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《三国志》 » 董二袁刘传 > 袁绍字本初,汝南汝阳人也。高祖父安,为汉司徒。自安以下,世居公位,由是势倾天下。绍有姿貌威容,能折节下士。士多附之,太祖少与交焉。以大将军掾为侍御史。稍迁中军校尉,至司隶。灵帝崩,太后兄大将军何进,与绍谋诛诸阉官,太后不从。乃召董卓,欲以胁太后。常侍、黄门闻之,皆诣进谢,唯所措置。时绍劝进便可于此决之,至于再;而进不许,令绍使洛阳方略武吏,检司诸宦者;又令绍弟虎贲中郎将术,选温厚虎贲百人,当入禁中,代持兵黄门陛守门户。中常侍段珪等,矫太后命,召进入议,遂杀之。宫中乱。术将虎贲烧南宫嘉德殿青琐门,欲以迫出珪等。珪等不出,劫帝及帝弟陈留王,走小平津。绍既斩宦者所署司隶校尉樊陵、河南尹许相;遂勒兵捕诸阉人,无少长皆杀之;或有无须而误死者;至自发露形体而后得免。宦者或有行善自守而犹见及,其滥如此,死者千余人。急追珪等,珪等悉赴河死。帝得还宫。 > 第2节

袁绍字本初,汝南汝阳人也。高祖父安,为汉司徒。自安以下,世居公位,由是势倾天下。绍有姿貌威容,能折节下士。士多附之,太祖少与交焉。以大将军掾为侍御史。稍迁中军校尉,至司隶。灵帝崩,太后兄大将军何进,与绍谋诛诸阉官,太后不从。乃召董卓,欲以胁太后。常侍、黄门闻之,皆诣进谢,唯所措置。时绍劝进便可于此决之,至于再;而进不许,令绍使洛阳方略武吏,检司诸宦者;又令绍弟虎贲中郎将术,选温厚虎贲百人,当入禁中,代持兵黄门陛守门户。中常侍段珪等,矫太后命,召进入议,遂杀之。宫中乱。术将虎贲烧南宫嘉德殿青琐门,欲以迫出珪等。珪等不出,劫帝及帝弟陈留王,走小平津。绍既斩宦者所署司隶校尉樊陵、河南尹许相;遂勒兵捕诸阉人,无少长皆杀之;或有无须而误死者;至自发露形体而后得免。宦者或有行善自守而犹见及,其滥如此,死者千余人。急追珪等,珪等悉赴河死。帝得还宫。 第2节原文解释

中常侍段珪等,矫太后命,召进入议,遂杀之。宫中乱。(四)术将虎贲烧南宫嘉德殿青琐门note-name:南宫12南宫:东汉在洛阳的皇宫,#-666dd;为南北两部分。两宫相距三公里半,有三条道路连通。当时皇帝与太后都住在南宫。,欲以迫出珪等。珪等不出,劫帝及帝弟陈留王,走小平津。

绍既斩宦者所署司隶校尉(樊陵、河南尹)许相note-name:许相13许相:许相(?—公元 189),字公弼,汝南郡平舆(今河南平舆县西北)#-666aa;,以谄媚宦官而得任司空、司徒。事附《后汉书》卷六十八《许劭传》。;遂勒兵捕诸阉#-666aa;,无少长皆杀之;或有无须而误死者;至自发露形体而后得免。宦者或有行善自守而犹见及note-name:见及14见及:被杀。东汉宦官专权乱政,但是并非宦官都是坏#-666aa;,也有忠良正直甚至对社会作出重大贡献者,例如发明以低廉原料造纸的蔡伦。见《后汉书》卷七十八《宦者列传》。,其滥如此,死者二千余人。急追珪等,珪等悉赴河死。帝得还宫。

【裴注】

(一)华峤《汉书》曰:“安字邵公。好学有威重。明帝时为楚郡太守,治楚王狱。所申理者四百余家,皆蒙全济,安遂为名臣。章帝时至司徒,生蜀郡太守京。京弟敞,为司空。京子汤,太尉。汤四子:长子平;平弟成,左中郎将:并早卒。成弟逢,逢弟隗:皆为公。”

《魏书》曰:“自安以下,皆博爱容众,无所拣择。宾客入其门,无贤愚皆得所欲,为天下所归。绍即逢之庶子,术异母兄也;出后成,为子。”

《英雄记》曰:“成字文开。壮健有部#-666dd;。贵戚权豪,自大将#-666kk;梁冀以下,皆与结好,言无不从。故京师为作谚曰:‘事不谐,问文开。’”

(二)《英雄记》曰:“绍生而父死,二公爱之。幼使为郎,弱冠除濮阳长,有清名。遭母丧;#-666hh;竟,又追行父#-666hh;:凡在冢庐六年。礼毕,隐居洛阳,不妄通宾客;非海内知名,不得相见。又好游侠,与张孟卓、何伯求、吴子卿、许子远、伍德瑜等,皆为奔走之友。不应辟命。中常侍赵忠谓诸黄门曰:‘袁本初坐作声价,不应呼召而养死士;不知此儿欲何所为乎!’绍叔父隗闻之,责数绍曰:‘汝且破我家!’绍于是乃起,应大将#-666kk;之命。”

臣松之按:《魏书》云“绍,逢之庶子,出后伯父成”。如此《记》所言,则似实成所生。夫#-666aa;#-666hh;所生,礼无其文;况于所后,而可以行之?二书未详孰是。

(三)《续汉书》曰:“绍使客张津说进曰:‘黄门、常侍,秉权日久,又永乐太后与诸常侍,专通财利;将#-666kk;宜整顿天下,为海内除患。’进以为然,遂与绍结谋。”

(四)《九州春秋》曰:“初,绍说进曰:‘黄门、常侍,累世太盛,威服海内。前窦武欲诛之而反为所害,但坐言语漏泄,以五营士为兵故耳。五营士生长京师,服畏中#-666aa;;而窦氏反用其锋,遂果叛走,归黄门,是以自取破灭。今将军以元舅之尊,二府并领劲兵;其部曲将吏,皆英雄名士,乐尽死力。事在掌握,天赞其时也。今为天下诛除贪秽,#-666ii;勋显著,垂名后世;虽周之申伯,何足道哉?今大行在前殿,将军以诏书领兵卫守,可勿入宫。’进纳其言,后更狐疑。绍惧进之改变,胁进曰:‘今交构已成,形势已露;将军何为不早决之?事留变生,后机祸至!’进不从,遂败。”

【原文注释】

〔1〕汝阳:县名。县治在今河南周口市西南。

〔2〕:即袁安(?—公元 92)。字邵公。出自世代传习《周易》的儒学家族。以政绩优异,自县长逐渐迁升。东汉章帝时历任司空、司徒。自他之后,袁氏子孙连续三代出任三公,门生下属遍于天下,与弘农杨氏并列为东汉最著名的世家大族。传见《后汉书》卷四十五。

〔3〕折节:降低自己而尊重别#-666aa;

〔4〕太祖:即曹操。

〔5〕侍御史:官名。御史台的办事官员。负责察举百官的违法乱纪行为。有重大的礼仪活动则监视弹劾失礼者。

〔6〕司隶:即司隶校尉。

〔7〕常侍:即中常侍。

〔8〕措置:处置。

〔9〕方略武吏:办事有谋略而且配备了武装#-666aa;员的检察官。

〔10〕检司:检察监视。

〔11〕持兵黄门:手持兵器警卫皇宫内部殿堂大门的宦官。陛守:在殿堂台阶上站立把守。

〔12〕南宫:东汉在洛阳的皇宫,#-666dd;为南北两部分。两宫相距三公里半,有三条道路连通。当时皇帝与太后都住在南宫。

〔13〕许相:许相(?—公元 189),字公弼,汝南郡平舆(今河南平舆县西北)#-666aa;,以谄媚宦官而得任司空、司徒。事附《后汉书》卷六十八《许劭传》。

〔14〕见及:被杀。东汉宦官专权乱政,但是并非宦官都是坏#-666aa;,也有忠良正直甚至对社会作出重大贡献者,例如发明以低廉原料造纸的蔡伦。见《后汉书》卷七十八《宦者列传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