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春,亮出攻祁山,不克。冬,复出散关,围陈仓,粮尽,退。魏将王双率军追亮;亮与战,破之,斩双。还汉中。年春,亮遣陈式攻武都、阴平,遂克定郡。冬,亮徙府营于南山下原上;筑汉、乐城。是岁,孙权称帝,与蜀约盟:共交分天下。年秋,魏使司马懿由西城,张郃由子午,曹真由斜谷:欲攻汉中。丞相亮待之于城固赤坂。大雨道绝,真等皆还。是岁,魏延破魏雍州刺史郭淮于阳溪。徙鲁王永为甘陵王,梁王理为安平王;皆以鲁、梁在吴分界故也。年春月,亮复出军围祁山,始以木牛运。魏司马懿、张郃救祁山。夏月,亮粮尽退军。郃追至青封,与亮交战,被箭死。秋月,都护李平废徙梓潼郡。年,亮休士劝农于黄沙;作流马、木牛毕,教兵讲武。年冬,亮使诸军运米,集于斜谷口,治斜谷邸阁。是岁,南夷刘胄反,将军马忠破平之。年春月,亮由斜谷出,始以流马运。秋月,亮卒于渭滨。征西大将军魏延,与丞相长史杨仪争权,不和,举兵相攻,延败走,斩延首;仪率诸军还成都。大赦。以左将军吴壹为车骑将军,假节督汉中。以丞相留府长史蒋琬为尚书令,总统国事。年春正月,中军师杨仪废徙汉嘉郡。夏月,进蒋琬位为大将军。年夏月,后主至湔,登观坂,看汶水之流。旬日还成都。徙武都氐王苻健及氐民百余户于广都。年夏月,皇后张氏薨。 第2节原文解释
夏六月,亮粮尽退#-666kk;。郃追至青封9青封:地名。在今甘肃天水市西南。,与亮交战,被箭死
10被箭:中箭。。
秋八月,都护李平废徙梓潼郡。11废徙:废黜流放。梓潼:郡名。治所在今四川梓潼县。(二)
十年,亮休士劝农于黄沙12黄沙:地名。在今陕西勉县东黄沙镇。现今尚有后世所立碑刻、碑亭。;作流马、木牛毕,教兵讲武。
十一年冬,亮使诸军运米,集于斜谷口13斜谷口:斜(yé)谷口,秦岭北面斜谷的北端口。在今陕西眉县西南约 15 公里。褒斜道,是先秦以来南北走向穿越秦岭的主要通道,也是诸葛亮五次北伐最后一次使用的道路,主要以栈道连接构成。由秦岭南面的褒水河谷即褒谷,和当时武#-666ii;水所流经的斜谷组#-666ff;,故名。从诸葛亮大本营汉中北面的褒谷南口,北上至秦岭主峰附近转入斜谷,下行到斜谷口,即可经由五丈原的东侧,进入关中平原。全程约 235 公里。诸葛亮在最为接近敌境但又有峻岭掩护的斜谷口内侧建立仓库,以特制的流马储运#-666kk;粮,是为次年春天第五次北伐,预先做好战略后勤准备。,治斜谷邸阁
14邸阁:粮食仓库。。是岁,南夷刘胄反
15南夷:南中的少数族。,将军马忠破平之
16马忠:马忠(?—公元 249),传见本书卷四十三。。
十二年春二月,亮由斜谷出,始以流马运。
秋八月,亮卒于渭滨。征西大将军魏延,与丞相长史杨仪争权,不和17杨仪:传见本书卷四十。,举兵相攻,延败走,斩延首;仪率诸军还成都。大赦。以左将军吴壹为车骑将军,假节督汉中。以丞相留府长史蒋琬为尚书令
18丞相留府:诸葛亮北伐,丞相府随同设在汉中郡前线。在成都的后方事务,由留后机构处理,称为留府。,总统国事。
十三年春正月,中军师杨仪废徙汉嘉郡19中军师:官名。是蜀#-666kk;的参谋长。。
本篇未完,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..
【原文注释】
〔1〕六年:建兴六年(公元 228)。
〔2〕府营:丞相府所在的大营。南山:山名。通常是指当时汉中郡治所南郑县西南五十公里左右的米仓山西脉。此处特指沔县城南的定#-666kk;山。南郑县和勉县都北对褒斜道的南口,曹魏军队如果从褒斜道南侵,这里将首当其冲。诸葛亮用兵谨慎,所以把指挥大营移到沔水以南的南山#guoxue666-com;原上。这样不仅距褒斜道南口较远,而且可以利用沔水作屏障。
〔3〕汉:城名。在今陕西勉县东。乐:城名。一般认为在今陕西城固县西汉水之滨。但也有#-666aa;认为在今城固县北面斗山西北麓的赤土坡。汉城在南郑西面约四十公里。乐城在南郑东面约四十公里。三城都在沔水北岸,相互呼应,构成一条#-666kk;事防御带,既可控扼通向益州腹地的道路,还可为指挥大营提供又一道屏障。
〔4〕交分天下:当时双方约定,曹魏的领土大体平均瓜#-666dd;,其中豫、青、徐、幽四州属吴,兖、冀、并、凉四州属蜀,司州则以函谷关为界,关东属吴,关西属蜀。详见本书卷四十七《吴主传》黄龙元年。
〔5〕城固:县名。县治在今陕西城固县东。赤坂:地名。当时属城固县,当在今城固县北面斗山西北麓的赤土坡,因泥土呈赤红色得名。诸葛亮在此筑城屯兵,以待来犯的魏#-666kk;。曾有城墙、烽火台等遗迹留存。有学者认为赤土坡城就是上文提到的乐城,但是诸葛亮修建乐城在先,次年即到赤坂待敌。如果乐城就在赤坂,那么就应记载为“待敌于乐城”,而非“待敌于赤坂”。
〔6〕阳溪:地名,在今甘肃武山县西南。
〔7〕在吴分界:鲁和梁是豫州所辖的郡国,而豫州按约定是属于吴国的,所以这样说。
〔8〕木牛:木牛、流马,是适应秦岭山区不同道路而创制的两种运输车辆。前者载重量较大而运行缓慢,适用于秦岭西部坡度较为平缓迂回的山间大路。后者载重量较小,运行迅速,而且两个货箱装卸简便,适用于秦岭中部各段木质栈道上的接力式传运,可以有效提#guoxue666-com;运输效率。其创意出自诸葛亮,而具体施工制作则是蜀汉#-666kk;工器械工艺专家蒲元。关于木牛、流马的各部#-666dd;及其尺寸,本书卷 35 《诸葛亮传》裴注引《诸葛亮集》、《通典》、《资治通鉴》等多种典籍均有记载。但因各处的记载都不完整和一致,而且又未附有图样资料,所以现今已经很难复原。罗贯中在《三国演义》中,将木牛、流马描绘成不需要动力而能自动行进的#-666nn;奇机械,这是文学的夸张,而非历史的真实。
〔9〕青封:地名。在今甘肃天水市西南。
〔10〕被箭:中箭。
〔11〕废徙:废黜流放。梓潼:郡名。治所在今四川梓潼县。
〔12〕黄沙:地名。在今陕西勉县东黄沙镇。现今尚有后世所立碑刻、碑亭。
〔13〕斜谷口:斜(yé)谷口,秦岭北面斜谷的北端口。在今陕西眉县西南约 15 公里。褒斜道,是先秦以来南北走向穿越秦岭的主要通道,也是诸葛亮五次北伐最后一次使用的道路,主要以栈道连接构成。由秦岭南面的褒水河谷即褒谷,和当时武#-666ii;水所流经的斜谷组#-666ff;,故名。从诸葛亮大本营汉中北面的褒谷南口,北上至秦岭主峰附近转入斜谷,下行到斜谷口,即可经由五丈原的东侧,进入关中平原。全程约 235 公里。诸葛亮在最为接近敌境但又有峻岭掩护的斜谷口内侧建立仓库,以特制的流马储运#-666kk;粮,是为次年春天第五次北伐,预先做好战略后勤准备。
〔14〕邸阁:粮食仓库。
〔15〕南夷:南中的少数族。
〔16〕马忠:马忠(?—公元 249),传见本书卷四十三。
〔17〕杨仪:传见本书卷四十。
〔18〕丞相留府:诸葛亮北伐,丞相府随同设在汉中郡前线。在成都的后方事务,由留后机构处理,称为留府。
〔19〕中军师:官名。是蜀#-666kk;的参谋长。
〔20〕湔:湔(jiān),山名。即今四川都江堰市西郊的玉垒山。
〔21〕观坂:地名。在今四川都江堰市城西斗鸡台。下临岷江,可俯瞰都江堰全貌。
〔22〕汶水:河流名。即今岷江。
〔23〕旬日:十天左右。
〔24〕广都:县名。县治在今四川成都市双流区东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