章武元年夏月,大赦,改年。以诸葛亮为丞相,许靖为司徒,置百官;立宗庙,祫祭高皇帝以下。月,立皇后吴氏,子禅为皇太子。月,以子永为鲁王,理为梁王。车骑将军张飞为其左右所害。初,先主忿孙权之袭关羽,将东征。秋月,遂帅诸军伐吴。孙权遣书请和,先主盛怒不许。吴将陆议、李异、刘阿等屯巫、秭归;将军吴班、冯习自巫攻破异等;军次秭归,武陵溪蛮夷遣使请兵。年春正月,先主军还秭归;将军吴班、陈式水军屯夷陵,夹江东西岸。月,先主自秭归率诸将进军,缘山截岭,于夷道猇亭驻营。自佷山通武陵,遣侍中马良安慰溪蛮夷,咸相率响应。镇北将军黄权督江北诸军,与吴军相拒于夷陵道。夏月,黄气现自秭归余里中,广数丈。后余日,陆议大破先主军于犹亭;将军冯习、张南等皆没。先主自猇亭还秭归,收合离散兵;遂弃船舫,由步道还鱼复。改鱼复县曰“永安”。吴遣将军李异、刘阿等踵蹑先主军,屯驻南山。秋月,收兵还巫。司徒许靖卒。冬月,诏丞相亮营南、北郊于成都。孙权闻先主住白帝,甚惧,遣使请和。先主许之,遣太中大夫宗玮报命。月,汉嘉太守黄元闻先主疾不豫,举兵拒守。原文解释
【原文】
章武元年夏四月,大赦,改年。以诸葛亮为丞相,许靖为司徒,置百官;立宗庙,祫祭#guoxue666-com;皇帝以下1祫祭:祫(xiá)祭,在宗庙中#-666ff;祭祖先。曹丕称帝,年号定为“黄初”;孙权称王,年号定为“黄武”,称帝之后又改“黄龙”。魏、吴二国的初定年号均含有一个“黄”字,是要显示王朝的除旧布新,这与汉代流行的“五德终始”理论密切相关。刘备则不然,他要攻取中原兴复汉室,必须凭借武#-666ii;,年号定为“章武”,即彰显武功之义。。(一)五月,立皇后吴氏
2吴氏:吴氏(?—公元 245),传见本书卷三十四。,子禅为皇太子。六月,以子永为鲁王
3永:即刘永。,理为梁王
4理:即刘理。刘永异母弟。二#-666aa;传见本书卷三十四。。车骑将#-666kk;张飞为其左右所害。
初,先主忿孙权之袭关羽,将东征。秋七月,遂帅诸#-666kk;伐吴。孙权遣书请和,先主盛怒不许。吴将陆议、李异、刘阿等屯巫、秭归;将#-666kk;吴班、冯习自巫攻破异等5吴班、冯习:吴班、冯习(?—公元222),二#-666aa;事见本书卷四十五《杨戏传》载杨戏《季汉辅臣赞》。;军次秭归,武陵五溪蛮夷遣使请兵
6五溪:指沅水的五条支流。即雄溪、{溪、辰溪、酉溪、无溪。在今湘西地区。当时是武陵蛮族聚居地。武陵蛮族属于盘弧蛮的一支,东汉时力量强盛,是现今湘西苗、瑶等族先民的一部#-666dd;。。
二年春正月7二年:章武二年(公元 222)。,先主军还秭归;将军吴班、陈式水军屯夷陵,夹江东西岸
8夹江东西岸:长江过夷陵(今湖北宜昌市东南)后,几乎是从正北流向正南,所以说是东西岸。。二月,先主自秭归率诸将进军,缘山截岭,于夷道猇亭(二)驻营
9夷道:县名。在今湖北宜都市。猇(xiāo)亭:地名。在今湖北宜昌市东南猇亭镇。是决定蜀吴二国最终边界线的著名古战场。与官渡之战、赤壁之战构成确定三国鼎立版图基本格局的三大战役。据笔者实地考察,猇亭三面环山,只有西面俯临长江,易守难攻。而且长江从三峡进入江汉平原之后,沿线大多是坡度平缓的泥沙江岸,而猇亭所在的近两公里江岸,却是非常坚硬和陡峻的岩壁,编队的水#-666kk;船只难以停靠,即使停靠大部队官兵也很难迅速登岸。因此,刘备的从三峡开始一直能够彼此紧密呼应的水军和陆军,在此便被#-666dd;割,使其岸上的陆军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。陆逊长期镇守长江一线,对沿岸地形非常熟悉。他之所以从三峡一直退到这里才大举进攻蜀军,是他敢于决断和善于用兵的结果。。自佷山(三)通武陵
10佷山:佷(héng)山,县名。县治在今湖北长阳县西南。,遣侍中马良安慰五溪蛮夷
11马良:马良(?—公元 222),传见本书卷三十九。,咸相率响应。镇北将军黄权督江北诸军,与吴军相拒于夷陵道。
本篇未完,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..
【原文注释】
〔1〕祫祭:祫(xiá)祭,在宗庙中#-666ff;祭祖先。曹丕称帝,年号定为“黄初”;孙权称王,年号定为“黄武”,称帝之后又改“黄龙”。魏、吴二国的初定年号均含有一个“黄”字,是要显示王朝的除旧布新,这与汉代流行的“五德终始”理论密切相关。刘备则不然,他要攻取中原兴复汉室,必须凭借武#-666ii;,年号定为“章武”,即彰显武功之义。
〔2〕吴氏:吴氏(?—公元 245),传见本书卷三十四。
〔3〕永:即刘永。
〔4〕理:即刘理。刘永异母弟。二#-666aa;传见本书卷三十四。
〔5〕吴班、冯习:吴班、冯习(?—公元222),二#-666aa;事见本书卷四十五《杨戏传》载杨戏《季汉辅臣赞》。
〔6〕五溪:指沅水的五条支流。即雄溪、{溪、辰溪、酉溪、无溪。在今湘西地区。当时是武陵蛮族聚居地。武陵蛮族属于盘弧蛮的一支,东汉时力量强盛,是现今湘西苗、瑶等族先民的一部#-666dd;。
〔7〕二年:章武二年(公元 222)。
〔8〕夹江东西岸:长江过夷陵(今湖北宜昌市东南)后,几乎是从正北流向正南,所以说是东西岸。
〔9〕夷道:县名。在今湖北宜都市。猇(xiāo)亭:地名。在今湖北宜昌市东南猇亭镇。是决定蜀吴二国最终边界线的著名古战场。与官渡之战、赤壁之战构成确定三国鼎立版图基本格局的三大战役。据笔者实地考察,猇亭三面环山,只有西面俯临长江,易守难攻。而且长江从三峡进入江汉平原之后,沿线大多是坡度平缓的泥沙江岸,而猇亭所在的近两公里江岸,却是非常坚硬和陡峻的岩壁,编队的水#-666kk;船只难以停靠,即使停靠大部队官兵也很难迅速登岸。因此,刘备的从三峡开始一直能够彼此紧密呼应的水军和陆军,在此便被#-666dd;割,使其岸上的陆军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。陆逊长期镇守长江一线,对沿岸地形非常熟悉。他之所以从三峡一直退到这里才大举进攻蜀军,是他敢于决断和善于用兵的结果。
〔10〕佷山:佷(héng)山,县名。县治在今湖北长阳县西南。
〔11〕马良:马良(?—公元 222),传见本书卷三十九。
〔12〕张南:张南(?一公元 222),事见本书卷四十五《杨戏传》载杨戏《季汉辅臣赞》。
〔13〕鱼复:县名。县治在今重庆市原奉节县东。
〔14〕踵蹑:追随。
〔15〕南山:山名。在今四川奉节县东白帝山东南。
〔16〕营:营建。南北郊:即南郊、北郊。南郊是祭天的圆坛,在冬至日祭,建在京城南郊。北郊是祭地的方池,在夏至日祭,建在京城北郊。
〔17〕遣使请和:这是掩饰性说法。实际是刘备先主动求和,见拙文《夷陵之战后蜀吴议和史事考》,载《四川大学学报》1989 年第 4 期。
〔18〕汉嘉:郡名。治所在今四川芦山县。不豫:天子病重的代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