袁绍字本初,汝南汝阳人也。高祖父安,为汉司徒。自安以下,世居公位,由是势倾天下。绍有姿貌威容,能折节下士。士多附之,太祖少与交焉。以大将军掾为侍御史。稍迁中军校尉,至司隶。灵帝崩,太后兄大将军何进,与绍谋诛诸阉官,太后不从。乃召董卓,欲以胁太后。常侍、黄门闻之,皆诣进谢,唯所措置。时绍劝进便可于此决之,至于再;而进不许,令绍使洛阳方略武吏,检司诸宦者;又令绍弟虎贲中郎将术,选温厚虎贲百人,当入禁中,代持兵黄门陛守门户。中常侍段珪等,矫太后命,召进入议,遂杀之。宫中乱。术将虎贲烧南宫嘉德殿青琐门,欲以迫出珪等。珪等不出,劫帝及帝弟陈留王,走小平津。绍既斩宦者所署司隶校尉樊陵、河南尹许相;遂勒兵捕诸阉人,无少长皆杀之;或有无须而误死者;至自发露形体而后得免。宦者或有行善自守而犹见及,其滥如此,死者千余人。急追珪等,珪等悉赴河死。帝得还宫。原文解释
【原文】
袁绍字本初,汝南汝阳#-666aa;也1汝阳:县名。县治在今河南周口市西南。。#guoxue666-com;祖父安
2安:即袁安(?—公元 92)。字邵公。出自世代传习《周易》的儒学家族。以政绩优异,自县长逐渐迁升。东汉章帝时历任司空、司徒。自他之后,袁氏子孙连续三代出任三公,门生下属遍于天下,与弘农杨氏并列为东汉最著名的世家大族。传见《后汉书》卷四十五。,为汉司徒。自安以下,四世居三公位,由是势倾天下。(一)
绍有姿貌威容,能折节下士3折节:降低自己而尊重别#-666aa;。。士多附之,太祖少与交焉
4太祖:即曹操。。
以大将#-666kk;掾为侍御史5侍御史:官名。御史台的办事官员。负责察举百官的违法乱纪行为。有重大的礼仪活动则监视弹劾失礼者。。(二)稍迁中#-666kk;校尉,至司隶
6司隶:即司隶校尉。。灵帝崩,太后兄大将#-666kk;何进,与绍谋诛诸阉官,(三)太后不从。乃召董卓,欲以胁太后。常侍、黄门闻之
7常侍:即中常侍。,皆诣进谢,唯所措置
8措置:处置。。时绍劝进便可于此决之,至于再三;而进不许,令绍使洛阳方略武吏
9方略武吏:办事有谋略而且配备了武装#-666aa;员的检察官。,检司诸宦者
10检司:检察监视。;又令绍弟虎贲中郎将术,选温厚虎贲二百#-666aa;,当入#-666mm;中,代持兵黄门陛守门户
11持兵黄门:手持兵器警卫皇宫内部殿堂大门的宦官。陛守:在殿堂台阶上站立把守。。
本篇未完,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..
【原文注释】
〔1〕汝阳:县名。县治在今河南周口市西南。
〔2〕安:即袁安(?—公元 92)。字邵公。出自世代传习《周易》的儒学家族。以政绩优异,自县长逐渐迁升。东汉章帝时历任司空、司徒。自他之后,袁氏子孙连续三代出任三公,门生下属遍于天下,与弘农杨氏并列为东汉最著名的世家大族。传见《后汉书》卷四十五。
〔3〕折节:降低自己而尊重别#-666aa;。
〔4〕太祖:即曹操。
〔5〕侍御史:官名。御史台的办事官员。负责察举百官的违法乱纪行为。有重大的礼仪活动则监视弹劾失礼者。
〔6〕司隶:即司隶校尉。
〔7〕常侍:即中常侍。
〔8〕措置:处置。
〔9〕方略武吏:办事有谋略而且配备了武装#-666aa;员的检察官。
〔10〕检司:检察监视。
〔11〕持兵黄门:手持兵器警卫皇宫内部殿堂大门的宦官。陛守:在殿堂台阶上站立把守。
〔12〕南宫:东汉在洛阳的皇宫,#-666dd;为南北两部分。两宫相距三公里半,有三条道路连通。当时皇帝与太后都住在南宫。
〔13〕许相:许相(?—公元 189),字公弼,汝南郡平舆(今河南平舆县西北)#-666aa;,以谄媚宦官而得任司空、司徒。事附《后汉书》卷六十八《许劭传》。
〔14〕见及:被杀。东汉宦官专权乱政,但是并非宦官都是坏#-666aa;,也有忠良正直甚至对社会作出重大贡献者,例如发明以低廉原料造纸的蔡伦。见《后汉书》卷七十八《宦者列传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