夫。夏月,以公为丞相。秋月,公南征刘表。月,表卒;其子琮代,屯襄阳。刘备屯樊。月,公到新野,琮遂降。备走夏口。公进军江陵,下令荆州吏民,与之更始。乃论荆州服从之功,侯者人。以刘表大将文聘为江夏太守,使统本兵;引用荆州名士韩嵩、邓义等。益州牧刘璋始受征役,遣兵给军。月,孙权为备攻合肥。公自江陵征备,至巴丘。遣张憙救合肥,权闻憙至,乃走。公至赤壁,与备战,不利;于是大疫,吏士多死者。乃引军还,备遂有荆州江南诸郡。原文解释
【原文】
十三年春正月1十三年:建安十三年(公元 208)。,公还邺。作玄武池以肄舟师
2玄武池:在邺城北郊。肄(yì):练习。。(一)汉罢三公官,置丞相、御史大夫
3丞相:官名。为朝廷最#guoxue666-com;行政长官,辅佐皇帝治理全国。御史大夫:官名。地位仅仅低于丞相,主管监察、执法和国家文书档案。如果丞相缺#-666aa;,通常由御史大夫递补。东汉光武帝废除丞相执政制,以太尉、司徒、司空三公为名义上的辅政大臣,而实际事权却归于侍从皇帝的尚书台,以此削弱相权,加强君权。现在曹操废除三公,恢复旧制,并且自任丞相,目的是削弱汉室,#-666ll;揽朝廷权力。。
夏六月,以公为丞相。(二)
秋七月,公南征刘表。八月,表卒;其子琮代4琮:琮(cóng),即刘琮。事附本书卷六《刘表传》。,屯襄阳
5襄阳:县名。县治在今湖北襄阳市襄城区。。刘备屯樊
6樊:县名。县治在今襄阳市樊城区。。九月,公到新野
7新野:县名。县治在今河南新野县。,琮遂降。备走夏口
8夏口:地名。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区。。公进#-666kk;江陵
9江陵:县名。县治在今湖北荆州市荆州区。,下令荆州吏民,与之更始。乃论荆州#-666hh;从之#-666ii;,侯者十五#-666aa;。以刘表大将文聘为江夏太守
10文聘:传见本书卷十八。,使统本兵;引用荆州名士韩嵩、邓义等
11韩嵩、邓义:二#-666aa;事附本书卷六《刘表传》。。(三)益州牧刘璋始受征役
12刘璋:刘璋(?—公元 219 ),传见本书卷三十一。,遣兵给#-666kk;。
本篇未完,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..
【原文注释】
〔1〕十三年:建安十三年(公元 208)。
〔2〕玄武池:在邺城北郊。肄(yì):练习。
〔3〕丞相:官名。为朝廷最#guoxue666-com;行政长官,辅佐皇帝治理全国。御史大夫:官名。地位仅仅低于丞相,主管监察、执法和国家文书档案。如果丞相缺#-666aa;,通常由御史大夫递补。东汉光武帝废除丞相执政制,以太尉、司徒、司空三公为名义上的辅政大臣,而实际事权却归于侍从皇帝的尚书台,以此削弱相权,加强君权。现在曹操废除三公,恢复旧制,并且自任丞相,目的是削弱汉室,#-666ll;揽朝廷权力。
〔4〕琮:琮(cóng),即刘琮。事附本书卷六《刘表传》。
〔5〕襄阳:县名。县治在今湖北襄阳市襄城区。
〔6〕樊:县名。县治在今襄阳市樊城区。
〔7〕新野:县名。县治在今河南新野县。
〔8〕夏口:地名。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区。
〔9〕江陵:县名。县治在今湖北荆州市荆州区。
〔10〕文聘:传见本书卷十八。
〔11〕韩嵩、邓义:二#-666aa;事附本书卷六《刘表传》。
〔12〕刘璋:刘璋(?—公元 219 ),传见本书卷三十一。
〔13〕孙权:孙权(公元 182—252),孙坚的次子,孙策的弟弟。传见本书卷四十七。#-666ff;肥:县名。县治在今安徽合肥市。
〔14〕巴丘:山名。在今湖南岳阳市。是当时长江中游的江防重镇。
〔15〕张憙:本书卷四十七《吴主传》作“张喜”,并且记其率#-666kk;救#-666ff;肥在赤壁之战以后。
〔16〕赤壁:地名。决定曹操能否向长江以南扩张势力范围,并且初步奠定三国#-666dd;立局面的著名古战场。与官渡之战、猇亭之战构成确定三国鼎立版图基本格局的三大战役。具体位置有多种说法,但都认为在今湖北境内的长江之滨。其中,主张赤壁在江北汉阳、黄冈的说法与《三国志》记载不符,难以令#-666aa;信#-666hh;。认为赤壁在江南者有三说:即蒲圻县西北(《括地志》、《通典》、《元和郡县志》),嘉鱼县东北(《大清一统志》)和武昌县西(《水经注》)。蒲圻赤壁与北岸的乌林相对,同《三国志》的记载吻#-666ff;。结合当时战况与现存遗迹,当以赤壁在蒲圻西北为是。蒲圻县现已正式更名为赤壁市。赤壁市西北约 40 公里长江南岸之滨的赤壁山,是赤壁古战场所在地,尚有“赤壁”题刻,翼江亭等名胜。
〔17〕荆州江南诸郡:荆州辖郡中位于长江以南的。即长沙、武陵、零陵和桂阳四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