策乃说术,乞助景等平定江东。术表策为折冲校尉,行殄寇将军;兵才千余,骑数匹,宾客愿从者数百人。比至历阳,众千。策母先自曲阿徙于历阳,策又徙母阜陵;渡江转斗,所向皆破,莫敢当其锋;而军令整肃,百姓怀之。策为人:美姿颜,好笑语,性阔达听受,善于用人。是以士民见者,莫不尽心,乐为致死。刘繇弃军遁逃,诸郡守皆捐城郭奔走。吴人严白虎等,众各万余人,处处屯聚。吴景等欲先击破虎等,乃至会稽;策曰:“虎等群盗,非有大志;此成擒耳!”遂引兵渡浙江,据会稽,屠东冶,乃攻破虎等。尽更置长吏。策自领会稽太守,复以吴景为丹杨太守,以孙贲为豫章太守;分豫章为庐陵郡,以贲弟辅为庐陵太守;丹杨朱治,为吴郡太守。彭城张昭、广陵张纮、秦松、陈端等为谋主。时袁术僭号,策以书责而绝之。曹公表策为讨逆将军,封为吴侯。后术死,长史杨弘、大将张勋等,将其众欲就策;庐江太守刘勋要击,悉虏之,收其珍宝以归。策闻之,伪与勋好盟。勋新得术众,时豫章上缭宗民万余家在江东,策劝勋攻取之。勋既行,策轻军晨夜袭拔庐江,勋众尽降;勋独与麾下数百人,自归曹公。是时,袁绍方强,而策并江东。曹公力未能逞,且欲抚之:乃以弟女配策小弟匡,又为子(章)彰取贲女;皆礼辟策弟权、翊;又命扬州刺吏严象,举权茂才。原文解释
【原文】
策乃说术1说:说(shuì),劝说。,乞助景等平定江东
2乞:请求。江东:地区名。长江在今安徽芜湖市至江苏南京市之间,流向大体是由南向北。当时称自此以下长江南岸地区为江东,长江北岸地区为江西。。(一)术表策为折冲校尉
3折冲校尉:官名。领兵征伐。,行殄寇将#-666kk;
4殄寇将军:官名。领兵征伐。;兵才千余,骑数十匹,宾客愿从者数百#-666aa;。比至历阳
5比:等到。,众五六千。策母先自曲阿徙于历阳,策又徙母阜陵
6阜陵:县名。县治在今安徽全椒县东南。;渡江转斗,所向皆破,莫敢当其锋;而#-666kk;令整肃,百姓怀之
7怀之:归向他。。(二)
策为#-666aa;:美姿颜,好笑语,性阔达听受8阔达:开朗通达。听受:善于倾听接受(意见)。,善于用#-666aa;。是以士民见者,莫不尽心,乐为致死。
刘繇弃#-666kk;遁逃,诸郡守皆捐城郭奔走9捐:舍弃。。(三)吴人严白虎等,众各万余人,处处屯聚。吴景等欲先击破虎等,乃至会稽;策曰:“虎等群盗,非有大志;此成擒耳
10成擒:必定会被擒获(的俘虏)。!”
遂引兵渡浙江11浙江:河流名。即今富春江。,据会稽
12会稽:这里指会稽郡治所山阴县。县治在今浙江绍兴市。,屠东冶
13东冶:县名。县治在今福建福州市。,乃攻破虎等。(四)尽更置长吏。策自领会稽太守,复以吴景为丹杨太守,以孙贲为豫章太守
14豫章:郡名。治所在今江西南昌市。;#-666dd;豫章为庐陵郡
15庐陵:郡名。治所在今江西吉安市。,以贲弟辅为庐陵太守
16辅:即孙辅。传见本书卷五十一。;丹杨朱治
17朱治:朱治(公元 156—224),传见本书卷五十六。,为吴郡太守。彭城张昭、广陵张纮、秦松、陈端等为谋主
18彭城:王国名。治所在今江苏徐州市。东汉制度,同姓宗王的封地通常为一郡;如果某郡成为宗王的封地,则改称某国,太守也随之改称国相。张昭(公元 156—236):传见本书卷五十二。广陵:郡名。治所在今江苏扬州市西北。张纮(hóng):传见本书卷五十三。。(五)
本篇未完,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..
【原文注释】
〔1〕说:说(shuì),劝说。
〔2〕乞:请求。江东:地区名。长江在今安徽芜湖市至江苏南京市之间,流向大体是由南向北。当时称自此以下长江南岸地区为江东,长江北岸地区为江西。
〔3〕折冲校尉:官名。领兵征伐。
〔4〕殄寇将军:官名。领兵征伐。
〔5〕比:等到。
〔6〕阜陵:县名。县治在今安徽全椒县东南。
〔7〕怀之:归向他。
〔8〕阔达:开朗通达。听受:善于倾听接受(意见)。
〔9〕捐:舍弃。
〔10〕成擒:必定会被擒获(的俘虏)。
〔11〕浙江:河流名。即今富春江。
〔12〕会稽:这里指会稽郡治所山阴县。县治在今浙江绍兴市。
〔13〕东冶:县名。县治在今福建福州市。
〔14〕豫章:郡名。治所在今江西南昌市。
〔15〕庐陵:郡名。治所在今江西吉安市。
〔16〕辅:即孙辅。传见本书卷五十一。
〔17〕朱治:朱治(公元 156—224),传见本书卷五十六。
〔18〕彭城:王国名。治所在今江苏徐州市。东汉制度,同姓宗王的封地通常为一郡;如果某郡成为宗王的封地,则改称某国,太守也随之改称国相。张昭(公元 156—236):传见本书卷五十二。广陵:郡名。治所在今江苏扬州市西北。张纮(hóng):传见本书卷五十三。
〔19〕僭号:非#-666dd;使用皇帝的称号。
〔20〕曹公:指曹操。讨逆将#-666kk;:官名。领兵征伐。
〔21〕要击:要(yāo)击,截击。
〔22〕好盟:建立友谊,结成同盟。
〔23〕上缭:地名。在今江西永修县。宗民:东汉末年战乱,长江以南地区的民众,往往以宗族关系为纽带,组织起来,形成具有武装自卫能力的聚居点,这在当时称为宗民或宗部。
〔24〕庐江:这里指庐江郡的治所舒县。县治在今安徽庐江县西南。
〔25〕袁绍:袁绍(?—公元 202),传见本书卷六。
〔26〕彰:即曹彰(?—公元 223)。传见本书卷十九。贲:即孙贲。
〔27〕茂才:汉代选拔#-666aa;才的科目之一。西汉叫秀才。东汉避光武帝刘秀的名讳改称茂才。由州刺史或州牧推举。应选者应具有突出才能,故名。通常每州每年推举一人。由于一州的地域很大,而每年推举的人数又仅有一人,所以在当时,被推举为茂才是一种特别的荣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