陈震字孝起,南阳人也。先主领荆州牧,辟为从事,部诸郡。随先主入蜀;蜀既定,为蜀郡北部都尉,因易郡名为汶山太守。转在犍为。建兴年,入拜尚书。迁尚书令,奉命使吴。年,孙权称尊号,以震为卫尉,贺权践阼。诸葛亮与兄瑾书曰:“孝起忠纯之性,老而益笃;及其赞述东西,欢乐和合,有可贵者。”震入吴界,移关侯曰:“东之与西,驿使往来,冠盖相望;申盟初好,日新其事。东尊应保圣祚,告燎受符,剖判土宇;天下响应,各有所归。于此时也,以同心讨贼,则何寇不灭哉!西朝君臣,引领欣赖。震以不才,得充下使,奉聘叙好;践界踊跃,入则如归。献子适鲁,犯其山讳,《春秋》讥之;望必启告,使行人睦焉。即日张旍诰众,各自约誓。顺流漂疾,国典异制;惧或有违,幸必斟诲,示其所宜。”震到武昌,孙权与震升坛歃盟,交分天下:以徐、豫、幽、青,属吴;并、凉、冀、兖,属蜀;其司州之土,以函谷关为界。震还,封城阳亭侯。年,都护李平坐诬罔废。诸葛亮与长史蒋琬、侍中董允书曰:“孝起前临至吴,为吾说‘正方腹中有鳞甲,乡党以为不可近’。吾以为‘鳞甲者’,但不当犯之耳;不图复有苏、张之事出于不意。可使孝起知之。”年,震卒。子济嗣。原文解释
【原文】
陈震字孝起,南阳#-666aa;也。先主领荆州牧,辟为从事,部诸郡1部:督察。当时州政府有部郡国从事,负责督促郡国公文,举报郡国官员的不法行为。。随先主入蜀;蜀既定,为蜀郡北部都尉,因易郡名为汶山太守。转在犍为。
建兴三年,入拜尚书。迁尚书令,奉命使吴。七年2七年:建兴七年(公元 229)。,孙权称尊号,以震为卫尉
3卫尉:官名。负责皇宫大门警卫和宫内流动巡查。,贺权践阼
4践阼:践阼(zuò),踏上台阶。指登帝位。。诸葛亮与兄瑾书曰
5瑾:即诸葛瑾(公元 174—241)。当时在孙吴任要职。传见本书卷五十二。:“孝起忠纯之性,老而益笃;及其赞述东西
6赞述:赞美称述。东:指孙吴。西:指蜀汉。,欢乐和#-666ff;,有可贵者。”
震入吴界,移关侯曰7移:不相统属的官府之间发送公文。关侯:官名。守卫边关。这里指蜀、吴边境上孙吴一方的关侯。:“东之与西,驿使往来,冠盖相望
8冠盖:礼帽与车盖。代指官员。;申盟初好,日新其事。东尊应保圣祚
9东尊:指孙权。,告燎受符
10告燎:祭祀名。称帝时设坛祭告上天,点燃柴火,把献给上天的礼品放在柴堆上一并燃烧,叫做告燎。又叫燎柴。受符:接受上天赐给的符命。,剖判土宇
11剖判土宇:(与蜀汉)#-666dd;割天下的土地。;天下响应,各有所归。于此时也,以同心讨贼,则何寇不灭哉!西朝君臣,引领欣赖
12引领:伸长脖子。比喻急于听到好消息。。震以不才,得充下使,奉聘叙好;践界踊跃
13践界:踏上边界。踊跃:(兴奋得)跳跃起来。,入则如归。献子适鲁
14献子:即范献子。士氏,名鞅。春秋时晋国的臣僚。,犯其山讳
15犯其山讳:《国语·晋语》九记载:前 521 年,范献子出使鲁国,询问具山、敖山。由于鲁国从前的君主中,鲁献公名敖,鲁武公名具,所以范献子询问这两座山犯了鲁国君主的名讳,他为此深感羞愧。,《春秋》讥之;望必启告
16启告:启示告知(在孙吴的注意事项)。,使行#-666aa;睦焉
17行人:使者。。即日张旍诰众
18旍:旍(jīng),古代一种用牦牛尾和羽毛装饰的旗帜,用于指挥或开道。诰众:告戒部下。,各自约誓。顺流漂疾
19疾:快速。,国典异制
20国典异制:两国典章的内容不同。;惧或有违,幸必斟诲
21斟诲:加以考虑和教诲。,示其所宜。”
本篇未完,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..
【原文注释】
〔1〕部:督察。当时州政府有部郡国从事,负责督促郡国公文,举报郡国官员的不法行为。
〔2〕七年:建兴七年(公元 229)。
〔3〕卫尉:官名。负责皇宫大门警卫和宫内流动巡查。
〔4〕践阼:践阼(zuò),踏上台阶。指登帝位。
〔5〕瑾:即诸葛瑾(公元 174—241)。当时在孙吴任要职。传见本书卷五十二。
〔6〕赞述:赞美称述。东:指孙吴。西:指蜀汉。
〔7〕移:不相统属的官府之间发送公文。关侯:官名。守卫边关。这里指蜀、吴边境上孙吴一方的关侯。
〔8〕冠盖:礼帽与车盖。代指官员。
〔9〕东尊:指孙权。
〔10〕告燎:祭祀名。称帝时设坛祭告上天,点燃柴火,把献给上天的礼品放在柴堆上一并燃烧,叫做告燎。又叫燎柴。受符:接受上天赐给的符命。
〔11〕剖判土宇:(与蜀汉)#-666dd;割天下的土地。
〔12〕引领:伸长脖子。比喻急于听到好消息。
〔13〕践界:踏上边界。踊跃:(兴奋得)跳跃起来。
〔14〕献子:即范献子。士氏,名鞅。春秋时晋国的臣僚。
〔15〕犯其山讳:《国语·晋语》九记载:前 521 年,范献子出使鲁国,询问具山、敖山。由于鲁国从前的君主中,鲁献公名敖,鲁武公名具,所以范献子询问这两座山犯了鲁国君主的名讳,他为此深感羞愧。
〔16〕启告:启示告知(在孙吴的注意事项)。
〔17〕行人:使者。
〔18〕旍:旍(jīng),古代一种用牦牛尾和羽毛装饰的旗帜,用于指挥或开道。诰众:告戒部下。
〔19〕疾:快速。
〔20〕国典异制:两国典章的内容不同。
〔21〕斟诲:加以考虑和教诲。
〔22〕武昌:县名。县治在今湖北鄂州市。
〔23〕歃:歃(shà),订立盟誓时,各方参加者轻啜一点牲口的血,或者以血涂口,以表示诚意,称之为歃血。
〔24〕司州:京城洛阳所在的州。通常称司隶校尉部。治所在今河南洛阳市东。
〔25〕九年:建兴九年(公元 231)。
〔26〕都护:官名。即中都护。刘备临死前任命李严为中都护,统内外诸#-666kk;,镇守永安(今重庆市原奉节县东),是蜀汉全军的统帅。刘禅继位后,中都护的军权减弱。后来全军指挥权由丞相诸葛亮接管。李平:即李严。传见本书卷四十。诬罔:造谣欺骗。废:废黜。
〔27〕正方:李严的字。有鳞甲:比喻性格孤傲,难以接近。
〔28〕苏、张:即苏秦、张仪。苏、张之事指玩弄诡诈手段。
〔29〕: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