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《三国志》 » 程郭董刘蒋刘传 > 明帝即位,进爵东亭侯,邑百户。诏曰:“尊严祖考,所以崇孝表行也;追本敬始,所以笃教流化也。是以成汤、文、武,实造商、周。《诗》、《书》、之义,追尊稷、契,歌颂有娀、姜嫄之事:明盛德之源流,受命所由兴也。自我魏室之承天序,既发迹于高皇、太皇帝,而功隆于武皇、文皇帝。至于高皇之父处士君,潜修德让,行动神明;斯乃乾坤所福飨,光灵所从来也。而精神幽远,号称罔记:非所谓崇孝重本也。其令公卿以下,会议号谥。”晔议曰:“圣帝孝孙之欲褒崇先祖,诚无量已。然亲疏之数,远近之降,盖有礼纪;所以割断私情,克成公法,为万世式也。周王所以上祖后稷者,以其佐唐有功,名在祀典故也。至于汉氏之初,追谥之义,不过其父。上比周室,则大魏发迹自高皇始;下论汉氏,则追谥之礼不及其祖:此诚往代之成法,当今之明义也。陛下孝思中发,诚无已已;然君举必书,所以慎于礼制也。以为追尊之义,宜齐高皇而已。”尚书卫臻,与晔议同,事遂施行。辽东太守公孙渊,夺叔父位,擅自立,遣使表状。晔以为:“公孙氏,汉时所用,遂世官相承。水则由海,陆则阻山。(故)外连胡夷,绝远难制,而世权日久。今若不诛,后必生患。若怀贰阻兵,然后致诛,于事为难;不如因其新立,有党有仇,先其不意,以兵临之,开设赏募,可不劳师而定也。”后渊竟反。晔在朝,略不交接时人。或问其故,晔答曰:“魏室即阼尚新,智者知命,俗或未咸。仆在汉为支叶,于魏备腹心。寡偶少徒,于宜未失也。”太和年,以疾,拜太中大夫。有间,为大鸿胪。在位年逊位,复为太中大夫。薨。谥曰景侯。子'嗣。少子陶,亦高才而薄行。官至平原太守。 > 第2节

明帝即位,进爵东亭侯,邑百户。诏曰:“尊严祖考,所以崇孝表行也;追本敬始,所以笃教流化也。是以成汤、文、武,实造商、周。《诗》、《书》、之义,追尊稷、契,歌颂有娀、姜嫄之事:明盛德之源流,受命所由兴也。自我魏室之承天序,既发迹于高皇、太皇帝,而功隆于武皇、文皇帝。至于高皇之父处士君,潜修德让,行动神明;斯乃乾坤所福飨,光灵所从来也。而精神幽远,号称罔记:非所谓崇孝重本也。其令公卿以下,会议号谥。”晔议曰:“圣帝孝孙之欲褒崇先祖,诚无量已。然亲疏之数,远近之降,盖有礼纪;所以割断私情,克成公法,为万世式也。周王所以上祖后稷者,以其佐唐有功,名在祀典故也。至于汉氏之初,追谥之义,不过其父。上比周室,则大魏发迹自高皇始;下论汉氏,则追谥之礼不及其祖:此诚往代之成法,当今之明义也。陛下孝思中发,诚无已已;然君举必书,所以慎于礼制也。以为追尊之义,宜齐高皇而已。”尚书卫臻,与晔议同,事遂施行。辽东太守公孙渊,夺叔父位,擅自立,遣使表状。晔以为:“公孙氏,汉时所用,遂世官相承。水则由海,陆则阻山。(故)外连胡夷,绝远难制,而世权日久。今若不诛,后必生患。若怀贰阻兵,然后致诛,于事为难;不如因其新立,有党有仇,先其不意,以兵临之,开设赏募,可不劳师而定也。”后渊竟反。晔在朝,略不交接时人。或问其故,晔答曰:“魏室即阼尚新,智者知命,俗或未咸。仆在汉为支叶,于魏备腹心。寡偶少徒,于宜未失也。”太和年,以疾,拜太中大夫。有间,为大鸿胪。在位年逊位,复为太中大夫。薨。谥曰景侯。子'嗣。少子陶,亦高才而薄行。官至平原太守。 第2节原文解释

辽东太守公孙渊,夺叔父位,擅自立,遣使表状。晔以为:“公孙氏,汉时所用,遂世官相承。水则由海,陆则阻山。(故)(外连)胡夷,绝远难制,而世权日久。今若不诛,后必生患。若怀贰阻兵,然后致诛,于事为难;不如因其新立,有#-666bb;有仇,先其不意,以兵临之,开设赏募,可不劳师而定也。”后渊竟反。

晔在朝,略不交接时#-666aa;note-name:略12略:基本上,一般。。或问其故,晔答曰:“魏室即阼尚新note-name:尚新13尚新:时间还不久。,智者知命,俗或未咸note-name:未咸14未咸:未能达到智者那样的认识。。仆在汉为支叶note-name:支叶15支叶:指宗室#-666dd;支。,于魏备腹心。寡偶少徒,于宜未失也。”

太和六年,以疾,拜太中大夫。有间note-name:有间16有间:隔一段时间。,为大鸿胪。在位二年逊位,复为太中大夫。薨。谥曰景侯。

子"嗣。(一)少子陶,亦高才而薄行。官至平原太守。(二)

【裴注】

(一)《傅子》曰:“晔事明皇帝,又大见亲重。帝将伐蜀,朝臣内外皆曰‘不可’。晔入与帝议,因曰‘可伐’;出与朝臣言,因曰‘不可伐’。晔有胆智,言之皆有形。中领#-666kk;杨暨,帝之亲臣,又重晔,持不可伐蜀之议最坚。每从内出,辄过晔,晔讲不可之意。后暨从驾行天渊池,帝论伐蜀事,暨切谏。帝曰:‘卿书生,焉知兵事!’暨谦谢曰:‘臣出自儒生之末,陛下过听,拔臣群萃之中,立之六#-666kk;之上。臣有微心,不敢不尽言。臣言诚不足采,侍中刘晔,先帝谋臣,常曰蜀不可伐。’帝曰:‘晔与吾言蜀可伐。’暨曰:‘晔可召质也。’诏召晔至,帝问晔,终不言。后#-666ll;见,晔责帝曰:‘伐国,大谋也。臣得与闻大谋,常恐眯梦漏泄以益臣罪,焉敢向#-666aa;言之?夫兵,诡道也。#-666kk;事未发,不厌其密也。陛下显然露之,臣恐敌国已闻之矣。’于是帝谢之。晔见出,责暨曰:‘夫钓者,中大鱼,则纵而随之,须可制而后牵,则无不得也。#-666aa;主之威,岂徒大鱼而已。子诚直臣,然计不足采,不可不精思也!’暨亦谢之。晔能应变持两端如此。或恶晔于帝曰:‘晔不尽忠,善伺上意所趋而#-666ff;之。陛下试与晔言,皆反意而问之:若皆与所问反者,是晔常与圣意#-666ff;也;复每问皆同者,晔之情,必无所逃矣。’帝如言以验之,果得其情,从此疏焉。晔遂发狂,出为大鸿胪,以忧死。谚曰‘巧诈不如拙诚’,信矣!以晔之明智权计,若居之以德义,行之以忠信,古之上贤,何以加诸?#-666ll;任才智,不与世士相经纬;内不推心事上,外困于俗,卒不能自安于天下。岂不惜哉!”

(二)《王弼传》曰:“淮南#-666aa;刘陶,善论纵横,为当时所推。”《傅子》曰:“陶字季冶。善名称,有大辩。曹爽时为选部郎,邓飏之徒称之以为伊、吕。当此之时,其人意陵青云,谓玄曰:‘仲尼不圣。何以知其然?智者图国;天下群愚,如弄一丸于掌中,而不能得天下。’玄以其言大惑,不复详难也。谓之曰:‘天下之质变,无常也。今见卿穷!’爽之败,退居里舍,乃谢其言之过。”干宝《晋纪》曰:“毌丘俭之起也,大将军以问陶。陶答,依违,大将军怒曰:‘卿平生与吾论天下事,至于今日而更不尽乎!’乃出为平原太守,又追杀之。”

【原文注释】

〔1〕尊严:尊崇。

〔2〕:即后稷。契:传说中商王朝的始祖,曾帮助禹治水,有#-666ii;,被虞舜任命为司徒。事见《史记》卷三《殷本纪》。

〔3〕有娀:指契的母亲。名简狄,是有娀氏的女儿。姜嫄:后稷的母亲。是有邰氏的女儿。

〔4〕承天序:指建立皇朝。

〔5〕高皇:指魏明帝曹叡的#guoxue666-com;祖父曹腾。太皇:指曹腾的养子曹嵩。

〔6〕处士君:指曹腾的父亲曹节。曹节没有做过官,所以称之为处士。

〔7〕:感动。

〔8〕:唐尧。

〔9〕不过其父:不超过他的父亲那一辈。指刘邦尊称其父为太上皇事。

〔10〕君举:君主的举动。

〔11〕卫臻:传见本书卷二十二。

〔12〕:基本上,一般。

〔13〕尚新:时间还不久。

〔14〕未咸:未能达到智者那样的认识。

〔15〕支叶:指宗室#-666dd;支。

〔16〕有间:隔一段时间。

下一篇:蒋济字子通,楚国平阿人也。仕郡计吏,州别驾。建安年,孙权率众围合肥。时大军征荆州,遇疾疫。唯遣将军张喜,单将千骑,过领汝南兵,以解围,颇复疾疫。济乃密白刺史,伪得喜书,云“步骑万已到雩娄”,遣主簿迎喜;部使赍书,语城中守将。部得入城,部为贼所得。权信之,遽烧围走,城用得全。明年,使于谯,太祖问济曰:“昔孤与袁本初对官渡,徙燕、白马民。民不得走,贼亦不敢抄。今欲徙淮南民,何如?”济对曰:“是时兵弱贼强,不徙必失之。自破袁绍,北拔柳城;南向江、汉,荆州交臂:威震天下,民无他志。然百姓怀土,实不乐徙,惧必不安。”太祖不从。而江、淮间余万众,皆惊走吴。后济使诣邺,太祖迎见大笑曰:“本但欲使避贼,乃更驱尽之!”拜济丹阳太守。大军南征还,以温恢为扬州刺史;济为别驾,令曰:“季子为臣,吴宜有君。今君还州,吾无忧矣。”民有诬告济为谋叛主率者,太祖闻之,指前令与左将军于禁、沛相封仁等曰:“蒋济宁有此事!有此事,吾为不知人也。此必愚民乐乱,妄引之耳。促理出之!”辟为丞相主簿,西曹属。令曰:“舜举皋陶,不仁者远。臧否得中,望于贤属矣。”关羽围樊、襄阳。太祖以汉帝在许,近贼,欲徙都。司马宣王及济说太祖曰:“于禁等为水所没,非战攻之失;于国家大计,未足有损。刘备、孙权,外亲内疏;关羽得志,权必不愿也。可遣人劝蹑其后,许割江南以封权,则樊围自解。”太祖如其言。权闻之,即引兵西袭公安、江陵。羽遂见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