延熙元年春正月,立皇后张氏。大赦,改元。立子璿为太子,子瑶为安定王。冬月,大将军蒋琬出屯汉中。年春月,进蒋琬位为大司马。年春,使越南太守张嶷平定越嶲郡。年冬月,尚书令费祎至汉中,与蒋琬谘论事计,岁尽,还。年春正月,监军姜维督偏军,自汉中还屯涪县。年冬月,大司马蒋琬自汉中还,住涪。月,大赦。以尚书令费祎为大将军。年闰月,魏大将军曹爽、夏侯玄等向汉中。镇北大将军王平拒兴势围,大将军费祎督诸军往赴救。魏军退。夏月,安平王理卒。秋月,祎还成都。年秋月,皇太后薨。月,大将军费祎至汉中,行围守。年夏月,费祎还成都。秋,大赦。冬月,大司马蒋琬卒。年,凉州胡王白虎文、治无戴等率众降;卫将军姜维迎逆安抚,居之于繁县。是岁,汶山平康夷反,维往讨,破平之。年夏月,大将军费祎出屯汉中。秋,涪陵属国民夷反,车骑将军邓芝往讨,皆破平之。年春正月,魏诛大将军曹爽等,右将军夏侯霸来降。夏月,大赦。秋,卫将军姜维出攻雍州,不克而还;将军句安、李韶降魏。年,姜维复出西平,不克而还。年夏,大将军费祎还成都。冬,复北驻汉寿。大赦。年,吴(王)主孙权薨。立子琮为西河王。年春正月,大将军费祎为魏降人郭修所杀于汉寿。夏月,卫将军姜维复率众围南安,不克而还。年春正月,姜维还成都。大赦。夏月,维复率众出陇西。冬,拔狄道、河(间)关、临洮县民,居于绵竹、繁县。年春,姜维还成都。夏,复率诸军出狄道,与魏雍州刺史王经战于洮西,大破之。经退保狄道城;维却住钟题。年春,进姜维位为大将军,督戎马。与镇西将军胡济期会上邽,济失誓不至。秋月,维为魏大将军邓艾所破于上邽,维退军还成都。是岁,立子瓒为新干王。大赦。年,闻魏大将(军)诸葛诞据寿春以叛,姜维复率众出骆谷,至芒水。是岁大赦。原文解释
【原文】
延熙元年春正月1延熙元年:公元 238 年。以下二年至二十年都属延熙而略去年号。,立皇后张氏
2张氏:为前一个张皇后的妹妹。她二#-666aa;都是张飞的女儿。传见本书卷三十四。。大赦,改元。立子璿为太子
3璿:即刘璿(公元 224—264)。传见本书卷三十四。,子瑶为安定王。
冬十一月,大将#-666kk;蒋琬出屯汉中。
二年春三月,进蒋琬位为大司马。
三年春,使越南太守张嶷平定越嶲郡4张嶷:张嶷(?—公元 254),传见本书卷四十三。。
四年冬十月,尚书令费祎至汉中,与蒋琬谘论事计,岁尽,还。
五年春正月,监#-666kk;姜维督偏#-666kk;,自汉中还屯涪县。
六年冬十月,大司马蒋琬自汉中还,住涪。十一月,大赦。以尚书令费祎为大将军。
七年闰月5闰月:这一年闰二月。,魏大将军曹爽、夏侯玄等向汉中。镇北大将军王平拒兴势围
6王平:王平(?—公元 248),传见本书卷四十三。拒兴势围:凭借兴势一带的围墙拒守。兴势是山名,在今陕西洋县西北。,大将军费祎督诸军往赴救。魏军退。
夏四月,安平王理卒。
秋九月,祎还成都。
八年秋八月,皇太后薨。
十二月,大将军费祎至汉中,行围守7行围守:巡视凭借围墙防守的各#-666kk;。。
九年夏六月,费祎还成都。秋,大赦。
冬十一月,大司马蒋琬卒。(一)
十年,凉州胡王白虎文、治无戴等率众降8治无戴等率众降:据本书卷二十六《郭淮传》,治无戴降蜀,在曹魏正始九年(公元 248),相当于蜀汉延熙十一年。此处史文提前了一年。;卫将军姜维迎逆安抚,居之于繁县
9繁县:县名。县治在今四川成都市新都区西北。。是岁,汶山平康夷反
10汶山:郡名。治所在今四川汶川县西南。平康:县名。县治在今四川黑水县境。,维往讨,破平之。
十一年夏五月,大将军费祎出屯汉中。
本篇未完,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..
【原文注释】
〔1〕延熙元年:公元 238 年。以下二年至二十年都属延熙而略去年号。
〔2〕张氏:为前一个张皇后的妹妹。她二#-666aa;都是张飞的女儿。传见本书卷三十四。
〔3〕璿:即刘璿(公元 224—264)。传见本书卷三十四。
〔4〕张嶷:张嶷(?—公元 254),传见本书卷四十三。
〔5〕闰月:这一年闰二月。
〔6〕王平:王平(?—公元 248),传见本书卷四十三。拒兴势围:凭借兴势一带的围墙拒守。兴势是山名,在今陕西洋县西北。
〔7〕行围守:巡视凭借围墙防守的各#-666kk;。
〔8〕治无戴等率众降:据本书卷二十六《郭淮传》,治无戴降蜀,在曹魏正始九年(公元 248),相当于蜀汉延熙十一年。此处史文提前了一年。
〔9〕繁县:县名。县治在今四川成都市新都区西北。
〔10〕汶山:郡名。治所在今四川汶川县西南。平康:县名。县治在今四川黑水县境。
〔11〕涪陵属国:属国名。治所在今重庆市彭水县。民夷:汉族和少数族百姓。
〔12〕汉寿:县名。原名葭萌。县治在今四川广元市西南。
〔13〕河关:县名。县治在今甘肃临夏市西北。临洮:县名。县治在今甘肃岷县。
〔14〕钟题:地名。在今甘肃临洮县南。又作钟提。
〔15〕胡济:事见本书卷三十九《董和传》裴注。
〔16〕芒水:河流名。为渭河南岸支流之一。发源于秦岭北麓,北流至今陕西周至县东北入渭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