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仪列传 白话文翻译
张仪,是魏国人。他当初曾与苏秦一同拜在鬼谷先生门下,学习游说之术,苏秦认为自己的才学比不上张仪。
张仪完成学业后,就去游说诸侯。有一次,他陪同楚国的丞相喝酒,不久丞相遗失了一块玉璧,门客都怀疑是张仪偷了玉璧,说:“张仪贫穷,品行不端,一定是他偷了丞相的玉璧!”于是大家一起捉住了张仪,拷打了他几百竹板,张仪始终没有承认,大家只好释放了他,他的妻子既悲又恨说:“唉,你要是不曾去读书游说,又怎么会遭受这样的屈辱呢?”张仪对他的妻子说:“你看我的舌头还在不在?”他的妻子笑着回答:“舌头还在。”张仪说:“这样就足够了。”
苏秦已经说服了赵王同意与除秦国外的另外六国合纵,缔结合纵联盟,但是苏秦又担心秦国乘机攻打各诸侯国,从而招致盟约在没有缔结之前就遭到了破坏。他正忧虑没有找到一个能派往秦国的人,于是他派人暗中引导张仪说:“你当初与苏秦的交情很好,现在他已经当权,你为什么不去结交他,以实现功成名就的志向呢?”张仪于是到了赵国,呈上名帖,请求拜见苏秦。苏秦却早已告诫守门的人不替张仪禀报,又设法让他好几天不能离开。不久,苏秦接见他,把他安排在堂下坐着,赏给他的饭菜是丫环仆人们吃的。并多次责备他说:“像你这样有才能的人,却让自己穷困潦倒到了这种地步。难道我没有能力推荐你并使你富贵吗?只是因为你不值得录用罢了。”苏秦说完就把张仪打发走了。张仪这次本是来投奔苏秦的,自认为是老朋友了,能够得到一些好处,不料反而被羞辱,很气愤,又考虑到各国诸侯中没有可以事奉的,唯独秦国才能威胁赵国,于是就到秦国去了。
不久之后,苏秦告诉自己的门客说:“张仪是天下有才能的人,我大概比不上他啊。现在我侥幸比他先受到重用,但是说到能够掌握秦国大权的人,只有张仪才行。然而他目前很贫穷,没有进用的机会。我担心他为了满足小的利益,不再进取,不能成就大的功业,所以把他召来当面羞辱他,来激发他的斗志。请你替我暗中帮助他吧。”苏秦将自己的打算奏明赵王以后,拿出金钱和车马,派人暗中跟随张仪,与张仪投宿在同一间客栈,逐渐接近他,还拿出车马钱财供他使用,凡是张仪需要的,都能供给他,却并没有告诉他实情。张仪终于得以拜见秦惠王。秦惠王任用张仪做客卿,与他商谋攻打各国诸侯。
苏秦派来的门客这才向张仪告辞。张仪说:“有赖于您的帮助,我才得以显赫,正打算报答您的恩德,为什么选择离开我呢?”这位门客回答说:“我并不了解您,真正了解您的是苏先生。苏先生担心秦国攻打赵国而使他的合纵盟约不能成功,认为除了您没有谁能掌握秦国的大权,因此故意激怒您,然后派我暗中向您供给钱财,这一切都是苏先生事先计划好的。现在您已经得到了重用,请让我返回赵国向苏先生复命。”张仪说:“唉,这些权谋都是我曾经研习过的,而我却没有察觉出来,我没有苏先生高明,这是很明显的!况且我刚刚被任用,又怎么能图谋攻打赵国呢?请您替我感谢苏先生,只要苏先生当权,我张仪怎么敢妄言攻打赵国呢?况且只要是苏先生当政,我张仪哪里具备这个能力呢!”张仪出任秦国的相国后,写信警告楚国的丞相说:“当初我陪你饮酒,并没有盗窃你的玉璧,可你却打了我竹板。你要好好地守住你的国家,我马上将要盗取你的城池!”
巴国和蜀国相互进犯,分别来秦国告急求援。秦惠王打算出动军队讨伐蜀国,又考虑到蜀道险要、狭窄,不容易到达,这时韩国又借机侵犯秦国,秦惠王想先攻打韩国,然后讨伐蜀国,担心不能取胜;想先攻打蜀国,又担心韩国趁秦军久战疲敝前来偷袭,因此犹豫不决,拿不定主意。司马错与张仪在秦惠王面前争论不休,司马错主张讨伐蜀国,张仪说:“不如先攻打韩国。”秦惠王说:“请让我听一听你们各自的理由。”
张仪说:“我们先与魏国亲近,与楚国交好,然后派兵前往三川,堵住什谷的入口,阻塞屯留的要道,使魏国到韩国南阳的道路断绝,让楚国出兵逼近南郑,秦国则攻打新城、宜阳,从而径直逼近西周、东周的城郊,声讨周王的罪过,再攻占楚国、魏国的土地。周王自知局势无法挽救,一定会献出九鼎宝器。秦国占有了九鼎宝器,掌握着天下的地图和户籍,这样一来就可以挟持周天子而向天下发号施令,天下各诸侯国没有谁敢不听从。这正是统一天下的大业。如今,看那蜀国,不过是西边偏远的国家,像戎狄一样的落后的种族。我们去攻打它,搞得士兵疲敝、百姓劳苦,也不能达到扬名天下的目的,夺取了他们的土地,也算不上是获利。我听说过这样的话:追求名位要到朝廷去,追求利益要到集市上去。如今的三川、周室就如同天下的朝廷和集市啊,大王您不到那里去争夺,反而到戎狄那样落后的地区去争夺,这距离您帝王的功业太遥远了。”
司马错说:“不是这样。我听说想要使国家富强的人,一定要开拓他的疆土;想要使军队强大的人,一定要使百姓富裕;想要统一天下的人,一定要广施德政,具备了这三个条件,帝王之业也就随之实现了。现在大王的疆土还狭小,百姓还贫穷,所以我希望先从容易办到的事情做起。蜀国是西方偏远的国家,却是戎狄的首领,已经发生了类似夏桀、商纣那样的祸乱。出动秦国的军队去攻打它,就如同让豺狼去驱赶羊群一样。占领了蜀国的土地,就可以扩大秦国的疆土,夺取蜀国的财富,就可以使百姓富裕,供养军队,用不着损兵折将就可以使蜀国臣服。我们攻克了一个蜀国,而天下的人并不认为我们残暴;占有了蜀国所有的财富,而天下的人并不认为我们贪婪,所以,只是出动军队这样一个举动就能名利双收,而且还可以获得禁止暴乱的美名。现在如果去攻打韩国,劫持周天子,是非常不好的名声,而且未必能够得到实际的利益,还会落得不义的丑名,所以攻打韩国这个天下人都不愿意攻打的国家,是非常危险的。请求大王允许我陈述理由:周王室是天下共有的宗室;是与齐国、韩国交往密切的国家。周王室料到自己将要失去传国的九鼎,韩国料到自己将要失去三川,这两个国家势必会通力合作,依赖齐国、赵国的力量,与楚国、魏国谋求和解,如果周王室把九鼎宝器送给楚国,韩国将土地割让给魏国,大王是不可能阻止的,这就是我所说的危险所在啊。所以比不上攻打蜀国那样稳妥。”
秦惠王说:“好,我就听从您的建议。”终于起兵讨伐蜀国,当年十月就攻占了蜀国,平定了蜀国的暴乱,贬谪蜀王,改封号为蜀侯,并派遣陈庄担任蜀的相国。蜀国归属秦国以后,秦国因此变得更加强大、富裕了,更加轻视其他诸侯了。
秦惠王十年(前328年),惠王派遣公子华和张仪率领军队围攻魏国的蒲阳,使之降服了。张仪建议秦王把蒲阳归还给魏国,并派公子繇到魏国做人质。张仪又趁机劝告魏王说:“秦国对魏国如此宽厚仁德,魏国不可以不以礼相报。”魏国因此把上郡、少梁献给了秦国,用以答谢秦惠王。惠王于是任用张仪为相国,并把少梁更名为夏阳。
张仪担任秦国的相国四年,正式拥戴秦惠王为王。又过了一年,张仪担任秦国的将军,率领军队攻取了陕邑。在上郡修筑要塞。
又过了两年,秦王派张仪到啮桑,与齐国相国和楚国相国会盟。张仪从东方回国后,被免掉了相国的职位,为了秦国的利益,他去魏国担任相国,打算使魏国首先称臣事奉秦国,然后再让其他各诸侯国仿效魏国。但魏王不肯听从张仪的建议。秦王很愤怒,出动军队攻取了魏国的曲沃、平周两城,同时暗中给张仪更加优厚的待遇。张仪觉得很惭愧,感到没有什么来回敬报答秦王。张仪留任魏国四年后,魏襄王去世了,魏哀王登基为王。张仪又劝说魏哀王归附秦国,哀王没有听从。于是张仪暗中让秦国攻打魏国。魏发兵与秦国交战,被秦国打败。
本篇未完,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..