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《伤寒论》 >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二

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二

重要提示:文中可能涉及专业的中医知识,在没有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请勿按文实践(治疗)。

【白话文】

厥阴病所表现的证候特点是,口渴,饮不解渴,得水则消,自觉逆气上冲心#-666ee;,心中疼痛并伴灼热感,有饥饿感但无食欲,勉强进食就会出现呕吐蛔虫的现象。如果泻下,就会导致下利不止。(326)

厥阴中风证,脉象微浮是将要痊愈的表现,脉不浮是尚未痊愈的表现。(327)

厥阴病将要解除的时间,是从凌晨一时到清晨七时。(328)

厥阴病,口渴想喝水的,慢慢给他少量的水喝就会痊愈。(329)

凡是四肢厥冷的,不可以泻下,对素来体虚的#-666aa;也是这样。(330)

伤寒病,先有厥冷,后出现发热的,原有的下利多会自行停止,如果再出现厥冷,就又会发生下利。(331)

伤寒病,起初发热六天,随后厥冷反而长达九天,并伴见下利。凡是厥冷和下利并见的,应当不能进食,现今反而能进食的,恐怕会是除中证。(一说消中。)尝试给患者吃面条一类食品,如果进食后不出现突然发热的,可知患者胃气尚在,多会痊愈。怕的是食后出现突然发热,随后发热又突然消退。后天再去诊察,如果患者的发热尚持续存在的,就寄希望于第二天的半夜可以痊愈。之所以会这样的原因是,原本发热六天,厥冷反而持续了九天,又发热三天,加上前六天也是九天,与厥冷的天数相当,因此就寄希望在第二天的半夜痊愈。如果再过三天以后去诊察,出现脉数,发热不退的,这是热气有余,多会发生痈疮脓疡一类变证。(332)

伤寒病,脉见迟象已六七天,医生反而用黄芩汤来清热。脉迟本来主寒邪盛,现在反而用黄芩汤,就会造成腹中寒冷,应当不能进食。如果反而能食,这就叫除中证,多会死亡。(333)

伤寒病,先出现厥冷,后出现发热,原有的下利多会自行停止。如果反而出现了汗出和咽中疼痛的,这就形成了喉痹。如果发热,没有汗,原有的下利也会自行停止。如果下利不停止,多会出现大便脓血。出现大便脓血的,就不会形成喉痹。(334)

伤寒病从第一二天到第四五天,出现四肢厥冷的,多伴见发热。原先就有发热的,随后就会出现厥冷,厥冷严重的,热邪也严重;厥冷轻微的,热邪也轻微。这种厥冷的证候,应当泻下,如果反而发汗的,多会导致口腔糜烂红赤的损害。(335)

伤寒病,厥冷五天,发热也是五天。假如第六天应当再出现厥冷,如果并没有出现厥冷的,病症就会自行痊愈。因为厥冷终究没有超过五天,而发热却达到了五天,所以知道可以自行痊愈。(336)

凡是出现厥冷的,都是因为阴气与阳气不能相互顺接而造成的。厥,就是手足逆冷的意思。(337)

伤寒病,脉象微弱,四肢厥冷,到第七八天的时候出现肌肤发凉,患者躁动几乎没有片刻安宁的,这就是脏厥证,而不是蛔厥。蛔厥证,患者应当有吐蛔虫的病史。假如患者安静,但又时常出现心烦的,这是内脏有寒的表现。内脏有寒,于是蛔虫向上窜至膈部,因此就导致了心烦,过了一会儿,心烦又停止,等到进食的时候,随即发生了呕吐,并又出现了心烦的,这是因为蛔虫闻到了食物的香味并开始骚动所造成的,患者应当有经常自行吐蛔虫的病史。属于蛔厥证的,应当用乌梅丸来治疗。乌梅丸又可以主治日久不愈的下利。第一方。(338)

乌梅 三百枚 细辛 六两 干姜 十两 黄连 十六两 当归 四两 附子 六两,炮后去皮 蜀椒 四两,微炒至出汗 桂枝 去皮,六两 #-666aa;参 六两 黄柏 六两

以上十味,#-666dd;别捣细过筛,#-666cc;同研匀,用米醋把乌梅浸泡一夜,去掉其中的核,放到五斗米的下面,上火蒸到米饭熟后,#-666cc;同捣成泥状,和药粉混#-666ff;搅拌均匀,再放入石臼中,加入蜂蜜,杵捣两千次,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药丸。在饭前用水送#-666hh;十丸,每天#-666hh;三次。渐渐加到每次#-666hh;用二十丸。#-666mm;止吃生冷滑油食品和香味浓烈的食品等。

伤寒病,热象不重,厥冷也较轻微,证见手指末梢发凉,情绪静默,没有食欲,烦躁不宁。几天以后,出现小便畅利,颜色清白的,这是热邪已经解除的表现,如果食欲也有增进,这个病就会痊愈。假如证见厥冷和呕吐,又伴见#-666ee;胁烦闷的,以后多会发生便血。(339)

患者手足厥冷,主诉中又没有结#-666ee;的证候,并且伴见小腹胀满、按压时疼痛的,这是寒冷邪气凝结在膀胱关元的缘故。(340)

伤寒病,发热四天。厥冷反而只有三天,又发热四天,厥冷日数少而发热日数多的,病症就应当痊愈。从第四天到第七天,如果发热不退的,多会便脓血。(341)

伤寒病,厥冷四天,发热反而只有三天,又厥冷五天,这是病情在继续发展的表现。寒象多而热象少,提示了阳气的衰退,所以说是病情在继续发展。(342)

伤寒病六七天,出现了脉象微弱,手足厥冷,烦躁不安等症状,可以灸厥阴经的穴位,灸后如果厥逆不能恢复的,是死证。(343)

伤寒病,证见发热,下利,厥逆和躁动不安而不能平卧的,是死证。(344)

伤寒病,发热伴见下利严重,四肢厥冷不休止的,是死证。(345)

伤寒病六七天没有下利,如果突然出现发热和下利,患者又汗出不止的,是死证。这是因为阴气尚在,阳气已亡的缘故。(346)

伤寒病五六天,没见结胸证的表现,腹部柔软,脉象虚弱无力,又见四肢厥冷的,不可以泻下。这是因为阴血已伤,泻下就会导致死亡。(347)

发热和四肢厥冷已经七天,又出现了下利的,是难治的证候。(348)

伤寒病,脉来急促、手足厥逆的,可以用灸法治疗。(349)

伤寒病,出现滑脉和手足厥冷的,是里有热的缘故,应当用白虎汤治疗。第二方。(350)

知母 六两 石膏 一斤,打碎,薄布包裹 甘草 二两,炙 粳米 六#-666ff;

以上四味,用一斗水,煮至粳米熟时药汤即成,去掉药渣。每次温服一升,一天服三次。

手足发凉,脉细至极,似乎都摸不到的,应当用当归四逆汤治疗。第三方。(351)

当归 三两 桂枝 三两,去皮 芍药 三两 细辛 三两 甘草 二两,炙 通草 二两 大枣 二十五枚,掰开,另有一法用十二枚

以上七味,用八升水,煮至留取三升,去掉药渣。每次温服一升,一天服三次。

本篇未完,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