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《尚书》 » 周书 » 武成 > 武王伐殷,往伐,归兽,识其政事,作《武成》+惟一月…+

武王伐殷,往伐,归兽,识其政事,作《武成》。惟一月壬辰,旁死魄。越翼日癸巳,王朝步自周,于征伐商厥四月,哉生明,王来自商,至于丰。乃偃武修文,归马于华山之阳,放牛于桃林之野,示天下弗服。丁未,祀于周庙,邦甸、侯、卫、骏奔走,执豆、笾。越三日庚戌,柴望,大告武成。原文解释

原文(一)

武王伐殷,往伐,归兽,识其政事,作《武成》。

翻译(一)

【翻译缺失】

原文(二)

惟一月壬辰,旁死魄note-name:惟一月壬辰,旁死魄1惟一月壬辰,旁死魄:旁,近。死魄即死霸,指农历每月朔日。越翼日癸巳,王朝步自周,于征伐商note-name:越翼日癸巳,王朝步自周,于征伐商2越翼日癸巳,王朝步自周,于征伐商:越,及。翼日,第二天。朝,早晨。周,周国,这里指西周的都城镐京。于,往。厥四月,哉生明note-name:厥四月,哉生明3厥四月,哉生明:哉生明,谓月亮开始发光。哉,通“才”,始。王来自商,至于丰note-name:王来自商,至于丰4王来自商,至于丰:丰,都邑,即周文王伐崇侯虎而作丰邑。丰都有周代的先王庙。乃偃武修文note-name:乃偃武修文5乃偃武修文:偃,停止,止息。修,修治。意谓停止武备,开始修治文德教化归马于华山之阳,放牛于桃林之野,示天下弗服note-name:归马于华山之阳,放牛于桃林之野,示天下弗服6归马于华山之阳,放牛于桃林之野,示天下弗服:华山,一说为西岳华山,一说为阳华山。阳华山在今商州雒南县东北,与桃林之野南北相望

翻译(二)

一月,壬辰日,是月亮没有光辉的那一天。到了第二天癸巳日,周武王早晨从周朝都城镐京出发,前往征讨商纣。四月,月亮开始发光这一天,周武王讨伐商纣归来,到了丰邑。于是,便停止武备,修治德政文教,把战马放归到华山的南面,把#-666hh;牛放归到桃林的郊野,向天下#-666aa;公开明示不再驾驭乘用。

阅读辅助提示:原文中出现的注释图标ICO为对应字词的注释内容,可以点击直接查看注释信息。

原文(三)

丁未,祀于周庙note-name:丁未,祀于周庙7丁未,祀于周庙:孔传:“四月丁未,祭告后稷以下、文考文王以上七世之祖”。,邦甸、侯、卫、骏奔走,执豆、笾note-name:执豆、笾8执豆、笾:豆、笾都指古代的祭器。越三日庚戌,柴望,大告武成note-name:越三日庚戌,柴望,大告武成9越三日庚戌,柴望,大告武成:柴,烧柴祭天。望,古代祭祀山川曰望。大告,遍告。

翻译(三)

四月,丁未日。周武王在周庙举行了祭祀,邦甸、侯、卫等诸侯都来助祭,急忙奔走,陈设木豆、竹笾等祭器。又过了三天,在庚戌日这一天,举行了柴祭祭祀上天的大典,举行了望祭祭祀山川的大典,遍告伐商的成#-666ii;

原文翻译

武王伐殷,往伐,归兽,识其政事,作《武成》。

【翻译缺失】

惟一月壬辰,旁死魄。越翼日癸巳,王朝步自周,于征伐商厥四月,哉生明,王来自商,至于丰。乃偃武修文,归马于华山之阳,放牛于桃林之野,示天下弗服。

一月,壬辰日,是月亮没有光辉的那一天。到了第二天癸巳日,周武王早晨从周朝都城镐京出发,前往征讨商纣。四月,月亮开始发光这一天,周武王讨伐商纣归来,到了丰邑。于是,便停止武备,修治德政文教,把战马放归到华山的南面,把#-666hh;牛放归到桃林的郊野,向天下#-666aa;公开明示不再驾驭乘用。

丁未,祀于周庙,邦甸、侯、卫、骏奔走,执豆、笾。越三日庚戌,柴望,大告武成。

四月,丁未日。周武王在周庙举行了祭祀,邦甸、侯、卫等诸侯都来助祭,急忙奔走,陈设木豆、竹笾等祭器。又过了三天,在庚戌日这一天,举行了柴祭祭祀上天的大典,举行了望祭祭祀山川的大典,遍告伐商的成#-666ii;

【原文注释】

〔1〕惟一月壬辰,旁死魄:旁,近。死魄即死霸,指农历每月朔日。

〔2〕越翼日癸巳,王朝步自周,于征伐商:越,及。翼日,第二天。朝,早晨。周,周国,这里指西周的都城镐京。于,往。

〔3〕厥四月,哉生明:哉生明,谓月亮开始发光。哉,通“才”,始。

〔4〕王来自商,至于丰:丰,都邑,即周文王伐崇侯虎而作丰邑。丰都有周代的先王庙。

〔5〕乃偃武修文:偃,停止,止息。修,修治。意谓停止武备,开始修治文德教化

〔6〕归马于华山之阳,放牛于桃林之野,示天下弗服:华山,一说为西岳华山,一说为阳华山。阳华山在今商州雒南县东北,与桃林之野南北相望

〔7〕丁未,祀于周庙:孔传:“四月丁未,祭告后稷以下、文考文王以上七世之祖”。

〔8〕执豆、笾:豆、笾都指古代的祭器。

〔9〕越三日庚戌,柴望,大告武成:柴,烧柴祭天。望,古代祭祀山川曰望。大告,遍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