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《三国志》 » 程郭董刘蒋刘传 > 其年,帝寝疾,欲以燕王宇为大将军,及领军将军夏侯献…+

其年,帝寝疾,欲以燕王宇为大将军,及领军将军夏侯献、武卫将军曹爽、屯骑校尉曹肇、骁骑将军秦朗共辅政。宇性恭良,陈诚固辞。帝引见放、资,入卧内。问曰:“燕王正尔为?”放、资对曰:“燕王实自知不堪大任故耳。”帝曰:“曹爽可代宇不?”放、资因赞成之;又深陈宜速召太尉司马宣王,以纲维皇室。帝纳其言,即以黄纸授放作诏。放、资既出,帝意复变,诏止宣王勿使来。寻更见放、资,曰:“我自召太尉,而曹肇等反使吾止之。几败吾事!”命更为诏。帝独召爽与放、资,俱受诏命;遂免宇、献、肇、朗官。太尉亦至,登床受诏,然后帝崩。齐王即位,以放、资决定大谋,增邑百。放并前千百,资千户;封爱子人亭侯,次子骑都尉,余子皆郎中。正始元年,更加放左光禄大夫,资右光禄大夫;金印紫绶,仪同司。年,放转骠骑,资卫将军;领监、令如故。()年,复封子人亭侯,各年老逊位;以列侯朝朔望,位特进。曹爽诛后,复以资为侍中,领中书令。嘉平年,放薨。谥曰敬侯。子正嗣。资复逊位,归第,就拜骠骑将军。转侍中,特进如故。年薨。谥曰贞侯。子宏嗣。放,才计优资,而自修不如也。放、资,既善承顺主上,又未尝显言得失,抑辛毗而助王思,以是获讥于世;然时因群臣谏诤,扶赞其义,并时密陈损益,不专导谀言云。及咸熙中,开建等;以放、资著勋前朝,改封正,方城子,宏,离石子。原文解释

【原文】

其年,帝寝疾,欲以燕王宇为大将#-666kk;,及领#-666kk;#-666kk;夏侯献、武卫将军曹爽、屯骑校尉曹肇、骁骑将军秦朗#-666cc;辅政note-name:秦朗1秦朗:传见本书卷三《明帝纪》裴注引《魏氏春秋》。。宇性恭良,陈诚固辞note-name:陈诚2陈诚:陈述内心想法。固辞:据本书卷三《明帝纪》裴注引《汉晋春秋》和《魏略》,曹宇受任后一直积极办事,而且出谋不让司马懿回京城,要他直接从辽东回长安,并没有辞职的迹象。由于刘放、孙资一手策划了让司马懿回朝辅政,导致此后司马氏代魏,所以陈寿在这里不能不为刘放、孙资回护,把曹宇丢失辅政大臣权位说成是他自己辞职的结果。

帝引见放、资,入卧内。问曰:“燕王正尔为note-name:正尔为3正尔为:一定要这样做吗?指辞职一事。?”放、资对曰:“燕王实自知不堪大任故耳。”帝曰:“曹爽可代宇不?”放、资因赞成之;又深陈宜速召太尉司马宣王,以纲维皇室。帝纳其言,即以黄纸授放作诏note-name:黄纸4黄纸:当时皇帝的手诏,用黄纸或黄绢书写。。放、资既出,帝意复变,诏止宣王勿使来。寻更见放、资,曰:“我自召太尉,而曹肇等反使吾止之。几败吾事!”命更为诏。帝#-666ll;召爽与放、资,俱受诏命;遂免宇、献、肇、朗官。太尉亦至,登床受诏,然后帝崩。(一)

齐王即位,以放、资决定大谋,增邑三百。放并前千一百,资千户;封爱子一#-666aa;亭侯,次子骑都尉,余子皆郎中。正始元年,更加放左光禄大夫,资右光禄大夫;金印紫绶,仪同三司。六年note-name:六年5六年:正始六年(公元245)。,放转骠骑note-name:骠骑6骠骑:即骠骑将#-666kk;,资卫将军;领监、令如故。(七)(九)年note-name:九年7九年:正始九年(公元 248)。,复封子一#-666aa;亭侯,各年老逊位;以列侯朝朔望note-name:朝朔望8朝朔望:在每月的朔日(初一日)、望日(小月在十五日、大月在十六日)朝见皇帝。,位特进。(二)曹爽诛后,复以资为侍中,领中书令。

嘉平二年,放薨。谥曰敬侯。子正嗣。(三)资复逊位,归第,就拜骠骑将军。转侍中,特进如故。三年薨note-name:三年9三年:嘉平三年(公元 251)。。谥曰贞侯。子宏嗣。

放,才计优资note-name:才计10才计:才干谋略。,而自修不如也note-name:自修11自修:品德的自我修养。。放、资,既善承顺主上,又未尝显言得失,抑辛毗而助王思note-name:抑辛毗而助王思12抑辛毗而助王思:事见本书卷二十五《辛毗传》。,以是获讥于世;然时因群臣谏诤,扶赞其义,并时note-name:时13时:时常。密陈损益note-name:损益14损益:指政治改革的建议。,不专导谀言云。

本篇未完,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..

【原文注释】

〔1〕秦朗:传见本书卷三《明帝纪》裴注引《魏氏春秋》。

〔2〕陈诚:陈述内心想法。固辞:据本书卷三《明帝纪》裴注引《汉晋春秋》和《魏略》,曹宇受任后一直积极办事,而且出谋不让司马懿回京城,要他直接从辽东回长安,并没有辞职的迹象。由于刘放、孙资一手策划了让司马懿回朝辅政,导致此后司马氏代魏,所以陈寿在这里不能不为刘放、孙资回护,把曹宇丢失辅政大臣权位说成是他自己辞职的结果。

〔3〕正尔为:一定要这样做吗?指辞职一事。

〔4〕黄纸:当时皇帝的手诏,用黄纸或黄绢书写。

〔5〕六年:正始六年(公元245)。

〔6〕骠骑:即骠骑将#-666kk;

〔7〕九年:正始九年(公元 248)。

〔8〕朝朔望:在每月的朔日(初一日)、望日(小月在十五日、大月在十六日)朝见皇帝。

〔9〕三年:嘉平三年(公元 251)。

〔10〕才计:才干谋略。

〔11〕自修:品德的自我修养。

〔12〕抑辛毗而助王思:事见本书卷二十五《辛毗传》。

〔13〕:时常。

〔14〕损益:指政治改革的建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