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《史记》 » 五帝本纪 > 五帝本纪 白话文翻译

五帝本纪 白话文翻译

黄帝是少典氏的后代,姓公孙,名轩辕。他刚出生就表现出神奇灵异的一面,很小的时候就会说话了,年幼时就思维敏捷,稍大一些则纯朴勤勉,成年以后能够明辨是非。

轩辕的时候,正处在神农氏衰落的时代。诸侯之间相互攻伐,残害百姓,而神农氏没有能力征讨。于是轩辕就训练士兵使用武器,来征讨不来朝贡的人,诸侯就都俯首称臣了。可是蚩尤非常残暴,谁也无法征服他。炎帝想要侵犯诸侯,诸侯就都归顺了轩辕。于是轩辕推广德行,整顿军队,调和五行,种植五谷,安抚百姓,测量土地,训练像熊罴、貔貅、貙虎一样凶猛的士兵,率领他们在坂泉的郊野和炎帝交战。经过三次交战,黄帝的军队获得胜利。这时蚩尤作乱,不听黄帝的命令。于是黄帝就徵调诸侯的军队,在涿鹿的郊野和蚩尤交战,最后擒获并杀死蚩尤。这时诸侯都尊奉轩辕为天子,取代神农氏,这就是黄帝。天下有不顺从的,黄帝就去征讨,直到平定才离开。从此黄帝开山通路,从来没有安稳休息的时候。

东面到大海,登上丸山,一直到泰山。西面到空桐山,登上鸡头山。南面到长江,登上熊山、湘山。在北面驱逐荤粥,来到釜山与诸侯合验符契,并在涿鹿山坳处创建都邑。黄帝四处迁徙,没有固定的住处,派军队为自己宿卫。官职都是用云来命名,称为云师。设置左右大监,监理各国。从此天下各国安定,因此祭祀鬼神、山川、封禅的事情,在黄帝时最多。黄帝得到宝鼎,观测太阳,推算历法。他任用风后、力牧、常先、大鸿来治理百姓。黄帝顺应天地四时的规律,推测阴阳气候的变化,论说生死的道理,分析存亡的原因。他按时节栽种谷物和草木,驯化鸟兽和昆虫,包罗日月星辰,泽及土石金玉,劳烦身心耳目,节约各种器物。轩辕有土德的祥瑞,因此号为黄帝。

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,其中获得姓氏的有十四个人。

黄帝住在轩辕山,娶西陵氏的女子为妻,就是嫘祖。嫘祖是黄帝的正妃,生了两个儿子,他们的后代都曾经统治天下:第一个叫玄嚣,也就是青阳,他在江水立国;第二个叫昌意,他在若水立国。昌意娶蜀山氏的女子为妻,名叫昌仆,生下高阳。高阳是个具有至高道德的人。黄帝去世后,被埋葬在桥山。他的孙子、昌意的儿高阳继承帝位,这就是帝颛顼。

帝颛顼高阳,他是黄帝的孙子,昌意的儿子。他深沉而有谋略,通达而明事理;他让人耕作时充分利用土地,做事时顺应自然规律,依从鬼神来制定礼仪,调和五行来教化百姓,虔诚恭敬地进行祭祀。他向北到达幽陵,向南到达交址,向西到达流沙,向东到达蟠木。事物不论动静,神灵不论大小,只要是日月能够照到的地方,没有不归顺他的。

帝颛顼生的儿子叫穷蝉。颛顼去世以后,玄嚣的孙子高辛继承帝位,这就是帝喾。

帝喾高辛,是黄帝的曾孙。高辛的父亲叫蟜极,蟜极的父亲叫玄嚣,玄嚣的父亲就是黄帝。从玄嚣到蟜极都没能继承帝位,到高辛时才登上帝位。高辛是颛顼的族侄。

高辛生下来就表现出神奇灵异的一面,能够说出自己的名字。他广施恩惠,不为自己着想。凭借聪慧来探知远处之事,凭借明智来洞察细微之情。他顺应上天的道义,了解百姓的疾苦。仁德而不失威严,慈惠而遵守诚信,修养身心而使天下人都归服。他获取土地的财富而节约使用,安抚教化百姓而用利益引导他们,推算日月的运行规律并迎来送往,明白鬼神的祭祀礼仪并虔诚供奉。他仪表堂堂,道德高尚。他的举动符合时宜,他的服饰就像士人。帝喾秉持公正的举措遍及天下,日月所能够照到的地方,风雨所能够降临的地方,没有不服从他的。

帝喾娶陈锋氏的女子为妻,生下放勋;娶娵訾氏的女子为妻,生下挚。帝喾去世以后,挚继承帝位。帝挚在位期间,不行善政,他的弟弟放勋登上帝位,这就是帝尧。

帝尧名叫放勋。他的仁德像天空一样浩大,他的智慧像神灵一样高深。人们像追逐太阳一样跟随着他,像遥望云彩一样仰慕着他。帝尧富有却不骄纵,尊贵却不傲慢。他头戴黄色冕冠,身穿黑色朝服,乘坐红色车驾,用四匹白马拉着。他能发扬高尚的品德,让九族亲密和睦。九族已经和睦,再去考察百官。百官的善恶已经彰明,再去协调各国的关系。

帝尧于是命令羲氏、和氏,恭敬地尊奉上天的旨意,根据日月星辰的变化制定历法,教导百姓按照时令从事生产。他命令羲仲,居住在郁夷,又叫旸谷。他恭敬地迎接太阳升起,有步骤地测定日出的准确时刻。白天和夜晚等长那天是春分,朱雀出现在正南方时,确定为仲春。这个时候,百姓分散到田野中耕种,鸟兽交尾生育。帝尧又命令羲叔,居住在南交,有步骤地观察太阳向南运行的规律,恭敬地等待太阳的回归。白天最长的那天是夏至,心宿出现在正南方时,确定为仲夏。这个时候,百姓都搬到高处,鸟兽的毛还不够丰满。帝尧又命令和仲,居住在西方,名叫昧谷。他恭敬地送别太阳,有步骤地观测日落的情况。夜晚和白天等长的那天是秋分,虚宿出现在正南方时,确定为仲秋。这个时候,百姓迁往平原,鸟兽刚长出整齐的毛。帝尧命令和叔,居住在北方,名叫幽都,有步骤地安排储藏的事情。白天最短的那天是冬至,昴宿出现在正南方时,确定为仲冬。这个时候,百姓进入温暖的室内,鸟兽的毛变得浓密。一年中有三百六十六天,用设置闰月的方法调整四季。帝尧告诫百官,各种事务都顺利进行。

尧说:“有谁能够治理好国家的大事?”放齐说:“您的儿子丹朱通达事理。”尧说:“唉!丹朱凶顽,不能用他。”尧又说:“还有谁能够继承我的帝位呢?”讙兜说:“共工能够广泛地聚集民众,很有功效,可以让他来继承帝位。”尧说:“共工说话很好听,但是做起事情却违背正道,表面上恭敬,实际上罪恶滔天,不能用他。”尧又说:“啊!四岳,波涛滚滚的洪水漫天而来,浩浩荡荡地围绕群山,冲上丘陵,百姓都非常担心,有谁能整治洪水呢?”众人都说鲧可以胜任。尧说:“鲧违反命令,伤害族人,不能用他。”四岳说:“不会吧!可以先让他试试,如果不行再罢免他。”于是尧听从了四岳的建议,任用鲧治水。鲧治水九年,没有成功。

尧说:“啊!四岳,我在位已经七十年了,你们哪一位能够顺应天命,接替我的职位呢?”四岳回答说:“我们的德行低微,不配登上帝位。”尧说:“你们尽管举荐贵族宗亲或旁支隐居的人。”众人都对尧说:“在民间有一个还没娶妻的人,他叫虞舜。”尧说:“是的,这个人我听说过。他是个怎样的人呢?”四岳说:“他是盲人的儿子。他的父亲凶顽,母亲愚昧,弟弟狂傲,他却能用孝行使家庭和睦,用美德治理家业,让家人远离邪恶。”尧说:“我试试吧!”于是尧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了舜,通过舜对待妻子的态度来观察他的德行。舜在妫水弯曲处迎娶尧的两个女儿,让她们遵守为人妇的礼节。尧对舜的做法非常满意,就让舜谨慎地完善各种伦理教化,人们都能遵守教化。于是舜用这些教化来整顿百官,百官也能遵守法纪。舜在四门接待宾客,四门一派庄严肃穆的景象,四方诸侯和远方宾客都非常恭敬。尧派舜进入山林川泽,当暴风雷雨来临的时候,舜仍然前进而不会迷失方向。尧认为舜很圣明,召见舜说:“你考虑问题周密,说过的话都能办到,已经三年了。现在请你登上帝位。”舜认为自己的德行还不能胜任,并且感到不安。正月初一日,舜在文祖庙接受禅让。文祖,就是尧的太祖。

这时帝尧年事已高,命令舜代替他行使天子的职权,来观察他是否顺应天命。于是舜根据北斗七星的运行规律,来整顿七项政事。舜就祭祀天帝,礼敬六宗,望祭名山大川,遍祭天下诸神。舜收聚五种瑞玉,选择吉利的日子,会见四岳和诸侯,并向他们颁赐瑞玉。这年二月,舜到东方去巡视,到达泰山,在那里烧柴祭天,望祭名山大川。于是他会见东方各国的君长,调和校正历法,共同制定音律、长度、容积、重量的标准,颁行五等爵位的朝聘礼仪、五种瑞玉的形制、三种彩色丝帛、二种活牲、一种死禽作为礼物。那五种玉器,在礼毕后全部还给诸侯。五月,舜到南方去巡视;八月,他又到西方去巡视;十一月,到北方去巡视,都遵照最初的礼仪。回来以后,他就到宗庙,用一头牛做祭品。以后他每隔五年到各地巡视一次,各地君长每隔四年前来朝见一次。舜向天下各地宣明政令,根据政绩公开进行考核,把车马服饰赏赐给他们。舜设立了十二州,疏导了河流。他在器物上画着五种刑罚的图像,用流放代替五刑,以鞭打为做官不治的刑罚,以杖笞为不遵教化的刑罚,以罚金为赎罪的刑罚。犯了错误可以赦免,姑息养奸就要给予严惩。小心啊,小心啊,在使用刑罚时,可要十分慎重啊!

本篇未完,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