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《史记》 » 五宗世家 > 五宗世家 白话文翻译 > 第2节

五宗世家 白话文翻译 第2节

刘胜在位四十二年去世,他的儿子哀王刘昌继承王位。刘昌在位仅一年便去世了,他的儿子刘昆侈继承王位。

以上两个封国的第一代诸侯王都是贾夫人的儿子。

长沙定王刘发,他的母亲唐姬原本是程姬身边的侍女。有一次景帝召幸程姬,而程姬正处于月经期,不愿侍寝,于是让自己的侍女唐儿乔装打扮,在夜里侍奉景帝。皇上由于酒醉而不知,还以为她是程姬,与她同床,结果唐儿有了身孕。后来才发觉她不是程姬。等到唐儿生下儿子,便取名叫发。孝景帝前元二年(前155年),刘发以皇子的身份被封为长沙王。由于他的母亲地位卑微,不受宠幸,所以他被封在这个低湿而贫困的小国为王。

刘发在位二十七年去世,他的儿子康王刘庸继承了王位。刘庸在位二十八年去世,他的儿子刘鲋鮈便立为长沙王。

上面这个封国的第一代诸侯王是唐姬的儿子。

广川惠王刘越,在孝景帝中元二年(前148年)以皇子的身份受封广川王。刘越在位十二年去世,他的儿子刘齐继承王位。刘齐有个宠臣名叫桑距。不久桑距犯了罪,刘齐想杀掉他,桑距出逃,刘齐因此将其宗族逮捕。桑距怨恨刘齐,于是上书朝廷告发刘齐与同胞姐妹通奸。自此以后,刘齐屡次上书朝廷控告汉朝公卿以及宠臣所忠等人的罪行。

胶东康王刘寄,在孝景帝中元二年(前148年)以皇子的身份受封胶东王。刘寄在位二十八年后去世。淮南王刘安谋反的时候,刘寄略微知道一点风声,于是暗中制造楼车、镞矢等,做好攻防准备,以等待淮南王起事。等到朝廷所派官吏审讯淮南王谋反一事,供词牵扯到刘寄。刘寄与皇帝关系最亲密,心中对此深感痛苦,最后患病而死,临终前也不敢确立继承人,后来皇帝知道了这一情况。刘寄的长子名叫刘贤,他的母亲并不受宠;小儿子名叫刘庆,他的母亲则很受宠,刘寄曾打算立刘庆为继承人,但是由于不合即位的次序,再加上自己有罪,就没敢提出来。皇帝怜悯他,于是封刘贤为胶东王,作为康王刘寄的继承人,而把刘庆封在原衡山王的封地,封为六安王。

胶东王刘贤在位十四年后去世,谥号为哀王。他的儿子刘庆继位为胶东王。

六安王刘庆,在武帝元狩二年(前121年)以胶东康王儿子的身份受封六安王。

清河哀王刘乘,于孝景帝中元三年(前147年)以皇子的身份受封清河王。刘乘在位十二年去世,由于没有子嗣,封国被废除,封地收归朝廷所有,设为清河郡。

常山宪王刘舜,于孝景帝中元五年(前145年)以皇子的身份受封常山王。刘舜与皇帝的关系最为亲密,他是景帝的小儿子,为人骄横懒惰并且多有淫乱之举,屡次违犯禁令,皇帝常常宽恕他。刘舜在位三十二年去世,他的太子刘勃继承了王位。

起初,宪王刘舜有个并不受宠的妃子生下了长子刘棁。由于母亲不受宠,刘棁也不为宪王所喜。后来王后脩生下了太子刘勃。宪王内宫中妃妾很多,他所宠爱的妃子生了儿子刘平、刘商,王后却很少被宪王召幸。宪王病重的时候,那些受宠的妃妾经常在他身边服侍,王后出于嫉妒不常去探病侍奉,总是回到自己的屋中。医生送来药,太子刘勃不愿亲口尝药,也不留宿侍奉。直到宪王病逝,王后和太子才赶来。宪王素来不把刘棁当作自己儿子看待,等到他去世,也不分财物给他。郎官中有人劝告太子和王后,让宪王的各个儿子与长子刘棁共同分享财物,可是太子和王后根本不听。太子刘勃即位以后,又不收纳抚恤刘棁。刘棁由此对王后和太子心怀怨恨。朝廷派使臣前来视察常山宪王的丧事,刘棁亲自告发:在宪王生病时,王后和太子不来探望侍奉,等到宪王去世,他们只守了六天丧就离开了守丧的屋子,太子刘勃私下奸淫,饮酒作乐,赌博玩耍,击筑奏乐,与女人乘车賓士,绕过城墙穿过闹市,进入牢房之中探视囚徒。天子派大行令张骞核实王后的所作所为,并审问常山王刘勃,请求逮捕所有受刘勃奸淫的人出面作证,刘勃又将她们全部藏匿起来。官吏进行搜捕,刘勃非常着急,于是命人拷打办案人员,还擅自放走了被朝廷关押的可疑囚犯。主管此事的官员请求杀掉王后脩和常山王刘勃。皇帝认为王后脩的品行一向不够端正,致使刘棁告发她有罪,而刘勃犯罪则是因为没有好的太傅辅佐、教导,不忍心杀他们。主管官员又请求将王后脩废黜,并将刘勃及其家属迁到房陵,皇帝批准了。

刘勃在位只有几个月时间,然后就被贬到房陵,封国也被废除。过了一个多月,天子因与宪王最为亲近,于是向主管官员下诏说:“常山宪王早逝,他的王后与妃妾关系不和,嫡子与庶子互相诬陷争执,陷于不义,终于使其封国灭绝,我非常怜悯他。封宪王的儿子刘平三万户食邑,为真定王;封刘商三万户食邑,为泗水王。”

真定王刘平,在元鼎四年(前113年)以常山宪王刘舜儿子的身份受封真定王。

泗水思王刘商,在元鼎四年(前113年)以常山宪王刘舜儿子的身份受封泗水王。刘商在位十一年后去世,他的儿子哀王刘安世继承王位。刘安世在位十一年后去世,死的时候没有儿子。当时,天子怜悯泗水王绝后,于是立刘安世的弟弟刘贺为泗水王。

以上四个封国的第一代诸侯王都是王夫人儿姁的儿子。此后,朝廷增封她的其他子孙为六安、泗水两国的诸侯王。儿姁的子孙,到现在共计有六人封王。

太史公说:当初高祖分封诸侯的时候,封国里的赋税全部归诸侯王所有,诸侯王还有权任命内史以下的官员,汉朝廷只向各封国派遣丞相,丞相佩带着黄金印。各诸侯王可以自行任免御史、廷尉正、博士等,几乎与天子一样。自从吴、楚七国之乱以后,在五大宗亲封王的时代,由大汉朝廷为各个封国安置二千石以上的官吏,并撤除“丞相”,改称为“相”,佩带银印。诸侯王只能享受封地以内的租税,他们的大权被朝廷剥夺。后来,诸侯王中穷困的只能乘坐牛车出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