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《史记》 » 老子韩非列传 > 老子韩非列传 白话文翻译 > 第2节

老子韩非列传 白话文翻译 第2节

游说君主的关键之处,在于知道君主所敬之事,并用言辞加以修饰,对于君主认为的丑陋之事,要加以遮掩而不言。君主自知失误之事,就别再把他失误的地方拿出穷究到底;如果君主认为自己的武断决定是勇勐、果敢的表现,那就不要用令他产生敌意的话语激怒他;如果君主炫耀自己力大无穷,那就别找什么令他觉得困难的事情来为难他。要为君主谋划另外的事情,但要正好与君主所想的相同,赞誉别人的品行,但要正好与君主的品行相同,用言辞来美化那件事、那个人,不能对其进行中伤。如果有人犯了和君主相同的过失,就要表面美化那个人,说他身上没有过错。等到游说者的忠心不再让君主感到忤逆、反感,言辞也不会遭到打击和排斥,这之后就可以尽情施展自己的辩才和智慧了。这里说的就是让游说者得到君主的亲近和信任,不让自己受到怀疑,智慧得到尽情施展的困难。能够历时非常久远,而且得到的恩泽非常优厚,游说者的深远计谋就不会受到怀疑,与君主争论交锋而不被怪罪,那么他就能够公开地与君主讨论利害得失,来成就功业,直接指出君主的对和错,以此令其纠正过错,用这样的方法来辅佐君主,这就可以说是游说成功了。

伊尹曾经当过厨师,百里傒曾经做过俘虏,都因此求取君主的信任。因此这两个人都可以说是圣人,他们尚且不得不奴役自身,经历如此污浊的世事,那么这也就不算是贤能人士所觉得耻辱的事情了。

宋国有一个富人,因为下雨导致墙壁损坏。他的儿子说“不把墙修好就会有盗贼出现”,他的邻居的父亲也这么说,到了夜里,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,这家人都认为儿子非常聪明,却怀疑邻居的父亲是小偷。过去,郑武公想要讨伐胡国,于是把他的女儿嫁到胡国。趁机问众位大臣说:“我想发动战争,可以讨伐哪个国家?”关其思说:“可以讨伐胡国。”郑武公于是杀死了关其思,并且对外宣称:“胡国,跟我们国家的关系就像兄弟一样,你说要讨伐胡国,因为什么?”胡国的国君听了这件事之后,把郑国当成亲近国家而不再防备。结果郑国人偷袭,占领了胡国的土地。这两件事情中的游说者,他们通过才智做出的判断都是正确的,可是后果严重的遭到了诛杀,轻的也受到了怀疑。这说明不是明白事理有多困难,而是怎样处理已经知晓的事理才是困难的。

昔日,弥子瑕受到卫国国君的宠爱。按照卫国的法律,偷偷地驾驶国君的马车的人将会被砍掉脚。没过多久弥子瑕的母亲生了病,有人听到了这个消息,在夜里就到弥子瑕那里告诉了他,弥子瑕谎称是卫君的命令,驾着卫君的马车出了王宫。卫君听到这件事后认为他很贤德,说道:“真是孝顺啊,因为探望母亲的缘故甘愿犯下砍脚的罪行!”跟卫君一起游览果园,弥子瑕吃桃子觉得甘甜可口,于是没有吃光,转而送给了卫君。卫君说:“真是爱护我啊,忘了他的嘴却只是想着我!”到了弥子瑕姿容衰老时,国君对他的宠爱也疏远了,却得罪了卫君。卫君说道:“他曾经假借君主的命令驾驶我的马车,还让我吃他吃剩下的桃子。”因此,尽管弥子瑕的品行与当初相比并没有变化,可之前被认为是贤德,之后却获罪,是因为卫君的爱憎改变了的缘故。所以受到君主宠爱时,所做的都是适当的,因此备受亲近;受到君主厌恶的时候,所受之罪也是应得的,因此更加疏远。因此进谏游说的人们不能不仔细体察君主的好恶爱憎,然后再进行游说。

龙作为一种动物,它可以被驯服,也可以与它嬉戏,而且还能乘坐。但是它喉部下方有一尺多长的逆鳞,人如果伸手触碰,龙就肯定要杀人。国君也长着逆鳞,游说的人能够做到不触碰国君的逆鳞,几乎就可以说是善于游说的人了。

有人把韩非的著作带到了秦国。秦王看了《孤愤》《五蠹》等文章之后,说道:“哎呀,寡人如果能够见到写书之人并且和他交游往来,那么死了也没什么遗憾的了!”李斯对秦王说:“这是韩非所写的著作。”秦王于是派兵紧急地攻打韩国。韩王起初不能重用韩非,等到情况变得紧急,才命韩非作为使者到秦国去。秦王见到韩非之后非常高兴,可是却不信任也不重用他。李斯、姚贾因为忌妒而陷害韩非,毁谤他说:“韩非这个人,是韩国王室的公子。现在大王您想吞并各个诸侯,韩非最终只会为韩国效力,却不会为秦国效力,这是人之常情。现在大王不想重用他,虽然可以长久地把他留在秦国,但最终还是要把他放回韩国的,这是自己给自己留下隐患,不如找个过错把他杀了。”秦王觉得有道理,命令掌管刑狱的官员治韩非的罪。李斯让人给韩非送去毒药,令他自杀。韩非想要亲自向秦王陈述,却见不到秦王。秦王后来后悔了,赶紧派人去赦免韩非,可是韩非已经死了。

申子、韩非子都写了书,这些书也流传到了后代,学者大都藏有他们的著作。我只是悲叹韩非写了《说难》这样的文章,但自己却不能免于厄运。

太史公说:老子最看重的是道,道是一种空虚缥缈的东西,主张以无为来顺应自然的变化,因此他所写的书籍措辞微妙,难以理解。庄子四处宣传道德,尽情地张扬自己的言论,他的学说的要义也是归结为自然无为。申子勤奋不息,把自己的学说和主张实施于法学中。韩非子把法度作为规范行为的绳墨,决断事情,明析对错,它的极致就是冷酷刻薄、绝少施以恩德。他们的学说都是源自道德的义理,因此老子的思想可以说是非常深远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