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《三国志》 » 吴主传 > 黄武元年春正月,陆逊部将军宋谦等,攻蜀屯;皆破之,斩其将。月,鄱阳言黄龙现。蜀军分据险地,前后余营;逊随轻重,以兵应拒。自正月至闰月,大破之,临阵所斩及投兵降首数万人;刘备奔走,仅以身免。初,权外托事魏,而诚心不款。魏欲遣侍中辛毗、尚书桓阶往与盟誓,并征任子;权辞让不受。秋月,魏乃命曹休、张辽、臧霸出洞口;曹仁出濡须;曹真、夏侯尚、张郃、徐晃围南郡。权遣吕范等督军,以舟军拒休等;诸葛瑾、潘璋、杨粲救南郡;朱桓以濡须督拒仁。时扬、越蛮夷多未平集,内难未弭;故权卑辞上书,求自改厉:“若罪在难除,必不见置;当奉还土地民人,乞寄命交州,以终余年。”文帝报曰:“君生于扰攘之际,本有从横之志;降身奉国,以享兹祚。自君策名以来,贡献盈路;讨备之功,国朝仰成。埋而掘之,古人之所耻;朕之与君,大义已定。岂乐劳师,远临江汉?廊庙之议,王者所不得专。公上君过失,皆有本末。朕以不明,虽有曾母投杼之疑;犹冀言者不信,以为国福。故先遣使者犒劳,又遣尚书、侍中践修前言,以定任子。君遂设辞,不欲使进:议者怪之。又前都尉浩周劝君遣子,乃实朝臣交谋,以此卜君;君果有辞,外引隗嚣遣子不终,内喻窦融守忠而已。世殊时异,人各有心。浩周之还,口陈指麾;益令议者发明众嫌,终始之本,无所据仗:故遂俯仰从群臣议。今省上事,款诚深至;心用慨然,凄怆动容。即日下诏,敕诸军:‘但深沟高垒,不得妄进!’若君必效忠节,以解疑议;登身朝到,夕召兵还:此言之诚,有如大江!”权遂改年,临江拒守。冬月,大风,范等兵溺死者数千,余军还江南。曹休使臧霸以轻船百、敢死万人袭攻徐陵,烧攻城车,杀略数千人。将军全琮、徐盛追斩魏将尹卢,杀获数百。月,权使太中大夫郑泉,聘刘备于白帝,始复通也。然犹与魏文帝相往来,至后年乃绝。是岁,改夷陵为西陵。 > 第2节

黄武元年春正月,陆逊部将军宋谦等,攻蜀屯;皆破之,斩其将。月,鄱阳言黄龙现。蜀军分据险地,前后余营;逊随轻重,以兵应拒。自正月至闰月,大破之,临阵所斩及投兵降首数万人;刘备奔走,仅以身免。初,权外托事魏,而诚心不款。魏欲遣侍中辛毗、尚书桓阶往与盟誓,并征任子;权辞让不受。秋月,魏乃命曹休、张辽、臧霸出洞口;曹仁出濡须;曹真、夏侯尚、张郃、徐晃围南郡。权遣吕范等督军,以舟军拒休等;诸葛瑾、潘璋、杨粲救南郡;朱桓以濡须督拒仁。时扬、越蛮夷多未平集,内难未弭;故权卑辞上书,求自改厉:“若罪在难除,必不见置;当奉还土地民人,乞寄命交州,以终余年。”文帝报曰:“君生于扰攘之际,本有从横之志;降身奉国,以享兹祚。自君策名以来,贡献盈路;讨备之功,国朝仰成。埋而掘之,古人之所耻;朕之与君,大义已定。岂乐劳师,远临江汉?廊庙之议,王者所不得专。公上君过失,皆有本末。朕以不明,虽有曾母投杼之疑;犹冀言者不信,以为国福。故先遣使者犒劳,又遣尚书、侍中践修前言,以定任子。君遂设辞,不欲使进:议者怪之。又前都尉浩周劝君遣子,乃实朝臣交谋,以此卜君;君果有辞,外引隗嚣遣子不终,内喻窦融守忠而已。世殊时异,人各有心。浩周之还,口陈指麾;益令议者发明众嫌,终始之本,无所据仗:故遂俯仰从群臣议。今省上事,款诚深至;心用慨然,凄怆动容。即日下诏,敕诸军:‘但深沟高垒,不得妄进!’若君必效忠节,以解疑议;登身朝到,夕召兵还:此言之诚,有如大江!”权遂改年,临江拒守。冬月,大风,范等兵溺死者数千,余军还江南。曹休使臧霸以轻船百、敢死万人袭攻徐陵,烧攻城车,杀略数千人。将军全琮、徐盛追斩魏将尹卢,杀获数百。月,权使太中大夫郑泉,聘刘备于白帝,始复通也。然犹与魏文帝相往来,至后年乃绝。是岁,改夷陵为西陵。 第2节原文解释

时扬、越蛮夷多未平集note-name:扬12扬:指扬州。越:指交州。交州是西汉南越国的故地。,内难未弭;故权卑辞上书,求自改厉note-name:改厉13改厉:改过自新。:“若罪在难除,必不见置note-name:见置14见置:被放过。;当奉还土地民#-666aa;,乞寄命交州note-name:寄命15寄命:寄居生存。,以终余年。”

文帝报曰:“君生于扰攘之际,本有从横之志note-name:从横16从横:从(zòng)横,指割据称雄。;降身奉国,以享兹祚note-name:祚17祚:福。。自君策名以来note-name:策名18策名:把姓名登记在朝廷的官员名册上。指效忠朝廷。,贡献盈路;讨备之#-666ii;,国朝仰成note-name:仰成19仰成:仰仗(你而取得)成#-666ii;。埋而掘之,古#-666aa;之所耻;(二)朕之与君,大义已定。岂乐劳师,远临江汉?廊庙之议note-name:廊庙20廊庙:指朝廷。,王者所不得专note-name:专21专:专断。。三公上君过失,皆有本末。朕以不明,虽有曾母投杼之疑note-name:曾母22曾母:曾参的母亲。曾参是孔子的学生。鲁国有与曾参同姓名的#-666aa;杀人行凶,人们以为是曾参所为,跑来告诉他的母亲。开始她还不信,后来信以为真,丢下织布的梭子翻墙逃走。事见《史记》卷七十一《甘茂列传》。投:丢下。杼(zhù ):织布的梭子。;犹冀言者不信note-name:冀23冀:希望。不信:不确实。,以为国福。故先遣使者犒劳,又遣尚书、侍中践修前言,以定任子。君遂设辞,不欲使进:议者怪之。(三)又前都尉浩周劝君遣子,乃实朝臣交谋,以此卜君note-name:卜24卜:试验。;君果有辞,外引隗嚣遣子不终note-name:隗嚣25隗嚣:隗嚣(?—公元 33),字纪孟。天水郡成纪(今甘肃秦安县)#-666aa;。新莽末年,割据陇右,自称西州大将#-666kk;。建武九年(公元33),被东汉军队击败,忧病而死。此前,他曾送长子到东汉京城洛阳做人质。传见《后汉书》卷十三。,内喻窦融守忠而已note-name:窦融26窦融:窦融(前 16—公元 62),字周公。右扶风平陵(今陕西咸阳市西北)#-666aa;。世代在河西地区任行政官吏。新莽末年,割据河西五郡。公元 32 年,帮助刘秀消灭隗嚣,归顺东汉王朝。后升任大司空,封安丰侯。传见《后汉书》卷二十二。。世殊时异,人各有心。浩周之还,口陈指麾note-name:指麾27指麾:手指挥动。;益令议者发明众嫌note-name:发明28发明:发出和表明。众嫌:各种怀疑。,终始之本,无所据仗:故遂俯仰从群臣议note-name:俯仰29俯仰:随从的样子。从群臣议:指出兵威胁孙吴。。今省上事note-name:省30省:省(xǐng),阅看。上事:上呈的文书。当时习称公务文书为事。,款诚深至;心用慨然,凄怆动容。即日下诏,敕诸军:‘但深沟#guoxue666-com;垒,不得妄进!’若君必效忠节,以解疑议;登身朝到,夕召兵还:此言之诚,有如大江note-name:大江31大江:指长江。!”(四)

本篇未完,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..

【原文注释】

〔1〕黄武:孙权确定的年号。自此以下,孙权不再用曹魏的年号,以示自立。同时,陈寿也遵照帝王编年史的惯例,在孙吴每年的记事中,标出春、夏、秋、冬四时的名称。

〔2〕:部署。

〔3〕:古代传说中的#-666nn;奇动物。有须、鳞、爪,能兴云作雨,并且是帝王的象征。这里说黄龙出现,是投机者为了取悦孙权而制造的“祥瑞”。

〔4〕闰月:据陈垣《二十史朔闰表》,当年闰六月。

〔5〕投兵:放下兵器。降首:投降自首。

〔6〕:真实。

〔7〕侍中:官名。皇帝的侍从长官兼政事顾问。辛毗:传见本书卷二十五。尚书:官名。东汉、曹魏时处理#-666kk;国机要事务的机构是尚书台。尚书台的#-666dd;支机构叫做曹,每曹的主办官员即是尚书。桓阶:传见本书卷二十二。

〔8〕任子:充当#-666aa;质的亲生儿子。这里指孙权的太子孙登。

〔9〕曹休:曹休(?—公元 228),传见本书卷九。臧霸:传见本书卷十八。洞口:地名。在今安徽和县南。

〔10〕曹真、夏侯尚:曹真(?—公元 231)、夏侯尚(?—公元 225),二#-666aa;传见本书卷九。张郃(?—公元 231):传见本书卷十四。

〔11〕朱桓:朱桓(公元177—238),传见本书卷五十六。濡须督:官名。孙吴在长江沿线要地设置#-666kk;事长官,称之为督。濡须督是濡须防区的军事长官。

〔12〕:指扬州。越:指交州。交州是西汉南越国的故地。

〔13〕改厉:改过自新。

〔14〕见置:被放过。

〔15〕寄命:寄居生存。

〔16〕从横:从(zòng)横,指割据称雄。

〔17〕:福。

〔18〕策名:把姓名登记在朝廷的官员名册上。指效忠朝廷。

〔19〕仰成:仰仗(你而取得)成#-666ii;

〔20〕廊庙:指朝廷。

〔21〕:专断。

〔22〕曾母:曾参的母亲。曾参是孔子的学生。鲁国有与曾参同姓名的#-666aa;杀人行凶,人们以为是曾参所为,跑来告诉他的母亲。开始她还不信,后来信以为真,丢下织布的梭子翻墙逃走。事见《史记》卷七十一《甘茂列传》。投:丢下。杼(zhù ):织布的梭子。

〔23〕:希望。不信:不确实。

〔24〕:试验。

〔25〕隗嚣:隗嚣(?—公元 33),字纪孟。天水郡成纪(今甘肃秦安县)#-666aa;。新莽末年,割据陇右,自称西州大将#-666kk;。建武九年(公元33),被东汉军队击败,忧病而死。此前,他曾送长子到东汉京城洛阳做人质。传见《后汉书》卷十三。

〔26〕窦融:窦融(前 16—公元 62),字周公。右扶风平陵(今陕西咸阳市西北)#-666aa;。世代在河西地区任行政官吏。新莽末年,割据河西五郡。公元 32 年,帮助刘秀消灭隗嚣,归顺东汉王朝。后升任大司空,封安丰侯。传见《后汉书》卷二十二。

〔27〕指麾:手指挥动。

〔28〕发明:发出和表明。众嫌:各种怀疑。

〔29〕俯仰:随从的样子。从群臣议:指出兵威胁孙吴。

〔30〕:省(xǐng),阅看。上事:上呈的文书。当时习称公务文书为事。

〔31〕大江:指长江。

〔32〕敢死:即敢死队。徐陵:地名。在今安徽当涂县西南。

〔33〕攻城车:一种载有登城#guoxue666-com;梯的车辆。用于攀登城墙发起进攻。

〔34〕全琮:全琮(?—公元 249),传见本书卷六十。

〔35〕太中大夫:官名。侍从皇帝,回答皇帝的询问。白帝:城名。在今重庆市原奉节县东白帝山上。下临长江三峡西口,是当时益州的东大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