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本纪 白话文翻译
夏禹,名叫文命。他的父亲是鲧,鲧的父亲是帝颛顼,颛顼的父亲是昌意,昌意的父亲就是黄帝。禹是黄帝的玄孙,又是颛顼的孙子。在禹的曾祖父昌意和父亲鲧都没能登上帝位,只是做了臣子。
在尧帝的时候,洪水波涛满天,浩浩荡荡地包围了高山,淹没了丘陵,百姓深受洪水的困扰。尧访求可以治理洪水的人,群臣和四岳都说鲧能够胜任。尧说:“鲧这个人,违背天命、败坏家族,不能用他。”四岳说:“相比之下鲧是最贤能的了,希望您试一试。”于是尧采纳了四岳的建议,任用鲧治理洪水。过了九年洪水也没有退去,鲧没有取得任何成效。于是帝尧才另外寻找人才,又得到了舜。舜被任用,代行天子职事,巡视天下。舜在巡行中发现鲧在治水方面一事无成,于是把他流放到羽山而死在那里。天下人都认为舜惩罚鲧的做法是正确的。这时舜举荐鲧的儿子禹,并且让他继承鲧的事业。
尧去世以后,帝舜问四岳说:“有谁能够更好地完成尧的事业并担任官职呢?”众人都说:“让伯禹担任司空,就可以更好地完成尧的事业。”帝舜说:“啊!是这样。”舜任命禹说:“你去賓士水土,一定要努力去做。”禹跪拜叩头,并让位给契、后稷、皋陶等人。舜说:“你还是去做你的工作吧。”
禹这个人,敏捷而勤恳;他品德端正,仁爱平和,说话诚信;他的声音符合音律,他的行为符合法,他所表现出的美德被人们视为规范准则;他勤勉庄严,为人们制定纲纪。
禹于是和伯益、后稷一同奉行帝舜的命令,派诸侯和百官征发民夫来分别整治天下的水土,根据山的走向砍伐树木制作路标,来测定高山大川。禹为先父鲧治水无功遭受惩罚而感到悲伤,于是辛苦劳作,努力思考,在外十三年,即使路过家门也不敢进去。禹的吃穿非常简朴,但是他向祖先神灵所进献的祭品却很丰厚;禹的住宅十分简陋,但是他对修渠挖沟所耗费的财力却不吝惜。他在平地行走的时候乘坐车驾,在水路行进的时候乘坐船只,在泥地行走的时候使用木橇,在山间攀爬的时候就穿上底部有齿的鞋。禹随身带着测平直的准平与绳墨,以及画图式的圆规与直尺,装载测定时令的仪器,用来开辟九州的土地,打通九州的道路,修筑九州的堤坝,测量九州的山岳。禹命令益给予民众稻种,教导民众在低洼潮湿的地方种植。他又命令后稷给予民众应急充饥的食物。在缺少食物的地方,禹就从富裕的地方调来食物补充不足的地方,使各地的食物储备得以均衡。禹还根据各地的不同情况定下进献贡物的标准,以及高山大川的交通状况。
禹的巡行从冀州开始。冀州:壶口的工程已经完成,又治理了梁山和岐山。太原修整以后,一直到太岳山以南。覃怀的工程也完成了,一直到衡水、漳水一带。这里的土壤是白色柔土。赋税为上上等,某些地区也可缴纳上中等,田地为中中等,常水、卫水沿着河道入海,大陆泽附近的土地可以用于耕作。鸟夷进贡皮革衣服,从西边靠近碣石山的地方进入黄河。
济水、黄河之间是兖州:黄河下游的九条支流都已经被疏导,雷夏蓄水成为湖泽,雍水、沮水会合流入雷夏泽,适合种桑的土地开始养蚕,于是民众下山搬到平地生活。这里的土壤是黑色沃土,生长着茂盛的草木。田地为中下等,赋税为下下等,经过十三年的耕作才能赶上其他地区。这里的贡物是漆和丝,有美丽花纹的丝织品装在圆筐中,进贡时乘船经过济水、漯水,一直通往黄河。
大海、泰山之间是青州:堣夷已经得到治理,潍水、淄水得以疏通。这里的土壤是白色沃土,海滨一带有大面积盐碱地,这里的田地多含盐卤。田地为上下等,赋税为中上等。这里的贡物是食盐和细葛布,也进贡海产品,泰山的山谷里出产丝、麻、锡、松木、奇石,莱夷可以放牧,山桑蚕丝装在圆筐中,进贡时在汶水乘船,一直通往济水。
大海、泰山和淮水之间是徐州:淮水、沂水已经得到治理,蒙山、羽山已经可以耕种。大野蓄水成为湖泽,东原也得以整治。这里的土壤是红色粘土,逐渐草木繁盛。田地为上中等,赋税为中中等。这里的贡物是五色土,羽山的山谷里出产大雉鸡,峄山以南出产孤桐木,泗水之滨出产浮磬,淮夷进贡珍珠和鱼,黑绸和白绢装在圆筐中,在淮水、泗水乘船,一直通往黄河。
淮水、大海之间是扬州:彭蠡已经蓄水成为湖泽,成为候鸟的栖息之地。三江已经流入大海,震泽也得以整治。这里生长着茂密的竹林。青草繁茂,树木高大,这里的土壤是潮湿的泥土。田地为下下等,赋税为下上等,有时为中下等。这里的贡物是三种贵金属,以及瑶石、琨石、各种竹子、象牙、兽皮、鸟羽、旄牛尾,岛夷进贡蓑衣,丝织品和海贝装在圆筐中,把橘子、柚子包裹好用来进贡,经由长江入海,通往淮水、泗水。荆山和衡山以南是荆州:长江、汉水流入大海。长江下游的众多支流有了固定的河道,沱水、涔水已经疏通,云梦泽也得以治理。这里的土壤是潮湿的泥土。田地为下中等,赋税为上下等。这里的贡物是鸟羽、旄牛尾、象牙、兽皮、三种贵金属,和椿木、柘木、桧木、柏木,以及砺石、砥石、砮石、朱砂,还有竹笋、簬竹、楛木。各国都进贡当地的特产,把菁茅装在匣子里包裹起来,黑红丝绸和丝绳珠串装在圆筐中,还有长江下游支流地区进贡的大龟,在长江、沱水、涔水、汉水乘船,经过雒水,到达南河。
荆山、黄河之间是豫州:伊水、雒水、瀍水、涧水都已经汇入黄河,荥播已经蓄水成为湖泽,当水丰沛的时候,疏导菏泽的水,在明都泽修筑堤坝。这里的土壤是柔土,低洼处是黑色的硬土。田地为中上等,赋税为上中等,有的时候为上上等。这里的贡物是漆、丝、细葛布、苎麻,细丝絮装在圆筐中,还进贡打磨玉磬的石头,在雒水乘船,抵达黄河。
华山以南、黑水之间是梁州:汶山、嶓山已经可以耕种了,沱水、涔水已经被疏导,蔡山、蒙山已经得以整治,和夷也安居乐业。这里的土壤是青黑色的松软泥土。田地为下上等,赋税为下中等,处在下上等到下下等之间。这里的贡物有璆玉、铁、银、硬铁、砮石、玉磬,以及熊、罴、狐、狸、毛纺织品,经由西倾山沿着桓水前来,在潜水乘船,越过沔水,进入渭水,横渡黄河。
黑水、西河之间是雍州:弱水已经向西流去,泾水汇入渭水。漆水、沮水相继汇入洛水,沣水也汇入渭水。荆山、岐山已经得以治理,以及终南山、敦物山直到鸟鼠山。高平到低洼地带的整治都已经竣工,直到都野泽。三危山已经可以居住,三苗人生活安定。这里的土壤是黄色柔土。田地为上上等,赋税为中下等。这里的贡物是璆玉、琳玉、琅玕,在积石山进入黄河乘船,抵达龙门山西河,在泾水和渭水的交汇处集合。昆仑山、析支山、渠搜山进贡毛纺织品,西戎于是安居乐业。
禹开通了九条山路:从汧山、岐山直到荆山,跨过黄河;从壶口山、雷首山直到太岳山;从砥柱山、析城山直到王屋山;从太行山、常山直到碣石山,进入大海;从西倾山、朱圉山、鸟鼠山直到太华山;从熊耳山、外方山、桐柏山直到负尾山;从嶓冢山直到荆山;从内方山直到大别山;从汶山以南直到衡山,经过九江,直到敷浅原。
禹疏导了九条大河:将弱水疏导至合黎,下游流入沙漠;疏导黑水,经过三危山,最后注入南海;在积石山疏导黄河,一直到龙门山,向南到华山以北,向东到砥柱山,再向东到盟津,向东经过雒水入河口,一直到大邳山,向北经过降水,一直到大陆泽,向北分为九条支流,又汇合为逆河,最后注大海;在嶓冢山疏导瀁水,向东流是汉水,再向东流是苍浪水,经过三澨水,进入大别山,向南流入长江,向东汇入彭蠡泽,向东流是北江,最后注入大海;在汶山疏导长江,向东分出支流是沱水,再向东到醴水,经过九江,一直到东陵,向东倾斜流向北方汇入淮水,向东流是中江,最后注入大海;疏导沇水,向东流是济水,流入黄河,溢出聚为荥播泽,向东到陶丘以北,再向东抵达菏泽,又向东北汇入汶水,最后向东北注入大海;从桐柏山疏导淮水,向东和泗水、沂水汇合,最后向东注入大海;从鸟鼠山疏导渭水,向东和沣水汇合,再向东北流到泾水,向东流经漆水、沮水,流入黄河;从熊耳山疏导雒水,向东北和涧水、瀍水汇合,又向东与伊水汇合,向东北流入黄河。
本篇未完,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